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泉畔人家 - 知乎

2頁(共2頁) 上一頁  1, 2

向下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Empty 回復: 泉畔人家 - 知乎

發表 由 lung 周六 11月 28, 2020 8:57 pm

《山海經》到底是一部神話故事還是地理著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345437/answer/400103871
山海經是一套圖冊,同時圖上有大量的標註,圖下邊可能也有大量的對應說明。原始探索和記錄者應該是顓頊和帝嚳時代的多支考察隊,考察時間應該在6500年前左右。這是山海經測繪成圖的時代,核心內容也是這時候形成。其後多代(大約1千年)新的見聞故事等也向上補錄,標註和註解也不斷增加。B.c 3500-3300 左右時間, 由於超新星爆發(十日並出)嚴重沖擊地球環境(額外增加熱輻射25%左右,造成短期冰川和極地快速融化)爆發大洪水和海侵(水逆行)。 地球大氣環境劇烈動蕩22年(就是尚書裏大禹治水的22年)。地球大陸之間的道路產生巨大變化(大量沼澤濕地形成),人類喪失全球考察能力。大禹重新獲得山海圖(有故事反應),但已經無力做大的更新了。

後期山海圖中新增標註就很少了,周穆王西征等時候應該增加了一些,但總體增加很少。山海經內容保留的基本還是上古和中古的內容。如果山海經看作一套系統,核心框架是顓頊帝嚳6500年前搭的,後世有不少補丁包和插件更新,但基本都屬於內容填補而已。

但作為主框架的圖冊還是基本流傳了下來,至少到漢武帝時代。山海圖冊還是漢武帝的重要參考。
而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窴,其山多玉石,采來,◇集解瓚曰:“漢使采取,將持來至漢。”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雲。
大宛列傳裏,明確寫到,漢武帝看了漢使送來的玉石,聽了他們的匯報,案古圖書(查閱山海圖冊),告訴他們河源的山叫昆侖山。這裏需要說明一下,漢那個時代,大家的共識是黃河的源頭是塔裏木河的源頭,羅布泊的水潛行地下,從青藏高原再湧出形成黃河。
於窴之西,則水皆西流,註西海;其東水東流,註鹽澤。○索隱鹽水也。太康地記雲“河北得水為河,塞外得水為海”也。□正義漢書雲:“鹽澤去玉門、陽關三百餘裏,廣袤三四百裏。其水皆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山為中國河。”括地誌雲:“蒲昌海一名泑澤,一名鹽澤,亦名輔日海,亦名穿蘭,亦名臨海,在沙州西南。玉門關在沙州壽昌縣西六裏。”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
另外這裏要指出一個現在主流觀點的錯誤,就是於闐在和田,這完全是斯坦因拍腦袋的結論,但被中國後來所謂的著名學者們不假思索的當成真理給繼承了。於闐99%就是今天的喀什。喀什那邊是塔裏木河正源的葉爾羌河,葉爾羌河谷也產玉,數量眾多。漢使到達的昆侖,葉爾羌河上遊,世界高峰中最容易在下邊仰望的K2, 喬格裏峰。喬格裏峰海拔8600+, 世界第二高峰,但喬格裏峰山下相對好到達,沿著海拔3千多的河谷,可以比較容易的抵達距離喬格裏峰很近的山腳區域。而且喬格裏峰高差比珠穆朗瑪峰大的多,視覺氣勢和沖擊非常壯觀。作為葉爾羌河河源,完全符合史記裏的記載。“於窴之西,則水皆西流,註西海;其東水東流,註鹽澤”,從分水嶺角度講,帕米爾高原是世界大河分水嶺。距離喀什比較近,現在中國領土之外的薩雷闊勒嶺,是東西帕米爾分水嶺,也是世界大河分水嶺。實際有時候排除人們的主觀判斷,我們只看原文和事實,會發現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363cff08bc6703b3e20e95ac7db93b6d_720w
比如對於帕米爾高原的描述,一般認為10萬平方公裏(333*333 公裏),8個大帕(平原谷地)。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cf828d853e4d78bcca176284eefc4b50_720w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d0756428ed5f0d4f9c1a01ff71489a0d_720w
好,看了這些關於帕米爾高原的認知,再看山海經裏對昆侖之丘的記錄。

卷十一 海內西經
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裏,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
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

方八百裏,高萬仞
在八隅之巖
如果說這些只是巧合,你覺得相信嗎?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1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Empty 回復: 泉畔人家 - 知乎

發表 由 lung 周六 11月 28, 2020 9:33 pm

為什麼幾十萬年前的遺跡都發掘到了,卻找不到證明夏存在的遺跡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75481/answer/439854577
因為現在關於夏的所謂專家結論本來就是胡扯,夏商周斷代一類更是用胡扯解釋胡扯。專家能精確紀年和歷史記錄和遺跡對應上的,到了3千年以前的,就開始需要根據記錄進行推測了。問題是,你不能精確確定的東西,更有可能是因為記錄缺失漏了,而不是有記錄的就能累加起來。這個毛病實際劉歆那時候就出來了。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鷸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厘百工,庶績鹹熙。
尚書 開篇 虞書 堯典 總共沒多少字,這部分關於觀測星象的部分是裏邊最大頭的部分,字數接近整篇文章四分之一。詳細記錄了羲和制定歷法的方法和當時的冬至,夏至,春秋分的太陽和星象。晉代大天文學家虞喜,根據劉歆的歷史記載,他加出來認為有2700年左右。然後他根據當時(差不多a.d 330左右)對冬至日落日點在恒星坐標系中的變動,測出了落日點進動了53度,根據2700年算出了50年一度的歲差。

實際歲差,或者說地球自轉軸的進動,是一個類似地球圍著太陽公轉一樣的天文現象,是時間的基礎。這裏就是一道小學算術題。地球進動時一個表盤,虞喜同學根據尚書記錄和晉朝的觀測,發現表盤從堯時代到晉朝走了53度,但他不知道走一度要多少年。他根據史書記錄累加,認為50年走一度。而實際上,地球進動(就是北極從現在指向北極星變成指向織女星,是13000年,來回一圈是26000年左右)。歲差是71年左右一度。那麼這道小學數學題的答案,自然是53*71=3763.

關於歲差和進動,NASA有一個紀錄片Universe(宇宙), 大概是40來集有一集是星座, 裏邊Nasa的專家講解的很清楚,印象當時是在樂視網看的。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一下這個紀錄片的這一集去看一下,就明白了。

好了,到這實際就很清楚了。我們在沒有嚴密證據的時候,是不能否認尚書和虞喜的觀測和記載的,尤其尚書裏這部分天象記錄的很詳細,包含了四個節氣。“日短,星昴,以正仲冬”,這種星空坐標刻度是非常清晰的,也很難有篡改的意義。那麼,羲和的星象觀測應該就是5500-5300年前左右。根據堯典,舜典,禹貢幾篇系統的記載,夏啟建立夏朝的時間應該在5300-5100年之前。那麼你按照4100-3500這種年代去找夏的東西,基本就是緣木求魚了。根據司馬遷世系表,至少商的世系表甲骨文已經驗證一字不差,但我們並不知道這些人活了多少歲。實際尚書裏,舜活到98已經是算短命的,堯是122歲,司馬遷史記開篇五帝本紀裏,黃帝開始幾位統治者也基本是120歲左右。這東西,你沒有明確證據的時候,你不能否定,實際當時人類進化的壽命更長,因為後來生活習慣變化,壽命變短並不是不可能。因為人類吃五谷雜糧時間可能很短,在人類生存可能基於果螺蚌殼的時候,部落統治者的壽命越長,是越有利於知識傳承和積累的。

很可能4100-3500這段時間,本來就是商王朝的時間段。而周的時間也可能比斷代工程弄出來的更長,武王伐紂裏現在所謂B.C.1046年份的確定,也是根據星象。但爭議也很大,因為有些其他東西合不上去,實際這是因為星象選擇的時候本來就給人家加了個前後1,2百年範圍,往前放大,有可能才有完全符合各種銘文的時間。

實際夏初天下一統的證據很多的,比如遼寧紅山文化和安徽淩家灘的領袖級別墓葬,腰帶上佩戴的玉器形制是完全一樣一樣的。這種加工高難度,還很可能都是從喀什地區葉爾羌河運來的玉石弄出來的有復雜形狀的隨身信物,實際反應了自黃帝時代“以玉為兵”,就是用特殊產地的玉石來作為信物,保證統治的合法性。

而且,我們看禹貢,裏邊各個州進貢的路線都是特定的,尤其有泗水,汶河,和菏澤,基本能確定夏朝開國都城,應該是在山東西南部的,大致應該在濟南,泰安,濟寧這一帶。泗水和汶河,受制於特殊地理環境(從山東中部山區發源,往西流然後往南折向淮河),不太可能有大的位置變化。那你現在跑河南西邊去找夏的都城啥的,又是緣木求魚。

至於什麼尚書是戰國作品啥的,只能說這些專家都是被西方學者洗腦洗傻了。孔子這些人本來就是整理古籍和取舍,只可能少,生編出來的概率很低。而且現在這幾十年的各種更早的考古發現,比如那種3千年的鼎裏的天命禹覆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和尚書裏的文筆都幾乎完全一致。其他戰國簡一類也是。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1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Empty 回復: 泉畔人家 - 知乎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1月 29, 2020 11:02 am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沒有產生文明,兩百萬年的人類卻產生了文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203150/answer/440696707
來答一下為什麼人類2百萬年能突飛猛進。

如果按照主流傳播渠道宗教式科普出來的人類一直在東非裂谷那點小嘎達地裏來回轉圈,實際這2百萬突然攢出這麼多進化能力實際是說不通的。按現在主流,6,7萬年前才出非洲,那麼文明化人類硬件基礎這之前必然基本進化好了。像排鹽出汗,皮膚怕曬,眼睛怕強光,只有頭發基本沒有體毛,入水脂肪燃燒保溫等等這些基礎功能的進化方向和東非裂谷的自然環境選擇方向實際是格格不入的。

提供另一個思路

盡管有多種爭議,但普遍大家都認為,青藏高原在這3,4百萬年,是發生劇烈隆起。青藏高原隆起到能直接破壞西風帶,改變大氣環流,基本也是這2,3百萬年發生的。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4b1d4bfaff2e7ea99203bed40fbfc2f0_720w
青藏高原隆起和夷平過程,放在地球尺度,實際是速度相當快的。

而同時,一般都認為,海平面在之前2百萬裏,大部分時候都是比現在高很多的。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162db472f78d0b34746f422629993fbf_720w
實際如果只是高個30,40米,對地球來說,那真只是個腰圍變化0.01毫米的微小變化。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bce4cd04d0ca3aac5f1a290549460a58_720w
這個圖可能更形象。基本就是,2百萬年中,大部分時候,中國東部是這種情況。而這片區域,因為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和夷平的反復作用,氣候在2,3百萬年中,多次劇烈變化。

最恨的應該是1,2萬年前的冰期極冷期,淡水基本都冰凍,海平面下降150米以上。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ef43d6772f572737a76872b5159cc464_720w
發現什麼特點沒?亞洲北緯3,40度這片宜居帶,在2,3百萬年時間內,一方面青藏高原隆起,氣候急劇變化。(黃土高原形成),一方面海平面還曾經有過距離變化,海平面從太行山,三峽到沖繩海槽之間,幾千公裏的滄海桑田,實際只需要海平面100米的變化就可以。

人類祖先應該是生活在這片區域裏的濱海戰鬥猿。不是人類非點歪科技樹,不跟其他大部分陸地生物一樣,而是這片區域反復的氣候和海平面變化,把人類來回玩的太慘了。人類可能剛進化適應了怎麼從海岸線采貝殼,小日子剛好了幾天,海水給退走了,而且一走幾千公裏,你追都沒得追。逼著你適應山上采摘的生活,剛適應幾天,氣候可能又變了,你不遷徙又得玩完。結果遷徙還前邊有大海又回來了。。。。。

從常識推測,人類進化核心可能是泰山一帶的海中孤島和太行山一線。桑幹河泥河灣遺址,人類從2百萬年到近代,各個時期的生活印記實際是一應俱全的。人類祖先本是一種濱海兩棲猿,所以人類皮膚,腳,平衡(暈車)這類都是為下水準備的。耳鼻喉互通,喝水不怕嗆這類功能性進化,都是當初為了生存發展來的。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楊貴妃下水後皮膚變的和白玉一樣滑潤,人類祖先進化這個能力不是為了讓唐明皇欣賞的。人下水後皮下脂肪燃熱,為抵禦寒冷做準備,是為了讓人類進行水下采集作業的功能性進化。

由於這片區域的氣候的反復變化和海平面的波動,人類被迫發展各種上山下海的能力,大腦潛能在生存壓迫下極速被激發。

實際有種說法,青藏高原這10來萬年,隆起是最快的,加上冰期極盛。人類在這種終極大考中,邁出了神農嘗百草這種主動選擇,用智慧來對抗自然變化的終極應對。最終從滅絕邊緣的一支數量不多的兩棲猿類進化成今天的世界之主。如果我們現在在回頭看祖先記錄的《山海經》,地球上能吃的東西,他們都嘗試過了,能到的地方,基本都到了,沒有這種主動探索和主動求變的精神,他們抗不過當初的終極大考。

12.15 更新, 回復一下雲舞老師的質疑
https://wenku.baidu.com/view/70422e0316fc700abb68fc7f.html
【圖文】第四章 第四紀海平面波動_百度文庫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a6488642b3ddfd4d25c9c9c641a562d4_720w
【圖文】第四紀海平面演化_百度文庫
https://wenku.baidu.com/view/ea13cce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d.html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a71bb136b265f87374095a5ed9c580a7_720w
第四紀氣候及海平面變化
https://wenku.baidu.com/view/987125c408a1284ac85043af.html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eed7809599cdebcc3b2209167f036a59_720w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b0f5107db1b1f6df7de2f452855854c0_720w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550390a038ad964975b1d5a2a16d845a_720w
按現在能查到的資料,基本認為第四紀早中期是存在高海平面的,普遍還認為高上百米。我第二張的淹沒圖,是用的全球變暖水面上升幾十米的圖,和1,2百萬年前實際地質情況肯定有差異,但1,2百萬年前,中國實際地質情況細節,現在貌似都不清楚,但大方向應該沒有大問題。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0c0e5dce406f04efc9f974bf3ed6871f_720w
氣候變化劇烈,也是沒有問題的。

氣候劇烈變化,海平面反復大幅度(對人類而言,對地球而言毛毛雨),和東亞太行山第二階梯高度,到沖繩海槽之間幾千公裏的相對低海拔變化。不管我的推論有沒有問題,推論的前提條件應該是沒問題的。

如果有更新,更權威的地質新發現,還望告知。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1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Empty 回復: 泉畔人家 - 知乎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1月 29, 2020 11:22 am

現在還有可能找到證據證明夏朝存在,並被廣泛接受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713384/answer/475804836
本來就是緣木求魚,時間位置都是錯的,在錯誤的理論指導下基本是不可能發現史料文物都能契合的證據的。

所謂斷代工程,探源工程,本來就是以後人的曲解為基礎來做的。從晉朝虞喜依據劉歆史料把歲差定成50年一度(實際71年一度)的時候,就已經說明當時的歷史記錄裏已經有大量遺漏了。以史記五帝本紀和尚書為基礎,在沒有其他有效替代證據的情況下,我們根本沒資格去否定尚書一類的最權威原始記錄。堯典4星星象,晉代虞喜已經測出歲差53度,然後虞喜根據當時史書歷史推測認為歲差50年一度。實際這個時候就是小學級別認識問題了,小明觀察到時針從表盤12走到3,走了3個刻度,但小明不知道一個刻度對應多少時間。假如小明的觀測是準確的(我們沒有否定觀測正確性的正當理由),表走過一個刻度的時間是一直恒定的,那麼小明當初認為是1個刻度是40分鐘,走過3個刻度過了2小時。而現在我們知道1個刻度是1小時,那麼小明掛測到的從12走到3應該是多久?顯然是1*3=3個小時。

虞喜留下了53度的太陽冬至日落日點在恒星表盤上走的刻度,而實際歲差(地球地軸進動周期)是71年一度,71*53=3763,虞喜大約在a.d. 330左右觀測的。堯典四星觀測時間基本就是b.c 3500-bc 3300 之間。那麼夏的開始時間,基本應該在 bc 3300- bc 3100 之間。同時,尚書 禹貢裏非常詳細的記錄了九州的進貢路線,其中多次提到汶河,泗水,菏(菏澤)等。由於汶河,泗水受地理限制,幾千年內改道概率極低,夏朝初始都城以尚書為基礎分析,95%以上在濟南以南,泰安,濟寧這一代地區,根本不可能在河南。

時間不對,位置不對,本來不過是商的區域城市,非說成夏的都城,能契合上才扯淡了。相對而言,比如良渚會稽的一些重大工程,倒是可以和封泰山,禪會稽的記錄對應上。比如良渚5千多年前的巨型水利工程,那就有可能是禪會稽的政績工程。

常識是好東西,但有時候,鐵球下落比羽毛快的錯誤常識未必好。在近代西方沖擊前,尚書一類是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基石,從其記錄細節看,也非常詳盡客觀,比如堯典幾百個字,具體記錄羲和如何觀測春分夏至冬至秋分星象的文字超過四分之一。都是極其客觀具體的,而虞喜作為晉代頂級天文學家,其觀測對照基本也會是四個節氣全部驗證的。這類恒星星象坐標,是時間的基礎。

禹貢裏的具體河流治理,進貢路線,也是極其詳盡具體的,實際戰國時代人如果編造,都很難去編出疏勒河一類西流,弱於流沙這類河流。最權威最基礎的一手資料完全不相信,迷信某些所謂權威的定論。能找到夏的證據才是有鬼。

夏的證據將來一定可以找到,按照尚書史記裏的記載去找就可以。只是個時間問題。

8.24 添加

我們做個基於尚書禹貢的路線分析

禹貢裏九州的貢品進貢路線如下:

冀州
夾右碣石入於河

濟河惟兗州
浮於濟、漯,達於河

海岱惟青州
浮於汶,達於濟

海、岱及淮惟徐州
浮於淮、泗,達於河

淮海惟揚州
沿於江、海,達於淮、泗

荊及衡陽惟荊州
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

荊河惟豫州
浮於洛,達於河

華陽、黑水惟梁州
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
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

我們可以發現,最主要地理坐標是黃河,另外就是濟水,泗水,淮河,汶河。禹貢裏同時有河流工程的記錄:

比如黃河的流向:
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於華陰,東至於厎柱,又東至於孟津,東過洛汭,至於大伾;北過降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

濟水:
導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於海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428b15eb3dfc40d1f3b6146a3f552482_720w
用谷歌地球做了下分析,南北那條紅線差不多是運河,是海拔差不多最低的一條線。汶河,泗水,基本不可能越過這條線,由於是自東向西流,且當時濟水和汶河交匯。猜測應該是在濟寧一帶交匯東流。

青州進貢,船到濟水就可以了,揚州進貢,到泗水就可以了。其他州大部分是到黃河。夏朝初期都城,基本不可能超出上邊圖片裏的紅圈。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1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Empty 回復: 泉畔人家 - 知乎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1月 29, 2020 11:56 am

為什麼有人強調夏朝存在而不提虞朝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647562/answer/477158034
這個問題實際的答案應該是孔子當初修尚書的時候采取了選擇性收集史料。當然,即使這樣,堯舜大禹都屬於虞書,堯典,舜典,禹貢。夏書是從啟的甘誓開始。從尚書看,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所謂夏是開端,中國古籍沒這說法的。這是某些近代權威在西方磚家前跪的時候稍微把腰挺了挺而已,僅此而已,還是跪著。百家言黃帝,而儒家言重華。孔子對舜的地位進行了特別拔高,寫堯典只是為舜典做引子,後邊啟開啟世襲後實際儒家也是不支持的。舜作為逆襲的屌絲,在大洪水時代從布衣到天下共主。孔老二對此應該是無盡向往。實際舜的上位是特例,之前從6千多年前黃帝開始,顓頊,帝嚳這些已經是世襲了。舜應該是在5400年前,超新星爆發(十日並出),增加25%額外熱量輻射。冰川融化,海水上升(水逆行)

氣候劇烈變化22年。社會秩序崩潰,舜脫穎而出,救民於水火,治九川水患。即使如此,傳統勢力還是很強,丹竹還是要被武力鎮壓。

實際中國歷史從大約6800年前,黃帝擊敗山東大汶口母系的炎帝正宗(繼承自神農氏),擊敗長江流域的強勁挑戰者蚩尤以後,中國上層社會統治已經一體化。黃帝的玉器兵符,已經可以號令天下。洪山,淩家灘一類相距幾千公裏的文明,盡管有巨大差異,但高層統治者腰上的復雜和田玉特殊玉器形制做工高度統一,甚至原料都來自蔥嶺周邊。因為這些作為統治合法性的東西,已經需要天子授權了和賜予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1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Empty 回復: 泉畔人家 - 知乎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1月 29, 2020 12:00 pm

炎帝黃帝是什麼關系?炎帝是不是神農氏,炎黃之戰因何爆發?明明是黃帝戰勝,為何炎帝位次排在前頭。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33156/answer/514033628
炎帝黃帝同出一源,皆少典之子。 實際這個之子要理解為從一個大政治團體分離出來的。炎黃總體是一系的。時間更長一些追,炎黃蚩尤大概率也是一脈所出。都是在1萬5千年前左右,第四季冰期極寒期南遷的部落。當時的庇護所,有可能就是在神農架。後來,冰期結束,溫度,海平面重新上升後炎帝部落回歸泰山周邊的傳統勢力範圍。而後來因為海水上升和生存空間壓縮,炎帝系留在了泰山周邊海岱地區,黃帝系勢力北遷燕山逐鹿,赤峰地區,而蚩尤體系,則是原先在神農架留下的或者和當地土著融合後在武陵山區域崛起的新生勢力。這3塊的分離很可能是在新仙女木一類氣候轉暖後的氣候大變化中分離又獨自發展,最終形成了3塊大的區域勢力。但受制於高的海平面(海水接近太行山下,彼此基本隔離,但有一定聯絡)

大約6800年前,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石壩崩塌,海水湧入黑海。全球海平面下降10-20米(猜測值),華北平原基本露出海底,3大勢力之間的海水分割消失。適宜的氣候,大量新增的土地,使3大勢力都在1,2百年內實力大幅度增長,人口暴增,最終3大勢力之間爆發了上古決定性的戰鬥。我們要註意,炎帝系統仍然保持濱海時代的母系社會傳統,而黃帝系統則在燕山周邊地區變成了父系社會。板泉之戰,要麼在燕山下邊北京周邊某個泉,要麼在泰山山脈北邊,濟南一帶某個泉。從當時實力對比等看,估計黃帝部落主動南下,在泰山北麓擊敗神農系正統炎帝部落,炎黃合流的概率比較大。

而蚩尤部落,則是從武陵山崛起,控制長江江漢區域,然後北進。雙方在鹽池一帶基於經濟利益爆發大規模沖突,最終導致中國第一次南北大戰的概率很高。蚩尤部落人口,生產力應該有優勢,但黃帝部落最先掌握了輪子,擁有機動性優勢,從新疆地區發現了天然隕鐵,擁有使用鐵刀的精銳部隊,最終在戰鬥中擊敗人口規模更大的蚩尤勢力。

所以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炎黃都屬於神農體系,炎帝是正統,母系社會,但被新興黃帝父系社會擊敗。然後雙方聯手應對非神農體系的蚩尤勢力,將其擊敗。炎帝排在前邊是基於統治法統。而實際權利安排中則是黃帝系在當時把持了權力。顓頊還強迫原來炎帝系的地盤改變母系社會傳統。(女子遇男子於路不避者,流)。 從文物角度,大約6500年前,大汶口文化泰山周邊地區急劇的從母系社會變成父系社會。

當然,後來嗎,到了1千多年後,堯典四星的BC 3400年左右 (歲差71度),炎帝地盤的姚重華(舜)在大洪水中奪回了天下權利。前邊1千多年的公孫(軒轅),贏一類父系姓氏掌握權利的局面被改變。姚,姬一類女子旁的炎帝系勢力走上權利頂峰。後來孔老二寫書的時候,故意擡高舜,刻意不寫黃帝體系,實際應該也有其自身出身家族傳統一類考慮。

炎黃蚩尤都不是神話,可能有神話部分,但主體都是客觀歷史。炎帝基本盤在泰山周邊(大汶口),黃帝在燕山周邊(紅山),蚩尤系統從武陵山崛起(賈湖遺址等)。6800年前的板泉等大戰也都是真實發生過的。黃帝系擊敗蚩尤系後,向南追擊,導致大批蚩尤勢力逃竄入深山或者遷移。當時帝嚳,顓頊的繼續清剿是類似全球性的,山海經的主體,就是帝嚳,顓頊時代的全球地理科學考察報告集合(大約6500年前)。

當然,當時文明的擴散力度還不大,到大洪水周期,舜的南征,殘酷性大大加強。良渚殘余沿海逃亡到了埃及(鳥官人皇系),三苗殘余沿海逃離到了兩河流域(江永女書和楔形文字基本契合)。高維文明才真正開始全球化。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1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Empty 回復: 泉畔人家 - 知乎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1月 29, 2020 12:08 pm

華夏的文明有沒有中斷?為什麼這麼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88698/answer/523506629
11.27更新。
------------------------------------
我們用一個具體考古發現,來看一下中國文明淵源。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0e5b069c5f7db1f269cac82dc53f1675_720w
西水坡M28墓,因為有6500年前的青龍白虎,名氣很大。但實際上,上邊圖中真正重要的,是圖中心紅圈位置的那個北鬥。

這個東西,和4000年後,曾侯乙裏的28星宿,是完全對應,一脈相傳的。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ebb42b58fdd233d93446fe7b47c2650f_720w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漆箱蓋天文圖與二十八宿的起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5dba840100upzd.html

北鬥是智人最早計時基礎。在語言時代,北鬥13萬年前的形狀,被忠實的傳承下來,直到6500年前的西水坡。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c5a18bfe9b83adfff9a8ac82e8a3830a_720w
第六章 第二節 對M45測量的進一步精確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12d5230100dkc8.html

退休大學老師段邦寧對這些東西進行了極其深入的研究,有興趣的可以去其博客看看。當然,囿於主流歷史觀,他只能認為這是伏羲時代。實際這是顓頊時期。

北鬥七星的位置變化: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6cb39f86610c84ead38f7e5830342c3a_720w
實際上,段老師還根據歲差反推北極星位置(北極星和織女星每隔13000年對換成為北極星,這是地球月球陀螺的擺動周期),從另一個角度判定西水坡裏的星象是13萬年前的,不是當時6500年前的星象。

由於星象觀測受地球維度影響,河南山東影響不大,但去了非洲大裂谷,那就大大不一樣了。南半球看到的星星和北半球就2碼子事了。畢竟到赤道南邊,看到的就是銀河系懸臂了,看不到北鬥星了。

實際北鬥石刻不是孤立出現的,比如遼寧海城,印象中三峽地區也發現過12,13萬年前北鬥石刻。內蒙古有至少1萬年以前的北鬥觀測。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f9585a0448127722a716d63c54c8d49d_720w
(論文)內蒙古翁牛特旗白廟子山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北鬥七星巖畫
http://www.doc88.com/p-2971208896846.html
泉畔人家 - 知乎 - 頁 2 V2-4a5d92afc18fc402cb1337814f789468_720w
實際看論文裏的實際圖就知道,這1萬年基本不靠譜,內蒙北鬥七星和當前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往3萬年裏對估計才能對的上。

還有類似寧波有5萬年北鬥一類不知真假消息。 實際從這些可以看出,人類對北鬥的認真觀測,詳細記錄,至少13萬年了。西水坡6500年前,對13萬年前北鬥的精確還原,實際說明北鬥觀測的基本能力,至少延續了13萬年了。人類觀測北鬥,是產生時間概念,掌握季節,算數的重要進步渠道。泰山北鬥,實際就是人類在地面上起源的最重要核心根據地是泰山,對星空觀測,產生時間,季節,歷法,方位等等首先是找北鬥。鬥為帝車,左青龍,右白虎,這都是觀星的重要口訣。也只有形成了盲畫北鬥的系統性定位口訣,6500年前人才能還原13萬年前北鬥那麼準(13萬年前找北鬥形狀的口訣,代代相傳了12萬多年)。

也只有如此長時間的智慧投入和打磨,人類才能厚積薄發,在第四季冰期巨大生態變化後突然徹底統治地球。重要的是,我們有記錄,有比較系統文字記載。而天文是時間基礎,北鬥星形態變化,地球歲差一類,都是不受人類記錄錯誤幹擾的自然現象。磚家可以今天說東,明天說西,但星星和地球不會,他們的運行規律,是固定的。
---------------------------------------------------
因為中國本來就是人類進化的主基地,是人類上百萬年尺度從蒙昧到文明的搖籃。現在所謂非洲起源論,2次走出非洲一類,都是用孤立的1,2個不確定的證據,偷換概念的把一個沒有嚴密證據鏈的東西搞成了普世價值。其本質實際就是一定要否定掉亞洲(中國)起源論,在兆瓦人,北京人剛發現的時候,亞洲起源一度是主流的。但隨著紅色中國崛起,歷史實際要服務現實了。如果中國還是100年前的那個列強租界遍地的國家,估計中國起源也可以接受,現在,則決不可能被西方普世所容,不管你是不是符合真實歷史。

有巢-燧人-伏羲-皰犧-神農-軒轅-帝嚳顓頊-堯舜禹(大洪水)-夏商周-信史。 中國歷史記錄脈絡是清晰完整,嚴密可以經得起推理考據和契合考古的。桑幹河邊泥河灣從2百萬年前到近代一直不間斷的人類遺址和活動印記,西水坡M28裏,那6500年前的人左青龍,右白虎旁邊,放著12萬年前的北鬥的樣子,那是古代智人通過口訣相傳,一直流傳到帝嚳顓頊時代,仍然能忠實記錄下12萬年前,智人開始系統觀察北鬥運行時,北鬥七星初始的樣子。

中國古文明明都記載了,只是被現在的磚家胡亂解釋,張冠李戴了。5300年前的海拔26米的淩家灘為什麼在平原能被磚家所謂的山洪掩埋?5千多年良渚會稽山下修的浩大水利形象工程是幹什麼用的?淩家灘和紅山相隔數千裏,統治者下葬的腰帶上的玉器從做工質地甚至玉器來源(應是葉爾羌河玉石)都高度一致?

淩家灘為什麼被泥掩埋,看尚書前三篇就知道,包括其他各種典籍,“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海水上漲,海侵了。為什麼這麼厲害的海侵?因為5400年前左右有超新星爆發的能量到達了地球(十日並出),額外增加大約25%太陽輻射能量。造成了22年極端天氣和超級海侵。經過22年後,額外熱量在地球的影響消退,海水就退回去了。尚書禹貢裏專門提各個州的淤泥是什麼樣子的。淩家灘這種海拔26米的,就是直接在海侵中被淹沒在水底了。然後5千多年前會稽山下搞抗洪標準800年一遇的形象工程幹啥的?“封泰山,禪會稽”。只有大禹是禪會稽山的。淩家灘紅山一類相隔幾千裏,頭領腰帶上的玉器為什麼一樣?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都服從與堯帝的呀,底層百姓物品差異大,但上層頭領的物品是要中央背書的。這從黃帝時代以玉為兵就確定了(寫著字玉器可以認為是委任狀)。

典籍裏記載,顓頊曾經下命令,婦人不避讓男子於路著,流。 6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急劇的整體從母系社會突然變成了父系社會。考古證據和典籍記錄是完美相互印證的,但磚家因為某些權威確定的坐標系,削足適履,當然對不上了。堯典四星,日短星昂,晉代大天文家虞喜觀測出a.d 330左右,和堯典記錄的冬至日日短星昂差了53度,他不知道歲差是多少年一度,根據史書推測2700%53=50. 那麼實際的歲差(地球地軸的進動周期,就是可以簡單理解為地球陀螺旋轉過程中,地軸的擺動一圈周期)。 我們現在知道歲差是71年一度,地球地軸26000年循環一圈,53*71 =3763 堯典四星基本在5500-5300年之間,夏的建立則應該在5200前左右,反推黃帝時代大約6800年前 (黃帝至堯30世,竹書紀年),顓頊時代在6500年左右,和大汶口父系,母系社會轉換,典籍記錄又都對應上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1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2頁(共2頁) 上一頁  1, 2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