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6頁(共15頁) 上一頁  1 ... 5, 6, 7 ... 10 ... 15  下一步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08 pm

97.從美日聯盟談起(日本的經濟奇迹②)
那麽這種經濟模式真的沒問題麽?爲什麽又會出現所謂的消失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呢?
這就在于,從一開始,隱患就埋下了。
以工業立國並沒錯,發展家電業也沒錯,那麽爲什麽日本的經濟會弱下去呢?
因爲說到底,這便是族權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問,爲什麽什麽都說是族權的問題,理由是因爲什麽興起,就必然因爲什麽衰落,日本也是一樣的道理,日本的興起得利他的堡壘法,在他堡壘法作用下,他的家電業和汽車等都一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但問題是,堡壘法決定了,你只能控制某一定的區域,這就是日本的問題,並且日本的最大問題就是喜歡精細化,那麽精細化不好麽?
事實上,精細化,恰恰是殺死日本的關鍵。
那麽說,把一個東西做的好,做的精細,怎麽可能殺死自己呢?
理由就在于變化。
在堡壘法的機制下並不是沒有了競爭,而是競爭的空間變小了,只可以一定領域內競爭,因爲其他領域已經被嚴密的堡壘化了。所以,如果不變,那麽堡壘法就是最好的。
但是,問題在于,創新和變化是無止境的,這正是堡壘法最大的問題所在。
在日本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世界經濟正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在這種混亂的節奏下,日本找到了自己堡壘的位置,開始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也就是Miad in Japan。我把整個日本産品叫做什麽呢?
日系堡壘,在這個堡壘中,他有家電業,通訊業,汽車,造船等等,但問題是他這些企業都是Miad in Japan範圍內的事物。
隨著日本經濟的崛起,日系堡壘追求精細化的程度逐漸加高,一開始日本産事實上也是以次充好,質量很差的關鍵,但是隨著改變,日本産品越來越精細化。
表面上,這造就了日本企業的神話,但事實上,也爲日本企業埋下了禍根。
那麽這個禍根是什麽呢?
這正是堡壘法的最大問題,那就是難以改變,因爲你的産品越是精細化,那麽你對原材料,對員工的要求就越高,這是必然的,但問題就在于,這種程度越厲害,堡壘越成型,也越捆住人的可動範圍,到最後,結局就是自己限制住了自己,自己捆住了自己。
因爲當大量的日本工人他們形成了某一種行爲模式的話,他們就非常難以轉變,因爲他們總是要把一樣東西做到最精致後,再做另一個,這樣做的最大問題就是怕信息化。
信息化會讓變化越來越不穩定,而且流行變化趨勢會越來越短,這就給日本造成了難題,當你追求于精湛品質的時候,別人正在追求流行。
而你的東西雖然好,但是人家已經開始不在這個領域和你競爭,已經開始去下一個領域了,那麽你怎麽辦?
用句現在的話就是:你只能選擇go die。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09 pm

98.從美日聯盟談起(日本的經濟奇迹③)
日本的經濟奇迹給舊勢力提供了遠遠不斷的支持,這正是舊勢力可以長期存在的關鍵,在經濟上的成功和美國的支持,讓舊勢力站穩了腳跟,壓制了旁族。
但是不是舊勢力從此就沒事了呢?
答案是,旁族在慢慢成長,那麽爲什麽旁族會慢慢成長呢?
正因爲公族的壓制,舊勢力想要徹底的壓制其他旁族,讓自己達到壟斷,那麽他借助的手段就是政治和經濟的結合,利用了選舉政治達成了這個目標,而舊勢力逐漸從地主和領主勢力過渡到了資本勢力。
也就是日本財閥的出現。
問題在于,舊勢力逐漸由封地權勢力變成了資本勢力之後,他不希望新的勢力興起,所以他自然要壓制旁族,那麽旁族被壓迫,就會有反抗。
所以反抗正是從壓制中孕育而生的,舊勢力壓制新勢力的手段就是控制資本,和形成嚴密的堡壘。
日本的一個特點就是小工廠非常多,一個大型的工廠控制了下遊的一大堆小企業,這正是堡壘法的特點,小工廠爲了適應大工廠的要求會非常精細化的達到他們的要求,但問題是,他們很難轉變,雖然他們的技術精湛了得,但是如果大企業和他們解約,他們就難以生存,更加的危機就是如果一個大企業倒閉,那麽大量的小企業會倒閉。
爲什麽大量的小企業會倒閉呢,理由有兩點,第一點小企業做的某樣産品和部件確實不錯,但是他們是處于堡壘體系的中下層或者下層,他們並不是不能作別的産品,而是沒人用他們,因爲在不同的堡壘體系下,就好像一個蘿蔔占了一個坑一樣。
所以日本實行了一種上層壓制中層,中層壓制下層的相互聯系關系,這種模式非常像舊有的日本武士制度,所以如果上層倒了,下層會有一大片小企業倒閉。
第二點,是上遊企業一旦升級,下遊企業也必須隨著升級,不然訂單同樣不保,這就造成了,不管事實如何發展,最終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下遊企業被上遊企業控制,日本的資本長期由舊勢力控制,新勢力只能依附于舊勢力,甚至當舊勢力轉變的時候,會抛棄很多小企業,也就是說,新勢力會被抛棄。
這種長期處于壓榨的關系,使得新勢力開始對舊勢力産生了厭煩,所以,反抗並不是從一個簡單的理念和時代之爭中催生出來的。
而是因爲排他性的特點催生出來的。
從長期的冷眼相待和排斥和利用打壓中不斷的催生出新的問題,那麽爲了不讓新勢力快速的崛起,舊勢力就更要固化堡壘制度,而越是固化堡壘制度,整個日本就越是被捆綁的嚴密,越是捆綁的嚴密,危機就越是加重,在這種相互作用下。
表面上日本的經濟騰飛了,因爲他的結構緊密,目標明確,所以他能最快的達到他想要的結果,但是隨著這個結果的到達,那麽危機就開始被催化。
直至爆發出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09 pm

99.從美日聯盟談起(廣場協議①)
由于日本不是我們要探討的重心,所以我們只要探討日本在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就可以了,那麽接下來要談的問題是爲什麽廣場協議能被簽署。
首先,廣場協議是一個對日本非常不利的協議。那麽爲什麽日本要簽署呢?這一節主要講外部的原因。
日本的高經濟增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擁有一個其他所有人都不擁有的環境,那就是他處于一個極危險又極安全的環境,在這個特點下,日本的經濟高速發展。
首先從1945年戰爭結束到1985年廣場協議簽署,這中間的40年是不是一個安全太平的時段呢?
答案是:不是的。
在這些年裏,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印戰爭,古巴危機,蘇聯入侵阿富汗,中蘇珍寶島事件,等一大堆危機,可以說,每次危機都有可能變得很嚴重,但是日本就好像飓風的中心眼一樣,外面到處是驚濤駭浪,他自己是處變不驚。
那麽這個安全環境是如何得到的呢?
表面上重點在于,他的所謂和平追求上,這當然只是一種說辭,說到底,日本的安全環境是與中美蘇三國角力息息相關的,也就是說,中國作爲一個中美蘇角力中的一個弱者,他的主要目標是生存和獨立,蘇聯的主要目標是壓制中國和美國,而美國的目標是壓制中蘇,所以三者呈現出的是一種複雜的三角關系。
在這種複雜的三角關系構成下,三個大國就像是龍卷風一樣的相互吹來吹去,但爲什麽沒有人動日本呢?
日本是美國在東亞政策的支撐,也就是說,中國和蘇聯誰動了日本,那麽就必然造成一場大規模的衝突,那麽爲什麽沒有動日本呢?
因爲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生存,這就決定了中國沒有意願去對外擴張,而蘇聯如果不能壓制中國,那他不但在共産國際中無法立足,更是沒法與美國在世界上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博弈,而美國在與中國的兩次中都失敗了,一次是越南,一次是朝鮮,他與蘇聯的相互衝擊是相互毀滅性質的。
所以,中國想生存,蘇聯要先壓中國,美國在動中國的過程中失敗了他又不能動蘇聯,在這個複雜的三角關系中,中國使得美國和蘇聯都不能暢快的進行自己的戰略,形成了一種三國在相互吹,日本在中間看起來最安全的形勢,日本正是得利于這個形勢發展了起來。
那麽是不是可以說日本是中美蘇爭端的最大的得益者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爲中美蘇三國都是大國,他們在爭端的時刻,那麽日本自然是安全的,但爭端總有勝負,當勝負一分的時候,日本的壓力就會驟然增大,這就是日本的隱患。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0 pm

100.從美日聯盟談起(廣場協議②)
日本在這種極危險又極安全的環境中和平的發展著自己的經濟,這與歐洲形成了對比,所以,日本的經濟發展的更快,那麽爲什麽日本最後被逼簽署廣場協議呢?
這裏就與美國有關了。
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美國扶持日本的根本意義在于兩點,一點是給自己制造一個安全的戰略基地,第二點,實驗自己的新經濟模式。
而廣場協議的根本就是實驗自己的新經濟模式成果的時候,也就是資本主義的新階段虛擬經濟。
那麽爲什麽日本就必須要簽署呢?
主要的根本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是,日本的堡壘法雖然好,但是購買日本産品的主要是美國,並且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堡壘法封住了外來者的進入,以自己多出口爲根本的方式發展,這就造成了,自己被控制,因爲當你不買別人東西,只賣給別人東西的時候,就形成了單邊貿易,而單邊貿易的結果就成了日本是一個工廠。而不是一個市場。
所以當日本是一個工廠的時候,他的産品再好都有一個問題存在,那就是別人不買你的你怎麽辦?日本不是一個市場而只是一個工廠,他的工廠代表就是大量的日系商品集團。
而廣場協議中讓日元大幅度升值使得日本産品雖然好,但是價格開始上漲,這就使得日本失去了競爭力。這就是堡壘法的問題第一點。
第二點是,日式堡壘是一個存在的力量,但歐美同樣是堡壘法,美國和日本的盟友關系,實現了一個日式堡壘的關系,也就是美國成了上層,而日本成了中下層,當美國不再給日本訂單的時候那麽日本就會自然的走向困難。
那麽日本爲什麽不向中下層國家發展呢?
因爲隨著日本産品的精細化不斷發生,他的價格在低端市場沒有競爭力,而他想要發展歐洲市場的話,就會同樣面對歐洲堡壘的阻擋,如果歐美同時開始堡壘模式的時候,那麽他的産品就難以再在海外得到利益,如果沒有利益,那麽他自己只有舉步維艱。但,他爲什麽不能産生變化呢?
這也是最重要的第三點,爲什麽日本不能轉變呢?
因爲他沒有可轉變的空間了,這是日本堡壘法的最大問題,因爲他的堡壘法使得他不斷的讓舊勢力控制新勢力,實現了一種層疊堡壘的形勢,這就讓上中下三層的關系變得非常的緊密和牢固。
那麽改變産品的模式就變得非常困難,一方面,日本由于經濟發展的過于龐大,這導致了他失去了靈活性,他像一個巨人一樣,如果想轉個身,那麽整個從生産線到工人就必須所有人都跟著轉變,他太困難了,所以在研制新産品上看似走在前沿,但是越往前發展,就越困難,理由在于,越是新潮流和新技術的發展,越是加快變化。
日本事實上是把自己捆起來了,想轉身,想變化都難以實現,另一方面就更重要了,也就是說,由于舊勢力形成的壓制新勢力的模式,那麽轉變很有可能造成相互之間的勢力重新調整,如果這一點實現的話,那麽很有造成的後果就是轉變中,造成新勢力的崛起,這是舊勢力不想看到的,所以,日本不想轉變。
而不想轉變和難以轉變的結局使得日本沒有辦法違背美歐的聯合絞殺,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他已經因爲堡壘法固定了自己,人家的槍擡起來瞄准了他,他又不能動。
所以,最終結果,就是日本在廣場協議中簽了字。
日本,中槍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0 pm

101.從美日聯盟談起(廣場協議③)
對于歐美來說,尤其是歐洲來說,他們是十分有動力摧毀日本的制造業的,因爲日本和歐洲在商品經濟上處于一種相互競爭的關系,所以,對于歐洲來說,他們沒有任何理由允許日本一直這麽風生水起下去。
一場對日本的圍剿開始了。
那麽是不是說廣場協議簽署後,所有日本人就都失利呢?
在一開始,基本上所有日本人都是得利的,因爲廣場協議簽署後,日本的泡沫經濟進入一個瘋狂的時段,所有人都腰包裏鼓鼓的,那麽爲什麽還要談這是日本的災難呢?
因爲日本的根基正在瓦解。
這個問題要由淺入深的去看待,這節就是最簡單的看待這個問題:
對于日本來說,廣場協議以後,日元快速升值,股票暴漲,土地價格也同樣上漲,那麽這不是很好麽?
並不好,因爲快速的升值和股票的暴漲撕裂了的是堡壘法的秩序,大公司越來越有錢,而小公司因爲吸金能力不足,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越來越被大公司壓榨,原本良性的壓榨關系惡化了,這種撕裂是因爲堡壘法相互固定的關系,所以堡壘本身最怕什麽?
最怕變化。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也就是不變是堡壘法最喜歡的事情,而變化最容易摧毀堡壘,廣場協議就像是一場地震,他使得大企業飛了起來,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距離漸行漸遠。隨後股票和土地價格飛漲,所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原本喜歡生産的日本人去炒樓炒股,股票和土地雖然可以快速的提供資本上的上升。
但是日本缺少保護資本上升的關鍵能力,也就是缺少的是軍事能力。
資本是什麽呢?
資本是水,所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資本並不能單純的被認爲是洪水猛獸,因爲沒有資本那麽任何企業都無法運轉,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如果濫用資本,或者無視資本的無序增長,那麽就會出很大的問題,尤其是缺少管控資本的能力,在這個能力上面日本是非常差的。
資本總是借由事件來運作的,所以,也許前一天資本還能讓日本狂富,後一天就可能摧毀日本,那麽爲什麽是這樣呢?
因爲資本是不穩定的,他的不穩定體現在傾向性上,昨天資本還在瘋狂的投資著日本,在日本的股票和土地中瘋狂的轉悠,看似爲日本提供無窮盡的動力,但是第二天就可以大規模撤離,導致股票和土地的崩盤。
那麽爲什麽會崩盤呢?
因爲就像日本無法阻止廣場協議簽署一樣,他同樣無法阻止美國的變臉,所以日本的經濟就像是過山車一樣非常的衝上了曆史的最高點,然後掉頭瘋狂的衝了下去。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1 pm

102.從美日聯盟談起(廣場協議④)
那麽回到原點來看,日本政府不知道簽署協議所造成的後果麽?
這是肯定知道的,那麽知道了爲什麽沒有辦法否定呢?從一方面來說,日本沒有能力對歐美聯合起來的圍剿說:“no”。這是一個非常表面的想法,事實上,日本政府也不想說:“no”。那麽不說“no”的理由是什麽呢?
那就是舊勢力希望借此徹底的控制日本。
我們想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就可以理解這個問題了,股票和土地的上漲,誰會有最大的好處,不用說就是舊勢力,舊勢力通過泡沫的膨脹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因爲舊勢力的吸金能力自然是要比新勢力能力強的,這不用說。
但是,事實上,舊勢力的行爲雖然起到了想要的結果,卻也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這個後果就是新勢力的崛起。
確實舊勢力的能力是最強的,他們之間的聯合自然是可以控制日本的,但問題是他們之前就不能控制日本了麽?
答案是可以的,而且,他們形成了一個非常緊密的堡壘關系,也就是說堡壘關系是日本舊勢力生存的最核心關鍵,只要堡壘不變化,那麽他們就可以一直一直的控制日本,壓制著新勢力。
而股票和土地的快速上漲,給了新勢力崛起的機會。
因爲,當股票和土地上漲的時候,是一個非常變化莫測的時候,而變化是對堡壘法來說是最大的難題,所以,新勢力得到了之前難以得到的機會,在之前舊勢力牢牢的控制著資本,所以新勢力想要獲得資本必須選擇依附于舊勢力。
但是,泡沫經濟出現後,新勢力可以通過股票來獲得資本,這就使得日本的舊勢力正在對新勢力的控制出現一個複雜的局面。
自然,有很多新勢力無法獲得資本會被繼續壓榨,並且因爲日元升值的關系,使得原材料上漲,很多小企業無法存活,與其去做工廠不如把工廠賣了去炒樓炒股,但是也有的企業,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資本援助,擺脫了舊勢力。
所以,廣場協議事實上撕裂了日本舊勢力的控制,使得新勢力開始出現,並且更嚴重的問題是,舊勢力內部也存在新舊的問題。
也就是說,原本舊勢力中的絕對舊勢力控制著相對舊勢力,但是因爲資本的膨脹使得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這是不難看到的。
原來日本的資本被舊勢力中的絕對舊勢力控制著,但是變化使得相對舊勢力和新勢力有了突破舊勢力封鎖的機會,舊勢力在表面上強化了自己的實力,但事實上,在內部上舊勢力的根基已經出現了瓦解。
這是廣場協議給日本帶來的最大轉變。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1 pm

103.從美日聯盟談起(廣場協議⑤)
美夢總有破碎的時候,因爲,沒有達到想象的那種能力,卻想要達到想要的地位,最終結果就是從高台上摔下去。
日本的暴富,事實上是美國試驗他新經濟模式的一種嘗試,那麽自然是嘗試,自然有他的收尾期,這個收尾期一來到,那麽自然日本就垮掉了。
股票的暴跌和土地的暴跌讓日本從夢中驚醒,看到了他們自己的不足,這是日本必然面對的事實,並且因爲廣場協議使得舊勢力不但沒有保護自己的控制力,相反透支了自己的控制力,使得舊勢力的毀滅加速了。
至于之後的消失的十年,我是辯證的去看的,首先日本本身的能力界限已經在廣場協議中突破了一點點,也就是說日本的極限就是如此,他沒有能力更進一步的擴大自己的實力,這是日本後來無法回到那個高度的原因。
所以,本身日本就不存在所謂的“買下美國”,也更不存在戰勝美國,因爲親美體系的日本需要的是依靠美國,就這麽簡單,怎麽能簡單的認爲因爲資本的膨脹就會讓大國俯首帖耳呢?
這是非常錯誤的。
我要講的第二點是,美國的新實驗並沒有終結,而是繼續在新的地方開始了,也就是說,日本失去了美國的青睐,失去了主角光環,所以,失去了光環,那麽自然無法繼續提高,並且亞洲四小龍和東南亞國家的快速興起,成了日本的競爭者。
競爭者不但沒有減少,相反增多是日本日感蹉跎的原因,尤其是韓國的興起,借助美國的扶持,韓國開始不斷的想要興起,因爲日本的經濟奇迹,並不是從一個根本上靠自己的經濟奇迹,所以,別人可以複制這個奇迹,而當別人複制這個奇迹的時候,那麽就自然可以追趕他。
在追趕日本的時候,日本會受到競爭力的不斷壓制,會越來越感到壓力,理由就在他的堡壘正在瓦解,一部分空間被競爭者奪取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精細化導致堡壘非常的嚴密,但是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時尚和流行趨勢越來越快,這就造成了原本非常緊密的日本,難以快速轉變的事實。
雖然日本産品的精細化程度很高,但是在流行性上,就會遭遇屏障,而在一個大環境下,日本的工人,每一次轉變都等于是對他們提出了更多更複雜的要求,每一次轉變都在考驗著日本的堡壘關系,所以在變化的催生下,日本企業慢慢更不上節奏了。
這在遊戲業就可以看出來,原本日本是壟斷遊戲業的,日本的遊戲業摧毀其他競爭者,日本遊戲以制作精良,耐玩性高著稱,那麽爲什麽日本的遊戲業慢慢衰落了呢?
因爲原本制造遊戲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也就是編程序的人員,所以這些人在堡壘法的作用下,他們可以制造出日系遊戲獨霸天下,但是隨著歐美的遊戲制作引擎出現,他們彌補了自己編程人員的不足。
也就是說,日本的炸豆腐雖然做的非常好,但是歐美人士開始做更高的豆制品了,雖然在遊戲的精細化和耐玩性上不如日本,但是在爽快感和刺激感和好萊塢式的動作感刺激下,日本的遊戲走進了困局,而日本想要追求歐美的步伐是非常難得,因爲堡壘的制約導致了,他們制作的遊戲周期長,精細化程度高。
而歐美遊戲追求爽快,並且快速的推出新産品,在這種衝擊下,日本的光環消失了。
日本的經濟高漲得力于日本的堡壘法比別人更加嚴密,控制力更強,但是失意自然也在堡壘法的捆綁之下,難以接受快速變化的衝擊。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1 pm

104.從美日聯盟談起(舊勢力的汙點①)
隨著新勢力的出現,舊勢力明顯感受到了危機,危機來自兩個層面上,舊勢力的穩固基礎自然也是堡壘法,所以在舊勢力的內部也是層次緊密的關系,但這並不代表雙方的關系固然相互忠誠,相反隨著新勢力的出現,舊勢力內部會不會出現叛變和瓦解,這是讓舊勢力憂慮的。
原本,舊勢力是不需要去觸碰他的“汙點”的,這也是日本在國際形象上最好的一段時期,而當新舊勢力開始出現一種暗中的爭鬥的時候。
“汙點”顯得越來越無法無視。
那麽舊勢力的“汙點”是什麽呢?
那就是日本二戰中的軍人,他們正在變成日本舊勢力的“汙點”,事實上,舊勢力並不喜歡軍國主義,因爲正是軍國主義的作用導致舊勢力勢力下降,被一群喊著打下一切的軍人和那位號稱只能管理“十挺機槍”的東條英機弄得翻天覆地。那麽舊勢力是否在軍國主義下得利呢?
在一個短期的角度上看,確實是如此的,但是從一個長期看,舊勢力更反感軍國主義,因爲正是軍人的膨脹使得舊勢力被拖入戰爭泥潭,但兩者的關系是一種複雜的關系,屬于相互纏繞的關系,原本舊勢力也是想擴張的,但隨著擴張反倒被軍人控制,結果就是誰也不能簡單的擺脫對方,所以舊勢力難以回避和抹去的這個問題就是他最大的“汙點”。
簡單說的話就是舊勢力原本是老大,他也想去搶錢,但是在搶錢的過程中被軍人小弟一腳踢翻了凳子,軍人小弟成了山寨的老大,原本的老大成了小弟,所以舊勢力討厭軍人,但又不能否認他和軍人都是搶錢的,這就是他的“汙點”。
舊勢力在這個問題上陷入了尴尬,而一位非常聰明的中國人,卻看中了日本的這一點,提出了對日本兩分法,這個人就是毛澤東,表面上看毛澤東原諒了舊勢力。
但其實,事實正好相反,毛澤東正是看到了舊勢力的軟肋,所以故意的提出了兩分法,這點成了日後舊勢力的最難解決的問題。
毛澤東提出,日本要一分爲二的看,壞的是日本軍國主義,而日本人民是被軍國主義綁架的所以不能一概看成是壞的。
看起來毛澤東主動的爲舊勢力解了套,其實,是給舊勢力加上了一個更嚴重的套,這個套只會越來越壓得舊勢力喘不過氣來,那麽爲什麽是這樣呢?
因爲在日本舊勢力恢複勢力的時候,與中國開始試圖交往,在這時候舊勢力是沒有內部競爭者的,並且舊勢力本來就討厭“汙點”,現在毛澤東說“汙點”是壞的,別人是好的,那舊勢力自然樂意,所以,很痛快的接受了毛澤東的兩分法,這就等于上了套,而隨著舊勢力開始動搖,新勢力上升的開始,日本舊勢力越來越受“汙點”的打壓。
就事實來看,“汙點”和舊勢力是無法脫鈎的,也就是那群壞的軍人是舊勢力裏面的人,所以如果舊勢力不承認“汙點”的存在,那麽舊勢力就會瓦解,爲什麽呢?
因爲不管怎麽說那群壞軍人是原本團結在舊勢力周圍的,當他們給舊勢力帶來好處的時候,舊勢力接納他們,當他們成了舊勢力“汙點”的時候,一腳踢開,這對舊勢力本身來說,就是一種內部向心力的瓦解。
簡單說,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那麽當沒有競爭者的時候,自然是沒問題的,就算承認“汙點”的存在也可以,但是當新勢力出現後,“汙點”的尴尬性,就會不斷的體現。
因爲日本是譜代政治,所以舊勢力既然沒有辦法去無視“汙點”的存在,那麽就只能承認“汙點”的存在,而這等于又是上了套。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2 pm

105.從美日聯盟談起(舊勢力的汙點②)
因爲日本是譜代政治,所以舊勢力內部的團結能力就在于相互承認,利益共享,這是舊勢力可以存在的根本,而如果他們把軍人一腳踢開,不承認軍人,那麽就等于徹底的否定了舊勢力,就事實而言,舊勢力裏的大量人都有上一輩參與了戰爭,並且在後來的政府中就有很多人是軍人退化爲政客參與的,所以事實是想要擺脫“汙點”並不那麽容易。
而不知道毛澤東厲害的日本新一代,以爲毛澤東原諒了他們,其實毛澤東給他們又下了一個套,這就是大戰略家的厲害,毛澤東最擅長“調”,他可以通過調換對方的立場,來讓自己有利起來,因爲他看到了日本的深層次問題。
所以,當新舊勢力開始出現暗鬥的時候,“汙點”成了一個焦點,爲什麽曆史問題和南京大屠殺成了焦點呢?
因爲舊勢力去參拜了靖國神社,我認爲,他並沒有想象到參拜靖國神社會引起後來的巨大風暴,靖國神社會成了大風暴的爭議點。
那靖國神社是一個什麽神社呢?
靖國神社裏並不是只有二戰戰犯,而是靖國神社是在明治維新後建立起的爲日本打仗所戰死的人神社,也就是說,靖國神社是舊勢力的精神支柱,任何爲了舊勢力而死的人都可以進入靖國神社,這一點恰恰成了舊勢力凝結內部團結的神社。
但問題是那一小撮壞分子也住了進去,也就是二戰的戰犯們,他們也進去了,說實話,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舊勢力把戰犯們搬進去容易,但想要搬出來,那可就難了,因爲那是他們的“汙點”。
那麽問題來了,舊勢力承認不承認日本戰犯是罪犯,假如他們承認了他們是戰犯,那麽舊勢力也就是戰犯,因爲他們躲過了摧毀,當沒有競爭者的時候,自然想怎麽樣都可以了,但是一旦新舊勢力爭鬥起來,那麽他們是罪犯的這種“汙點”就會形成一種在政治上的博弈,甚至,新勢力會有人用這個來攻擊天皇系統,也就是天皇本身也是罪犯,而日本天皇是明治維新中舊勢力興起的關鍵,所以不管是攻擊日本天皇是罪犯,還是攻擊舊勢力是罪犯,都可以打擊舊勢力。
那舊勢力就自然的要采取一種行動,很簡單,髒了麽,就要去洗,日本舊勢力既不能無視軍人的存在,又不能承認軍人的地位,只能把他們洗白了。
也就是美化大屠殺和美化戰爭罪犯,這時候毛澤東給日本人上的套就發威了,中日友好的基礎在于日本承認戰犯是壞的,其他人才能是好的,而你如果承認戰犯是好的,那麽你整個就是壞的。
並且,中國的標准是行爲論,而以殺人爲樂的戰犯成了“英雄”這是在中國絕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汙點”被迅速的擴大。中日關系開始走向惡化。
講到這裏就十分清楚毛澤東的意圖了,毛澤東看明白了日本和美國的交易,也就是舊勢力想要保護自己,那麽毛澤東的戰略就是徹底的要瓦解舊勢力,而只有瓦解舊勢力,那麽新勢力上台後,才能改變自己親美的立場。
這就是毛澤東的戰略。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2 pm

106.從美日聯盟談起(舊勢力的汙點③)
隨著舊勢力經營的堡壘被廣場協議弄得動搖以後,新舊勢力的拉鋸就開始了,而參拜靖國神社就成了一個“試膽大會”。
去還是不去靖國神社,就成了考驗人的事情。
但是很顯然,去還是不去,都不行。
因爲毛澤東的二分法使得那一小撮人是壞的,如果你去了,那你也是屬于那一小撮的,畢竟你去說戰犯無罪和戰犯是英雄等于說那一小撮人是好人,那肯定是不能成立的,你崇拜那一小撮人,那是不是說,你也要和那一小撮人一樣,將來有機會再來一次呢?所以,去了,等于你是那一小撮人。
如果不去,那也不行,爲什麽呢,因爲舊勢力畢竟還客觀存在,舊勢力的能力還沒有瓦解,所以如果不去舊勢力的“精神家園”去拜一拜,那怎麽好意思坐上舊勢力統領這個位置呢?
田中角榮在北京的晚宴上說:給中國添了麻煩。不過後來毛澤東內心寫照就是:有你麻煩的時候。
“汙點”問題成了日本的大麻煩,因爲,去也不行不去也不行,“汙點”風波開始擴大,在東亞和東南亞都造成了很嚴重影響。對于舊勢力來說,取易避難的親美策略是有害處的,因爲在原來舊勢力依靠親美壓制了軍人勢力,舊勢力想要創造一個和平國家的形象,但是舊勢力和軍人千絲萬縷的聯系又不是簡單能擺脫的。
對于舊勢力來說,選擇親美體系的後果開始展現,“汙點”的效應無法消除,那麽他們內部的凝聚力就開始逐漸瓦解,不去參拜的人比去的人多,那麽對于舊勢力來說就是,我們爲了舊勢力拼死拼活,到了我們死了,連承認我們都不敢,那還拼什麽呢?去參拜的比不去的多,那麽日本就是軍國主義複辟,是壞分子。
隨後“汙點”效應就不斷不斷擴大,如果恢複軍事實力,那麽外國不幹,不恢複軍事實力,舊勢力不幹,所以日本政客們的麻煩來了。
日本政客的根本麻煩就是他們怎麽做都不行,這正是日本政壇更替的原因,再加上隨著堡壘的相互關系正在松動,新勢力的力量正在上漲,舊勢力的最終結局必然是瓦解,被新勢力取代。
講的更深一點,就是日本族權對外侵的可能消失了,所以他只能選擇經濟上取得成功,但是隨著堡壘法的禁锢作用,使得他越精細化,那麽他就越難以改變,他只能選擇控制某一領域,而控制了某一領域就等于放棄了其他領域,最終的結局必然是被慢慢的困住,做什麽都不是,做什麽都不行。
最後瓦解。
舊勢力想要躲開瓦解是不可能的,因爲族權的特點決定了他的興起與衰落,舊勢力的興起是因爲打垮了德川幕府,也就是日本的近代化是資本族權打敗了封地族權,而當舊勢力開始排他的時候,就是重複了德川幕府的通過壓榨別人來穩固自己的模式。
也就是說,族權壓榨的方式變了,但是根本沒有變。
可問題是,壓榨總會帶來反抗,正是因爲壓制了別人,等別人強大時候就必然返回頭來壓制舊勢力,所以當新勢力上台以後就必然選擇壓制舊勢力,改變策略。
那麽爲什麽舊勢力無法再興起了?
第一是舊勢力的控制力瓦解了,別人都不聚攏在舊勢力身邊了,另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新勢力會選擇壓制他來穩固自己。
這正是族權落後的根本。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8 pm

107.美歐同盟(初談複雜的多邊關系)
從這裏開始,就將開始講歐美同盟的問題,那麽爲什麽要先講日本和蘇聯呢?
因爲,蘇聯也好,日本也好,都是一個較爲容易講清楚的問題,但是歐洲的問題顯然要複雜的很多,所以,首先把容易說清楚的說清,不但可以做比成樣,更是爲後面的描述做一個鋪墊,所以從這裏才講。
歐洲的複雜性在于三點:
第一是,歐洲自己的內部關系,第二是,歐洲和美國的關系,第三是,東德和西德的關系,這三點是非常複雜交錯的,他與日美關系和中蘇關系有明顯的不同。
那麽先要說的就是歐洲內部的關系:
隨著柏林的被攻破,二次大戰在西邊結束了,但問題並沒有結束,反而變得更加複雜,也就是歐洲的秩序被從新的洗牌了,這對英國來說是一個壞消息。二次大戰的混戰標志著英國的衰落,那麽爲什麽是英國的衰落,因爲英國的優秀能力是控制海洋上,並不是在陸地上,而德國之所以可以挑起大戰,根本就是在于他們在陸地上的實力較強,所以德國才能挑起大戰。二次大戰後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美蘇的興起。
這對英國來說,在歐洲,他存在了更多的敵人,他的敵人並不會因爲德國的瓦解減少了,相反是增多了,對英國來說,表面的麻煩是蘇聯人的共産主義思想和自己的資本主義是很衝突的,所以如何避免蘇聯的興起是他的明面上的麻煩。
在暗地裏,他的麻煩就是美國逐漸取得了資本主義國家老大的地位,英國的光環正在消失,而英國的光環一旦喪失,那日不落帝國也就隨之瓦解,所以原本對于英國來說,他的敵人只有德國,但隨著二戰的結束,敵人不是變少了,而是變得更多了。
對于法國來說,隨著維希法國的倒台和納粹占領的法國的收複,法國主要要面對的問題其實和英國是相同的,那就是同樣他的敵人沒有減少,相反更多了,因爲法國也是殖民地大國,在原來的殖民地時代,他是僅次于英國的大國。
法國之所以在二戰中表現平平,一方面是他們的戰略還停留在火力網思路裏,而德國已經進入了閃電戰時代,另一個方面就是法國內部出了問題,維希法國的建立給法國以重創,可以說如果法國堅持到底和法國沒有堅持在未來的局勢中就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法國因爲內部的問題,導致他快速的走向了錯誤的維希法國路線上,那麽在戰後,他的地位就進一步下降。
而德國比起英法來說,就更加慘一些,一戰和二戰的根本不同是,一戰是一場消耗戰,因爲各方都非常有實力,所以誰都並沒有能力或者說沒有從滅國中得到好處的意願,但是二戰就是一場滅國大戰,德國在希特勒的堅持下,大部分地方被毀,並且,從此一分爲二。
進入了東德和西德的時代,這一分就分了數十年。
那麽想要看清後來的發展形勢,需要注意什麽呢?
那就是美國想要創造的新資本主義模式,也就是資本主義新的進化,而這次進化是美歐聯盟的開始。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8 pm

108.美歐同盟(資本主義的再進化①)
資本主義的第三次進化是預期經濟,那麽預期經濟的目的何在?
那就是爲了擴張,因爲對資本主義本身來說,出現的時候他只限于歐洲的這個範圍,所以隨著歐洲的擴張開始,使得資本主義本身進化到了預期經濟,這是族權的一種需要,預期經濟的目的在于支撐歐洲的快速擴張,讓歐洲的資本族權達到利益最大化。
但是很明顯的是,當時代發展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預期經濟基本上就已經達到了極限,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可以被拓展的無主之地已經基本絕迹了,所以想要再快速的擴張就已經不太現實了,那麽預期經濟就走到了盡頭,因爲相互鏖戰的只能減少資源,不能再大規模增加資源。在第兩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過程中,預期經濟基本上走向了死路上去。
所以,作爲資本主義的樂園美國,就必須思考一個新的問題。
那就是美國如何避免走英國的重複道路。美國即想要避免重複英國的衰落,又想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那麽這時候他就開始了一次新的資本主義進化。
也就是虛擬經濟。
那麽該怎麽理解這種轉變是看待美國和近代史中一個較爲關鍵的點,想看清新的變化,就要看清舊的缺點。
從一個大的角度上去說,預期經濟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他更像一次賭博,因爲去征伐一個地區和國家,或者去完成某一個目標。基本上只有成功,失敗兩種結果,僵持是比失敗更差的結果,失敗就完了,而僵持就要無窮盡的繼續,最後也自然也是走向成功或者失敗。
而預期經濟之所以可以興起的理由在于歐洲在初期征伐的地方比較弱,所以勝利成了一種常態,當這種勝利不斷的上升的時候,雖然獲得了大量的好處。
但他的反面也就顯現出來,也就是隨著勝利的不斷到來,取勝的難度開始加大了,因爲事物總有一個極限,征伐也好,族權也好,都不能確保永久的勝利,理由很簡單,你想去壓制別人,別人必然反抗,戰爭最大的特點就是強大未必勝利,弱小未必失敗,這是預期經濟走向終結的核心。那麽就需要一種能夠解決預期經濟中興與落必然節奏的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與預期經濟最大的不同,就是預期經濟的傾向性更強,預期,預期嘛,也就是你有一個預期,認爲你能達到預期,才是預期。所以,預期是一種傾向性很強烈的模式,而虛擬經濟就不同了。想看清虛擬經濟,先要看清他可以成立的基礎。
之所以虛擬經濟可以在歐美興起,這是因爲歐美都有二個共同的載體。
第一是他們都是族權思想,第二是他們都是資本主義作爲制度的國家,所以兩者可以共同存在和合作的基礎是他們的根基基本相同,才會出現歐美合作。
第三點更爲重要,那就是歐洲與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是他本身有一定實力,雖然西歐在戰爭中損失了很多,但是與亞非拉相比,他們還是擁有一些實力的,美國和西歐的合作是一種相互利用的關系。不是主從關系,或者單純的壓榨關系。這區別于日本,爲以後的歐元誕生埋下伏筆。
並不需要急于馬上解釋虛擬經濟這個概念,首先要講清楚他們的之間的合作關系和合作基礎,然後再看待虛擬經濟的全貌就會非常清晰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8 pm

109.美歐聯盟(資本主義的再進化②)
想要明白虛擬經濟,需要先明白他可以存在的基礎,這個基礎已經講明白了,那麽下面就要講的是,什麽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事實上還是族權思想,他最大的特點是,不再以強硬的征服作爲主目標,而在于用一種資本的同盟和軟聯盟作爲基礎,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第四個形態,虛擬經濟。
首先,虛擬經濟是不是一種特別特殊的模式,我認爲並不是這樣的,因爲虛擬經濟像一種軟聯盟,他出現的時機與歐洲中世紀出現的宗教聯盟非常相似,也就是說,歐洲十字軍是一種硬聯盟,因爲他們是以軍事實力最爲聯盟的基礎的。
在歐洲中世紀,歐洲同樣事實上遇到了發展的瓶頸,相互的鏖戰達到了一種白熱化的程度,所以他們迫切的需要一種軟勢力出現,來充當一個仲裁者的角色,而宗教就成爲了這個硬聯盟的核心,那麽爲什麽說是硬聯盟呢,因爲當時的強弱和內部地位的主要排行根據是依靠軍事實力和各國實力排序的。
而二戰後,歐洲和美國的關系不清不楚,雖然納粹瓦解了,但是共産主義風潮隨之興起,也就是說,資本主義遇到了一個更大的對手,所以他們需要一種聯盟,而聯盟的核心關鍵,就是:
資本。
新的聯盟是以資本的能力作爲聯盟排序的憑據,那麽以美國的實力來說,當這個資本主義陣營的首領是有資格的,而英國的實力雖然下降很快,但他也很有實力,歐洲的法國實力衰減很快,德國基本上不能自己做主,所以英美的強勢,爲後來的德法聯盟打下了基礎。
那麽事情就非常清楚了,這個聯盟需要一個聯盟的載體,而十字軍的載體是宗教,那麽資本主義的載體是資本,而美元則就成了這個聯盟的主要載體。
所以,自然會出現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那麽爲什麽要寫資本主義的進化標題,而不寫布雷頓森林體系爲標題就非常正常了。(因爲布雷頓森林體系只是這個聯盟的一個過程。)對于歐美來說,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他們形成聯盟的一種憑證。
可以說,當時歐美遇到的情況和歐洲十字軍時代遇到的情況是基本相同的,並且,當時可以征伐的地方不但沒有多少了,反而民族獨立運動正在全球各地興起,假如還是抱著強行征伐的預期經濟,那麽很容易失敗。並且這也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另外資本主義的主要對手,共産主義思想正在興起。
就事實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利益之爭,不管是德,英,法,美,俄,他們參與戰爭的主要理由是對地位和殖民地與利益的重新劃分。
而到了二戰結束的時候,由于蘇聯已經出現共産主義,共産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成了意識形態之爭,那麽,爲了滿足新的爭鬥條件。
虛擬經濟開始出現。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9 pm

110.美歐同盟(資本主義的再進化③)
爲什麽要先談這個構成,因爲這個聯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在改變的,爲了能談之後的資本主義新一次蛻變全球化,要把重要的事物首先說明。
歐美之間的聯盟一開始是一種相互需要的關系,並不是與日本和亞非拉那樣的關系,這是之後一切的起點,先把這個說明白是重要的。
對美國來說,取得了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是一個分水嶺,爲什麽美國要尋找新的資本主義變化是需要考慮的,是向法國那樣和英國相互鏖戰後衰落,還是找到一條能讓自己更加強大的方式是美國的主要戰略。
所以,對美國來說,在歐洲取得的勝利不能只是讓歐洲得利,美國想要得到更大的利益,這是美國想要改變的一個原因。
另外值得關注的原因就是美國事實上也遇到了預期經濟的瓶頸,歐洲再怎麽打也是歐洲的歐洲,而亞非拉當時已經被瓜分殆盡了。
對美國來說,能夠取得效果的地方只有三個地方,一個是東亞和東南亞,一個是歐洲,想要鵲取歐洲的利益是美國想法,並且想要鵲取東亞和東南亞的利益也是他的想法。
但是與歐洲同樣的是,東亞正在發生快速的變化,這種變化來自于中國,日本是一個缺少資源的地方,並且在戰爭中日本已經透支了自己的資本,所以日本並沒有多少利益可以榨取,而中國就不同了,但中國又是極不穩定的,因爲蔣介石和毛澤東的對決還沒有分出勝負。
此外東南亞和東亞的情況又不相同,美國在東南亞是繼續扮演一個征服者的形象,還是扮演一個解放者的形象是一個難題,對東南亞人們來說,不管是歐洲人,還是日本人,還是美國人,三者都扮演著一個榨取他們的角色。
而最關鍵的就是共産主義之風已經開始出現,被壓迫者打敗壓迫者的思想正在到處傳播,那麽想要重現歐洲殖民者的時機已經沒有了,所以簡單的預期經濟已經難以爲繼了。
這是美國選擇改變的多重因素。
他開始了一種新的嘗試,這種嘗試分爲三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歐美聯盟,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模式,達成一個資本的聯盟,第二種狀態時美日聯盟,這種是一種近乎于主從關系的聯盟,美國大量的投資和扶持日本,第三種就是美國和東南亞的聯盟,美國在東南亞的存在讓他處于一種壓榨者的聯盟關系。
這三處試驗場,將爲美國爲以後的發展提供可選擇的途徑,到底是選擇第一種的歐美聯盟,還是選擇美日聯盟,還是美菲聯盟,還是多種聯盟同時存在,是當時美國可以得到的一個很好機會。
但很快,美國就遭受到了重創,因爲蔣介石輸了,中國的官僚資本主義被TG擊敗,中國轉向進入了共産主義的道路中。
這種轉變逼迫美國必須做出改變。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19 pm

111.美歐同盟(資本主義的再進化④)
中國的快速轉變對美國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從地圖上就可以很簡單的感受到這種變化對美國所帶來的衝擊,原本共産主義的蘇聯就已經非常龐大了,現在中國轉向了共産主義,那麽中蘇一旦形成聯盟,整個歐亞大陸就很有可能轉向共産主義。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對于美國來說,雖然在東亞的問題上遇到挫折,在歐洲的事業似乎更加順利一些,這是因爲比起美國來說,歐洲更怕共産主義的繼續擴張。歐美的合作進展更快一些,何況當時的美國還手握一張關鍵的王牌,那就是核彈。
擁有核武器的美國在軍事能力上未必徹底占優,因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不只有核彈,生化武器和化學武器一樣強力,甚至生化武器可能更厲害一些。但在輿論和恐嚇的效果上,核彈更具威力,他可以快速的讓某一個地方徹底被摧毀。
所以,美國在1945年至蘇聯擁有核武器這段時間內,是擁有名義上的優勢的(隨著蘇聯在導彈技術上的領先使得這種優勢逆轉),而阻止朝鮮半島被朝鮮統一是美國的當務之急。
這裏我需要再次說明。
那就是,朝鮮戰爭爲什麽美國要參戰,因爲日本是美國唯一可以在東亞最爲穩固的軍事堡壘,這一點是美國參加朝鮮戰爭的關鍵,理由就是,在東南亞人眼裏,不管是歐洲人,還是日本人,還是美國人,其實都是一個侵略者的姿態。
而聯盟本身可以成立的根本是共取利益,所以只有日本的舊勢力是最需要依靠在親美策略上的,顯然東南亞並沒有這麽強烈的傾向。
如果美國失去日本,那麽等于在東亞和東南亞缺少了真正的戰略支點,也就是說,美國會退回去,因爲對東南亞來說,他們也存在走向共産主義的可能。簡單的說,不需要征伐,東南亞很有可能自己就加入共産主義。
這正是保住日本是美國的當務之急的原因,要保住日本就要保住韓國,因爲韓國和日本的距離太近了,但美國想要保住韓國的想法給了毛澤東機會。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和相互纏繞的關系,因爲人們通常只把焦點放在美國和中國的身上,卻忽視了蘇聯的意義,這正是朝鮮戰爭是改變世界局勢的理由,而不是冷戰改變了世界。
人們關注冷戰的時候又容易忽視中國的意義,這也是不正確的。冷戰時中國已經成爲了一極,他的意見左右著局勢。但人們只喜歡看主角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中國和蘇聯之間的關系在當時是蘇強中弱,這沒有任何爭議,所以天然的認爲蘇聯是老大哥也是正常的,但問題是,中國願意不願意做這個小弟是關鍵的問題,或者說做小弟要付出什麽和得到什麽是重點。
假如沒有朝鮮戰爭,那麽中國就必然要面對蘇聯的壓制,台灣蔣介石的問題,和美國的封鎖三方面的聯合壓制。這對中國是不利的。
不利的根本是中國缺少一個可以扭轉不利局勢的機會,機會是重要的,而美國恰好提供了這個機會。但美國提供這個機會的初衷是爲了保護日本,越是混亂,越是複雜,越是對大戰略家來說是好機會。在這個問題還要再談的深刻點。
因爲,大戰略家能用“調”把自己的不利,變成別人的不利。這才是大戰略家的能力。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20 pm

112.美歐聯盟(資本主義的再進化⑤)
我爲什麽要先講蘇聯,因爲,蘇聯有重要的幾個關鍵點,可以爲看待其他問題做引子,而古巴導彈危機就是一個關鍵。

之前也和大家探討過這個問題,古巴導彈的發射權是掌握在誰手裏的,這是一個大問題,我認爲是掌握在美國手裏的。
因爲聯盟的性質就是要相互得利,所以假如蘇聯得利古巴失利,或者古巴得利蘇聯失利,那麽聯盟就會瓦解,按照這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就非常簡單了,那就是美國不去打古巴,那麽古巴和蘇聯都不會去發射導彈,而只是用導彈做一個恫嚇作用。
那麽同理,美國的島鏈戰略是從後來才開始的麽?
事實上,是從二戰時候就開始的一種戰略,所以如何看待島鏈戰略就是看清整個問題的核心部分,在當時,美國擁有韓國,日本,台灣,以及東南亞作爲他島鏈的支撐,和現在看起來基本相同,那麽對于中國的封鎖,是否是成立的呢?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卻又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這與古巴導彈危機事實上是一樣的,只是這裏要更複雜,牽扯的人要更多罷了,所以先把前面簡單的說明白,再說複雜的。
美國的島鏈的核心是誰?
是日本。
日本是整個島鏈的核心,那麽下一個問題是對中國的圍堵和封鎖是否成立?
這正是當年和現在都非常關鍵的問題,其實答案很複雜又很簡單,那就是不管過去,還是現在,還是未來,美國對中國的圍堵都是難以成立的,這理由是什麽呢?
這與古巴一樣,也就是說,封鎖中國的唯一可能啓動的理由就是中國對這個島鏈的所有國家都發起了侵略,那麽這個封鎖是成立,否者,是無法啓動封鎖的。
那麽爲什麽可以這麽說,因爲,聯盟是要相互得利才能成立的,在古巴尚且需要古巴和蘇聯的利益一致才能成立,那麽到了東亞和東南亞,牽扯的國家之多,問題之複雜,那麽必然産生的局面就是,美國想要封鎖真的成立,就必須同時讓這些國家都在封鎖中國這個問題上得利,並且美國自己也得利,那麽封鎖才可以真的進行。
這正是封鎖無法啓動的關鍵,因爲美國不能讓所有在島鏈上的所有國家同時在對中國封鎖這個問題上得利,那麽這個聯盟的根基就是不穩定的,而當聯盟不穩定的時候,中國只要全力攻擊某一點,那麽整個島鏈策略就會瞬間瓦解。
因爲這就會讓問題進入另一個更深更複雜的局面,原本島鏈可以成立是讓所有國家和美國都在封鎖中國的問題上得利,這本就很難了。
那麽局面變成了中國去攻擊島鏈的某一環的話,那麽問題就變成了,所有國家要都在去保護那個國家的問題上得利,才能使得聯盟成立。
所以,把問題簡單化就是,比如日本去保護韓國,或者韓國去保護日本,他們肯麽?
島鏈的諸國都存在曆史的矛盾,相互之間的矛盾本就在撕裂著聯盟,而讓他們爲了對方的利益付出代價,最終他們能得利麽,如果他們能,那麽他會去,如果他們不能那麽他就不會去。
而中國傾全國之力攻擊某一點所産生巨大能量並不是這些國家能承受的,所以,他們的聯盟基礎本身是沒有的,如果中國不去攻擊某一點,那麽他們不會去啓動封鎖,如果中國去攻擊某一點,他們即無法承受這種力量,又不願意爲了別人付出自己的代價。
所以,結論很簡單,那就是美國的封鎖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那麽這與朝鮮戰爭有什麽聯系,下面談。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20 pm

123.美歐聯盟(資本主義的再進化⑥)
爲什麽要談這個問題。
因爲美國所有的島鏈策略都是騙人的,都是假的,都是放出來的煙霧彈,而日本才是美國真正的命門,只有日本是對美國依賴最深的,也最能讓美國在那個地方獲得利益的。並且只有日本是最依賴美國的。
這也是爲什麽,美國非要去參與朝鮮戰爭的關鍵,因爲韓國和日本太近了,如果日本産生了動搖,那麽美國很可能退出東亞和東南亞。
回到美洲去。
爲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爲重要的是美國並不是不能感受到中國和蘇聯關系的微妙,如果美國的島鏈真的那麽的穩固的話,那麽他就不該參與到朝鮮戰爭中去。
從朝鮮戰爭可以看出美國所存在的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美國在東南亞並不是像他宣傳的那麽牢固,第二個問題是美國忌憚共産主義在東南亞擴散,第三個問題是,日本才是他最關鍵的命門。
想搞清楚朝鮮戰爭中的美國所處于的角度,就必須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在東南亞能否真的站住腳,假如美國真的能在東南亞站住腳,那麽他就不需要保護韓國,反而是抛棄韓國,因爲,從地緣的角度上說,美國在東南亞的優勢更明顯,在朝鮮不但有中國還有蘇聯的客觀存在。但很顯然,他在東南亞並不那麽真的能站住腳,爲什麽要談他能否站得住腳,因爲雖然美軍在海洋的能力非常強大,但是如果談及大戰,則必須要支持才可以實現。
這與古巴導彈危機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如果美國從南面攻擊中國那麽很顯然他是具有優勢的,當時的美強中弱是沒問題的,但問題就在于,美國得利,那麽那些被他強行拖入的國家是否得利呢?
一場傾國大戰,必須要在任何問題上都要站得住腳才能開始,如果貿然的沒有准備的,就開始了一場傾國大戰,很有可能失敗,因爲世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當傾國大戰開始的時候,別的勢力必定紛至沓來,所以很顯然的是,美國在南面的東南亞進攻中國,那麽中國肯定要報複,所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國可能得利,但是東南亞小國必然失利,所以在別人的土地上,如果得不到支持,強行的去進行,很容易失敗。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的心態是複雜的又是簡單的,因爲他的關鍵在日本,所以他不能選擇以東南亞作爲真正的命門,他要保護韓國,保護了韓國就是保護了日本,在他世界觀中,可以看到蘇聯和中國的不和,那麽利用這種不合,在朝鮮做一個文章,打敗共産主義勢力的樣板國防止共産主義在東南亞傳播就是非常現實的了。
也就是說,在美國人看來,如果可以取得朝鮮戰爭的勝利,那麽既可以保護自己的命門,又可以防止共産主義在東南亞擴散,並且中國和蘇聯的不合會讓中國懼怕美國,那麽美國認爲,在朝鮮可以取得勝利。
這是他不得不參與,又認爲可以參與的理由,也就是說,他的內心中對中國的蔑視是客觀存在的。
但很顯然,他估計錯了,所以開始朝鮮戰爭,並最終失敗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21 pm

124.美歐聯盟(資本主義的再進化⑦)
美國,中國,蘇聯,三者在朝鮮戰爭中想要獲得東西是不同的,所以産生了的結果也是不同的,對于蘇聯來說,他想要讓中國失敗,從此獲得共産國際中的老大哥絕對地位。
對美國來說,他需要保護自己的核心命門日本的安全,所以要參與朝鮮戰爭,利用中國和蘇聯的不和打敗中國,遏制共産主義繼續的膨脹。
他們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都希望朝鮮失敗,從朝鮮失敗中他們是可以獲得好處的,所以蘇聯抛棄了朝鮮,美國大兵壓境。
看起來,朝鮮的問題成了一個死局,但“調”正是一種高級的戰略,他正是需要一種複雜的關系,在這種複雜的關系中,才有可能通過“調”來轉變各方的立場,通過立場的變化,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那麽這個人就是毛澤東,他看到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是蘇聯人讓給他的,是美國人送給他的,因爲蘇聯想要讓中國失敗,而美國必須防禦住自己的命門不被危險,在這種想法的催生下,美國參與了朝鮮戰爭,更爲重要的是蘇聯把機會“讓”給了中國,這個“讓”是惡意的,但機會就存在于夾縫之中。
抓住了,就能扭轉乾坤。失敗了,從此一敗塗地。
機會永遠只留給看得見機會的人,看起來,這是一個火坑,中國入坑必然受害,但問題是,機會藏在困難之中,取易避難看起來是一種天然的選擇,但是對于大國來說,取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立于民族之林。因爲只有取難才能證明自己的實力,才能恫嚇他人。
所以,中國加入了朝鮮戰爭,在戰爭中“調”換了中國的立場,這是美國和蘇聯最大的失誤,但問題是,這本是他們的機會。
曆史就在于,前一秒鍾,你是贏得盆滿缽滿,下一秒就輸的當了褲子,戰爭和機會一樣,稍縱即逝又都瞬息萬變,之所以毛澤東可以“調”換中國的立場是有原因的,那麽爲什麽毛澤東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可以取得勝利呢?
因爲毛澤東看到了,他們留給中國的一個縫隙,這正是傾國大戰中最關鍵的核心點,任何人都不是傻瓜,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都有高級戰略家。這一點是必然的,不能談哪一國就是天然的笨蛋,但問題是,戰略一旦開始,就會産生變數,這也是傾國大戰輕易不敢上演的關鍵,理由就在于,大國之間都暗藏實力,平時如同一灘靜水,可一旦沸騰起來,就可能變成驚濤駭浪,所以需要謹慎而行。
那麽爲什麽這個縫隙會出現呢?
理由很簡單,他們都在瞧不起中國,瞧不起你的對手,是兵家最大的忌諱,對于蘇聯來說,他們認爲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中國打不過美國,所以才會把機會“讓”給中國,蘇聯的失敗在于一個“讓”字,最終弄巧成拙,認爲別人不成,可惜,別人抓住了機會,衝了上去。
美國的最大失敗在于一個“傲”字,認爲蘇聯和中國的關系不好,那麽以中國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打敗美國,所以輕視了中國。
一個“讓”字和一個“傲”字都是蘇聯和美國送給中國的,並不是中國可以左右的,但是當這兩個字共同作用的時候,就會在這個問題上産生一個小小的裂縫,那麽中國抓住了這個裂縫,就改寫了未來。
中國從此成爲一極。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22 pm

125.美歐聯盟(資本主義的再進化⑧)
那麽該怎麽看待美國參與朝鮮戰爭呢?
美國無疑是一個輸家,因爲美國雖然在表面上取得了一個平局的局面,他保住了韓國,也保住了自己在東亞的根基日本,但是朝鮮戰爭所造成的結果有兩個對美國來說是非常失敗的地方。
第一個,是他付出了那麽大的代價,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如果說保護了韓國也算進展的話,那和他所付出的代價和他在聲譽上的損失,是不能成正比的。畢竟當時的美國在世界上是以一個超級大國自居的,付出了那麽多代價,卻只能取得那麽點進展,是讓他顔面掃地的。
第二個,就更加重要了,那就是中國從一個世界博弈中的棋子,又變回了棋手。
在朝鮮戰爭之前,基本上沒什麽國家瞧得起中國,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付出那麽多代價,可蔣介石到世界上去開會,人家只當他是一個參會者,並不是一個決策者。中國從鴉片戰爭後就不斷的失敗,在甲午海戰後中國失去了亞洲的宗主權,從一個棋手退化爲一個棋子。
所以當然,沒人瞧得上中國。並且認爲中國是可以任人魚肉的落後國家。
但是朝鮮戰爭後,中國就從一個棋子又變回了棋手,這個轉變才是朝鮮戰爭最重要的結果,不但爲中國提升了地位,更是打開了中國的局面,朝鮮戰爭前中國基本上已經陷入一種僵局之中,雖然TG打敗了國民黨,但是中國本身實力較弱的根本事實並沒有改變,並且,TG建國後,所面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
在北面有蘇聯人的壓制,蘇聯想要取得共産國際中老大哥的地位是肯定的。在南面有美國阻止中國統一台灣,請注意,不管是北面,還是南面,都存在著兩個巨大的敵人,這兩個敵人的立場都是要弱化中國,這一點在朝鮮戰爭中也是同樣的,但是局面的“調”轉使得新機會出現,而促成這個機會出現的是美國,畢竟朝鮮取得了對韓國的優勢。如果朝鮮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那麽中國也就是失去了一個可以在國際政治上擊敗蘇聯的著力點。
美國的加入把本來對中國不利的局面給盤活了。
以弱國勝強國本來是很難的,而以一場戰爭同時打敗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就是更難的事情了,大國崛起大多需要一次證明自己的“事件”,通常這種“事件”都是戰爭。
具體到這件“事件”上,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大國和另一個大國打完了以後,實力是要有減弱的,不管是勝利還是失敗的雙方都會産生這種問題。
中國在朝鮮戰爭後確實也付出了很多代價,但是,原本中美大戰以後,中國會在對蘇聯的問題上更缺少較量的資格,可結果是中國從蘇聯得到了更多的好處,能創造這個局面的根本就是中國在共産國際中的地位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國家,而是擁有了話語權的國家,蘇聯爲了能夠取得老大哥的地位,才會援助中國。能夠達成這種機遇是正是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勝利導致的。
具體到對美國來說,並不是不能承受失敗帶來的損失,而是讓別人得到了一個機會,在這個世界上美國又多了一個對手,這對美國是不利的。
就在朝鮮戰爭,進行到了一種焦灼的時候,對于美國來說,另一個地方又傳來了非常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在1952年,英國核試驗成功。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6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22 pm

126.美歐聯盟(資本主義的再進化⑨)
爲什麽要講先中蘇的關系,因爲中蘇關系是在一個思想內的關系,他比較的容易看清,事實上,我希望寫一段的時候都可以前後對應,前面容易理解的爲後面的做注解,這樣更容易理解。
也就是說,在中國和蘇聯激烈的相互鬥爭的同時,美歐內部事實上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之間也存在內鬥,而就在美國在朝鮮激戰到膠著狀態的時候,英國的核試驗成功了,這對美國來說,不亞于一次戰役的失敗。
那麽就來談爲什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關鍵是什麽,那就是美元的恒定性,也就是說,美國的堡壘法同樣最關鍵就在于不變,相互地位的不改變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關鍵,美元爲什麽可以和黃金挂鈎,他的力量來源于:
第一是美國的國力,第二是美國的軍力,第三是美國的政治地位。
西歐與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是有能力的,這一點與西德和日本,韓國,東南亞是絕不一樣的,所以,西歐如果不變,那麽美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就不會瓦解,相反是繼續運作下去,這與日本的堡壘法非常相像。
也就是說,美國是日本的舊勢力,他需要靠嚴密的堡壘來壓制其他競爭者,而就像廣場協議一樣,英國的核試驗成功打破了美國的堡壘,雖然英國不具備挑戰美國的能力,但是他可以影響整個堡壘的內部結構,也就是說,英國通過擁有了核武器擁有了話語權,擁有了話語權,那麽美國的絕對優勢就動搖了。
在美國的美元大堡壘內部,英國的貨幣形成了一個內堡壘,這個內堡壘就好像是城池的甕城,他雖然脆弱,但是他可以控制一定的區域,也就是說,雖然從表面上看,整個堡壘是非常穩定的,但實際上,甕城的堡壘吃掉了美國堡壘的一部分,並且,英國的舉動比美國更靈活,因爲他不需要有擔負保護整個堡壘的責任。
這就造成了,美國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維持堡壘的運行,而英國則在堡壘內部侵蝕壯大,他們表面上是親如一家,事實上是各自行動,在這種作用下聯盟的凝聚力開始瓦解,英國雖然本身衰落了,但是他擁有的交際關系,和遍布全球的網絡系統卻可以爲他的金融業提供動力,並且在民族複興運動大潮沒有開始的時候,殖民地還在不斷的給他提供資本。
當然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畢竟美國的絕對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但過程就是如此的,隨後法國核試驗成功,這樣英法都有了核武器,他們不斷的改變著聯盟堡壘的內部地位。
可以說,使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既不是美國自己,也不是蘇聯的擠壓,反倒是美國的所謂“盟友”們,他們在內部瓦解著堡壘,使得美國不斷的從絕對控制,變成相對控制,再變成控制,最後失去控制。
這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走向瓦解,美國與黃金脫鈎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另一個大事開始運作了,那就是世界獨立複興運動。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6頁(共15頁) 上一頁  1 ... 5, 6, 7 ... 10 ... 15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