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1頁(共2頁) 1, 2  下一步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49 am

伊朗足球政治發酵
【咫尺地球】在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關鍵一仗,4名伊朗球星戴上象徵支持改革派候選人穆薩維的綠色腕帶,事後紛紛退出國家隊,有傳是被「強制退役」,也有傳被沒收護照。他們包括了廣為球迷熟悉的馬達維基亞和卡拉米,他們都是外流球員,有國際知名度;馬達維基亞1998年世界盃射入關鍵入球戰勝國家宿敵美國隊,更至今被視為民族英雄。

伊朗足球從來是高度政治化的體育項目,對此《越位女球迷》(Offside)一類電影作出了細緻描述。在地方層面,伊朗雖然以神權整合國家,但地方主義依然存在。這現象自然各國共有,但在鼓吹宗教高於地區忠誠的伊朗,公然宣示地方意識也是要技巧的,足球就是最有效的表現。以伊朗國家隊以往明星陣容為例,有一名矮球王阿齊茲,是過去十年必然國腳,和著名的阿里戴伊、巴克里合稱上一代「伊朗三劍俠」。他來自曾作為浩罕古國首都的伊朗東北地區馬什哈德(Mashhad),被視為東北民族主義象徵,雖受到首都球迷輕視,卻又得到其他伊朗人格外支持。馬什哈德有獨特歷史傳統,與德黑蘭文化頗不同,面對這些偏地球星,德黑蘭人也會說「Tehran people don't lie」來顯示天子腳下的主導氣派,藉此排擠地方主義。

藉足球爭民望 挑戰宗教勢力

在國家層面,因伊朗由最高宗教領袖作為國家舵手,而宗教主義和民族主義存在一定對立,因此伊朗反對派、改革派一直利用足球鞏固國內民族主義,「拿着紅旗反紅旗」。甚至是自稱忠實球迷的現任總統內賈德,也希望通過放寬女球迷的入場限制、設立「婦女席」等爭取民望,暗中希望從宗教勢力手中爭取更多對社會的決策權,令宗教保守人士大為不滿。伊朗球迷最愛的隊歌名叫《噢﹗伊朗》,歌詞內容宣揚愛國主義,卻沒有多少宗教意識。在2002年世界盃,伊朗未能打入 32強,附加賽對阿聯酋一役引發了球迷暴動,當時《噢﹗伊朗》歌聲四起,直接衝擊了宗教勢力,最後還是政府以「慶祝什葉派節日」為名,送上巨型蛋糕讓球迷享用。2005年伊朗對日本也曾發生《噢﹗伊朗》騷亂,以伊朗軍警鎮壓告終。馬達維基亞等在這氣氛中長大、成名、外流,同情改革派候選人屬情理之中。

球員化身形象大使

在國際層面,由於伊朗足球是最能登上國際舞台的伊朗運動之一,球員也成了國家形象大使。伊朗一級球星多選擇德國外流,除因兩國足球風格近似,也因德國是伊朗最大國際貿易伙伴;歷史上伊朗也有利用德國抗衡英美俄影響力的傳統。然而伊朗球員在德國期間,也難以避開政治壓力。2006年德國主辦世界盃時,有猶太組織曾要求德國拒絕伊朗球員入境,又有德國傳媒製造了「伊朗球員是自殺式襲擊者」的漫畫,諷刺這些球員效力專制國家。2007年,德國青年國家隊成員迪查加由於是伊朗出生的新移民,經過重重考慮,決定拒絕代表德國出戰以色列國家隊,這令他飽受德國輿論批評。這次四名支持綠色革命的球員當中,馬達維基亞、夏舒文二人依然效力德國聯賽,卡拉米最盛時期效力德國班霸拜仁慕尼黑,雖然他們的行為會在國家隊內部受到壓力,卻會在德國受到尊敬,也可能扭轉從前伊朗球員在德國的形象。足球遇上政治的發酵,這次堪稱典型;要是北韓在2010世界盃和美國同組,那才劇力萬鈞。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49 am

中美洲外交投機﹕阿布哈茲與滿洲國
【咫尺地球】中美洲國家洪都拉斯發生政變,臨時政府宣布退出美洲國家組織。這類新聞對香港而言似乎過分遙遠,畢竟中美洲在國際政治舞台的重要性相對不高,港人難得關注。其實中美洲各國的外交政策別具特色,有時相當出人意表,例如當地是台北外交最後堡壘、多和中華民國建交,就是典型例子。其他具戲劇性的中美洲外交例子還有不少。

第2個與阿布哈茲建交的國家﹕尼加拉瓜

年前,俄羅斯宣布承認分裂自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格魯吉亞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兩國獨立,作為對西方單方面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報復。這「兩國」政權強烈親俄,普遍被當成是莫斯科的傀儡。月前俄國總統梅德韋杰夫和「兩國」領導人簽署共同保衛邊界協議,更被西方視為挑釁。然而俄羅斯並非全球唯一承認這「兩國」的國家,還有一國與它們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這並非俄羅斯多次要求的白俄或哈薩克,而是遠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不惜開罪強鄰美國,作出如此政治投機,有其獨特考慮。現任尼加拉瓜總統奧特加是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領導人,那是前蘇聯支持的左翼游擊隊,他曾在1985-1990年擔任總統,對左翼思想依然鍾情。2007年他通過選舉重新上台,希望局部脫離美國影響、與俄羅斯建立更緊密關係,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成了他的效忠方式。他一廂情願飾演俄羅斯老朋友的角色,不單為了意識形態原因和獲得經濟軍事援助,更希望俄羅斯投資興建尼加拉瓜大運河,這可是該國多年夢想,奧特加明白就是如何親美,美國也不可能協助尼加拉瓜取代巴拿馬運河的地位。

第2個與滿洲國建交的國家﹕薩爾瓦多

這案例教人想起70多年前的尼加拉瓜鄰國薩爾瓦多。當時日本建立滿洲國,國聯不予支持,東京苦苦尋求國際承認,最後終找到第2個與滿洲國政權建交的國家。這國家出乎世界意料,就是薩爾瓦多。薩爾瓦多當時的總統馬丁尼斯是法西斯獨裁者,曾鐵腕鎮壓農民起義,卻通過高壓帶來短暫的經濟繁榮。他的上台獲得美國全力支持(美國從來有支持右翼獨裁者的傳統),事實上,在30年代,美國同情法西斯的勢力亦有不少。但馬丁尼斯希望多走一步,成為中美洲法西斯堡壘,不但率先承認滿洲國,也搶在德國和意大利之前,承認西班牙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薩爾瓦多承認滿洲國後,雖然沒有從日本得到多少好處,卻獲德國賞識,希特勒後來派德國軍官到薩國訓練士兵,馬丁尼斯也宣布在國內批評軸心國屬非法。

不過中美洲畢竟是美國後院,上述國際投機雖然出格,但一般不會過分刺激美國,除非得到足夠支持抗衡。以薩爾瓦多為例,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它在美國壓力下不得不宣布和軸心國開戰;早於1940年,據說馬丁尼斯更一度應滿洲國皇帝溥儀之邀,答應帶他逃離新京到薩爾瓦多避難,只是溥儀被隨從出賣才出走不成。至於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後的尼加拉瓜,同樣被美國取消了部分援助計劃,要是不能從俄羅斯那裏獲得足夠資源,難免從新倒回美國。至於說俄羅斯有魄力像前蘇聯那樣在中美洲發展,那恐怕連俄國人也不大相信。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49 am

非洲元老之死
【咫尺地球】上月非洲國家加蓬「萬年總統」邦戈病逝,享年74歲。這在香港不是什麼新聞,但邦戈在非洲也算是舉足輕重,代表了整個時代,對非洲文化建構有一定影響,值得我們注意。

另類調解員 遲到有學問

邦戈上台於1967年,前後在位43年,在生時是非洲在位最長領袖。在非洲,年資依然是總統的資本,邦戈的超級元老地位近年就愈來愈重要。例如在 2005年,在位38年的多哥總統去世,他的兒子在軍隊擁戴下繼位,被指為實質政變。後來邦戈以元老身分調解,勸告這個兒子還政於民、參加民主選舉,暗示只要如此這般,他就會當選,結果皆大歡喜。這類富非洲特色的調解經常出現,邦戈以小國領袖身分參與國際事務,就是建基於這傳統,就像當年歐洲王室之間多有密切聯繫,邦戈和上一代非洲領導人之間的世交關係,也令非洲上層社會構築了一個關係網。因此,每逢非洲各國舉行峰會,邦戈例必遲到、或乾脆派副手出席,顯示自己的超然地位。這個「遲到權」在非洲以外也廣為人知,例如他親自出席2006年的北京中非論壇峰會、還故意早到數分鐘,就被內地媒體專門歌頌,認為是給足中國面子。

「法國代言人」地位超然

邦戈在國際舞台的另一角色,是擔任法國在非洲的代言人,這令他的說話分量大增。法國曾在非洲擁有大片殖民地,不少非洲領袖都和法國存在特殊關係,例如以食人肉馳名的前中非皇帝博卡薩,就至死對法國忠心耿耿。前法屬非洲當中盛產石油、國民生活水平相對好一點的,不得不數加蓬。由於邦戈將大量石油收入投資在法國、賄賂法國官員,法國則為邦戈的獨裁提供道義保護,這讓不少非洲獨裁者暗中對巴黎的「彈性」另眼相看。邦戈經常成為法國貴賓,這次他的國葬,現任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前任總統希拉克都親自出席,這樣的「地位」,是美國、中國在非洲的代言人難以得到的。而美國、中國要培養類似代言人,從內到外都完全認同本國,也是難以辦到的。

非正式威權幻變成制度

獨裁者在非洲自然為數不少,但邦戈成功之處,是他有意識地慢慢把非正式威權,變成制度化的影響力。例如他推出了一個「調解主義」,主張在法治、民主和人治(他口中的「德治」)之外維持超然的調解身分,因此設立了「共和國調解員」職位,這開始為其他非洲國家效法,令他有理論傳世。又如他在去年全力支持加蓬那位華裔外長尚平競選非盟委員會(後改稱非洲行政局)主席,最終尚平以超過三分之二高票當選,被視為加蓬這個小國的大勝。假如不是他的貪污嫌疑着迹、對美國太不賣帳,邦戈也許可以作為「非洲李光耀」,在自己的世界內音容永在。

不少西方評論相信加蓬上述「成就」十分片面,只有精英階層才享受到,也未真正制度化起來。希望進入加蓬的美國特別努力貶低邦戈,來削弱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正在重新走進非洲的中國,則會加緊利用尚平的華裔血統拉關係。究竟邦戈繼承人能否同時繼承他的「非洲王室」身分、法國代言角色、調解主義釋法權,以及最重要的石油控制權?對加蓬繼續親法,法國政府信心十足,因為它對非洲盟友政權更迭從來有一個假定﹕除了年齡,沒有什麼是不能繼承的。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49 am

通識教育之「Facebook國際領袖版」
【咫尺地球】特區推行通識教育,不少出版商視之為商機。其實有趣教材可以順手拈來,例如雜誌《The Atlantic》編輯Sage Stossel早前製造了一個玩票性質的「Facebook國際領袖版」,如此通識創意值得我們參考。這頁Facebook對話內容包括﹕

「金正日剛發射導彈」﹕這刊登在Facebook的個人活動欄目,一般用法是「我剛到了北京」、「我剛吃過大餐」等,諷刺金正日發射導彈只是家常便飯。

「金正日更換了個人照片」﹕新照片是電影《反恐戰隊》的卡通版金正日造型,這是他在美國的流行形象,而這位北韓領袖也是美國時事節目最喜歡惡搞的對象之一。

「穆沙拉夫加入了『被推翻領袖反對政變』群組」﹕群組是Facebook用戶可隨意設立的網絡,穆沙拉夫原來是巴基斯坦軍事強人,曾是美國反恐重要盟友,去年受內外壓力下台,國際社會視之為民主化過程,他心裏則認為是針對他個人的政變。

「薩爾科齊要求金馬倫從相簿移除太太裸照」/「薩爾科齊要求卡達菲從相簿移除太太裸照」﹕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是著名花花公子,兩年前離婚、去年再和名模布魯尼(Carla Bruni)結婚,新夫人的裸照事後流出,歐洲各國不少網民都有存檔。這裏一方面說裸照流傳範圍之廣,由英國到利比亞領袖都有收藏﹔另一方面反映利比亞和西方正急速改善關係,法國正是最力主和卡達菲關係正常化的國家之一。

「查維斯和胡錦濤成為朋友」﹕去年9月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訪華,其間自稱「毛澤東主義信徒」,大讚中國對抗衡美國的貢獻,兩國同時簽訂連串合作協議,令美國一度十分緊張。

「普京正處理國家預算」,然後梅德韋杰夫回應「你在哪裏?我可以參與嗎?」﹕這諷刺普京雖然任滿俄羅斯總統,但改任總理的他依然大權獨攬,經常越俎代庖,包括去年出兵格魯吉亞在內的重大政策都是他說了算,新總統梅德韋杰夫被視為傀儡,這也是國際社會對他的觀感。

「默克爾夫人將出席G8峰會」,克林頓回覆「到時見」,希拉里則再回覆「我想不能了」﹕克林頓剛被聯合國以年薪1美元委任為「海地問題特使」,似乎不大可能出席G8峰會,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夫人見面;希拉里反而有資格出席G8外長會,可見二人權力已顛倒(不過她剛因骨折而缺席會議)。

「埃利安被tag在勞爾.卡斯特羅的新年聯歡會相簿」﹕古巴小孩埃利安是2000年風雲人物,當時6歲的他隨家人偷渡美國,事件變成兩國外交風波,最後他獲准回古巴,卡斯特羅兄弟視之為外交勝利。

「艾哈邁迪內賈德剛在網絡刊登濃縮鈾廣告」﹕這位伊朗總統希望製造核武的意欲,令他成為西方針對的對象,他則自稱只打算把核技術用於和平用途。無論如何,伊朗的核計劃未有北韓成功,因此他才要登廣告,這類資訊也是Facebook一大功能。

「相關群組﹕聯合國安理會、北約、邪惡軸心聊天室、當我小時冥王星是一個行星」﹕這說明這些領袖雖然來自不同陣營,但都有同一世代的回憶,例如冥王星被除名,就是少有世界各國都有共同記憶的事……

這類Facebook設計誰都可以做,但背後需要理順的國際關係常識卻不簡單,而內裏展現的幽默感,也是香港教科書談及社會科學時相對缺乏的。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49 am

旗幟學考﹕以特區政府醫療中心為例
【咫尺地球】在國際關係系譜有一門「旗幟學」(Vexillology),由歷史、政治、文化等內容組成。筆者早前在特區政府一個涉及醫療和國際的中心,看見那裏懸掛了一幅連國旗的世界地圖,大概是從書店買來的。那些國旗不但來自獨立國家,還包括一些自治區和殖民地。如此有國際視野無疑值得嘉許,但其陳列方式卻犯了不少旗幟學的毛病。

假如有內地遊客到那裏,定然驚訝於特區政府下轄的中心,會同時並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署名是「中華民國(台灣)」的旗。就是不談政治正確與否的問題,技術上這也有違旗幟學常識。當然由於那幅地圖也有香港和澳門特區旗,沒有台灣也是奇怪的,它們並列是亞運、東亞運的規矩——不過,台灣在彼被稱為「中華台北」,旗幟也不是青天白日旗。要是印上中華民國國旗而稱之為「台灣地區」,台灣遊客則恐怕不自在。因此一般政府機關為免麻煩,多只會貼上聯合國會員國的旗幟(或官方版本),那樣一切可解釋而不會被上綱上線。

要是地圖列出「中華民國(台灣)」,因為這是提出擁有主權、不獲國際廣泛承認、卻又有一些國家承認的案例,根據同一原則,同一地圖則不該沒有科索沃、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等國旗。科索沃得到數十國家承認,比台灣更多,自不待言;從格魯吉亞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南、阿兩國,除了得到俄羅斯承認,也得到中美洲尼加拉瓜承認。此外,有一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雖然只有土耳其承認其獨立,但也在和一些歐盟國家建立更緊密關係,似乎外交突破可期。在國際關係倫理,台灣和上述案例是同類的,更著名的還有巴勒斯坦、西薩哈拉等。為免跌入承認哪個、不承認哪個的政治問題,要麼跟隨官方名單,一概不列入,要麼以「學術」為名列出所有,這是較謹慎的做法。

那地圖附上不少英國殖民地的旗幟,似乎港人對這類旗還有感情,可是對其他國家之下擁有「次主權」身分的地區卻多有遺漏。例如丹麥有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兩個自治區,前者剛擴大自治權,重要性比那些英屬小島大得多。芬蘭也有自治區阿蘭群島(Aland Islands),不但被國際認可為高度自治區,還發行自己的郵票、有自己的航空公司、是「北歐理事會」獨立成員,身分和香港差不多,卻同樣沒有出現在這幅特區中心的地圖。

官方地圖旗幟 顯示主權認可取態

北京對哪些是官方認可的主權國家自然有指引,除了聯合國會員國外,也有自己的加減。十多年前,要分辨一幅「世界國旗圖」是否中國官方認可,可以留意三面一般西方地圖沒有的旗﹕東帝汶、錫金、巴勒斯坦。中國和不少阿拉伯國家一樣,和巴勒斯坦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卻沒有承認西薩哈拉獨立),一般官方版本都不會漏掉巴勒斯坦,這是中國爭取阿拉伯友誼的姿態。在東帝汶未脫離印尼獨立前,中國就不承認它是印尼一部分,雖然有時沒有附上旗幟,但也不會視之為印尼一省。錫金則最有趣,它被印度在 1975年吞併,中國一直承認它獨立,成了全球最後一個承認錫金的國家,在官方「各國概况」,錫金依然被當成一國;直到2003年中印簽訂新邊境協議,北京才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以換取印度對西藏問題的讓步,此後錫金國旗才在中國官方地圖消失。為了真正與國際接軌,特區政府對旗幟學還是應研究一二,懸掛萬國旗的態度不能太輕率。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0 am

非洲元老之死 (下篇)
【咫尺地球】本欄剛談及非洲元老加蓬總統邦戈之死後不久,該國執政黨一如所料,提名邦戈的兒子為接班人。有論者認為邦戈在位時間長、擔任法國代言人、利用小國優勢當非洲調解員等,並沒有什麼特別,其他非洲獨裁者都可能做到。但他能夠享有元老身分,自然有其獨特之處,為此我們應該進一步補充剖析。

先說在位時間長。非洲原來確實有一整批長期在位的總統,他們以不同名目行一黨專政之實,不少原來都是領導國家獨立的民族英雄,聲望甚高,學術界有專有名詞,稱他們為「恐龍」。但這批恐龍到了1990年代紛紛絕種,客觀背景是冷戰結束後,西方改變從前政策,強烈要求非洲各國加速民主進程,主觀背景則是他們在位日久,各種管治毛病叢生,哪怕群眾當他們是國父,也希望求變。這段時期下台的獨裁者甚多,包括貝寧的克雷庫、馬拉維的班達、扎伊爾的蒙博托、贊比亞的卡翁達等,特別是卡翁達素有國際清譽,一度有力問鼎諾貝爾和平獎,其下台特別讓人意外。

主動召國民大會先發制人

在法語非洲各國,民主化進程一般由政府被迫召開國民代表大會開始,讓各派人物討論協商,過程中,現任總統一般難逃倒台。但邦戈是個例外﹕他沒有動用軍隊,也真的召開了國民代表大會,卻能繼續任期至死,因為他洞悉先機,在西方施壓前主動開會,反對派還不知道這是機會,為得到顧問角色沾沾自喜,會議就勝利結束。此後邦戈懂得民主遊戲,執政更順利。

再說法國代言人。法國無疑與不少非洲前殖民地維持緊密關係,無論是非洲法郎還是法國駐軍,都讓這些非洲國家逃不出巴黎掌握。論重要性,阿爾及利亞、科特迪瓦等都比加蓬高得多。但邦戈是少數非洲元首能與法國總統平起平坐的特例。當然,歷來都有法語非洲領袖視自己為法國人,著名例子是以食人肉馳名的中非暴君博卡薩一世,他曾在法國軍隊服役、得過不少法國勛章,自認代表法國在中非執政,曾因對法國學生示威看不過眼,而請纓提一師中非雄師回「本國」「平暴」。但博卡薩之流最終還是被法國拋棄,法國領袖也不會把他的「政見」當回事,但邦戈可不同,他和數代法國政治頭目人物都有私交。例如希拉克當選總統後不久,和邦戈進行密談,邦戈居然提出了一份建議法國內閣成員名單予希拉克「參考」;數年後,邦戈對記者透露,他的名單先後有12人擔任了部長。這樣「干涉內政」,在小國領袖對大國身上極少發生,大國領袖加諸小國則極少宣之於口。

派部長「尋根」 大打中國牌

最後,還有外交眼光。早於1990年代中國還未重返非洲時,邦戈就發現要打中國牌。他晚年的外交部長尚平有華裔血統,就成了加蓬的秘密武器。有回尚平代表加蓬到中國訪問,花了大量時間搞「尋根」,宣傳效益甚大,鎖定了「首名非洲華人外交部長」這個歷史身分,北京自此牢牢記住了這個國家。沒有邦戈的首肯和鼓勵,他的部長怎能在官方活動尋根?此後,不會說中文的尚平入鄉隨俗,沒有讓鄉里失望,把他們紛紛帶到加蓬經商致富,是為有非洲特色的改革開放。當法國還以為加蓬對自己忠心耿耿,邦戈卻成了中國上賓,先後十多次訪華,他器重的尚平也成了非盟委員會主席。後來其他非洲元首紛紛往北京朝聖,但都不及邦戈的親情牌那樣符合中國國情。邦戈的兒子有沒有父親那種政治能力(和狡猾),就得走着瞧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1 am

「禁書」考﹕朝鮮急於繞過北京
【咫尺地球】朝鮮(北韓)在美國前總統斡旋下,釋放兩名在中國邊境捕獲的美籍東方人。在北韓國內宣傳,這自然又是偉大領袖金正日的又一偉大勝利。但對北京而言,在國家邊境被北韓弄走女記者、還要讓克林頓來調停,這無疑是大削面子,反映北韓宣稱「中國沒有什麼影響力」的信息,已由暗向明。事實上,無論在官方還是在民間,北京對北韓的不滿日益增加,到過北韓的內地官員難得有好說話。年前一份辦得相當優秀而有官方背景的內地刊物,因為發表了不正面報道北韓的文章,在壓力下被迫停刊,更令內地知識分子大為反感。

女記者風波 削華面子

與此同時,內地作家葉永烈的作品《解密朝鮮》也成了禁書。葉永烈以寫作文革人物傳奇而廣為人知,人脈甚廣,一直是擦邊球專家,他到北韓旅遊回來後寫成此書,坦白說,尖刻程度已不及我們從北韓回來後寫的見聞隨筆,不過命運一樣,也受到北韓警告。他的書經刪剪後原來也能在內地出版,後來則被乾脆禁掉,最後他把原稿送到香港出版。

只要仔細分辨原版和內地刪剪版的分別,當能發現一切「有問題」的內容,都是關於北京和北韓關係的。對此我們不得不會心微笑,例如﹕

內地禁書揭中朝秘聞

◆「朝鮮戰爭真相解密」﹕這段講述當年北韓如何依靠中國、蘇聯如何設局、中國如何浪費人力物力在北韓,並特別揭露北韓如何嫁禍南韓開第一槍,諷刺北韓一貫自欺欺人和今天的忘恩負義。整段刪掉。

◆「課本中的領袖神話」﹕這段引述北韓教科書講述韓戰的官方故事,內容不但講述金日成指揮中朝聯軍,更說他親自用步槍打下美國飛機。事實是當時連北韓軍隊也是由彭德懷指揮。整段以詢問是否修改《中朝友好互助合作條約》作結,並斷言條約的友好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整段刪掉。

◆「偉大領袖的一天」﹕引述北韓官方如何宣傳偉大領袖金正日一天到晚勤政愛民的起居生活。令人不解的是,整段完全是引述北韓神話,但還是刪掉。

◆「中韓建交使金氏父子大怒」﹕講述中國和南韓建交前後北韓的反應,認為這是中朝關係惡化關鍵之一,並介紹了北韓從此有打台灣牌的企圖。整段刪掉。

◆「朝鮮反對北京申奧之謎」﹕講述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失敗,關鍵的一票反對票極可能來自北韓。整段刪掉。

◆「朝鮮也要辦經濟特區」﹕這段前半被基本保留,但講及北韓新義州特首楊斌被中國拘捕開始就被刪掉,至於諷刺北韓沒有條件搞特區的小結更是必須移走。

◆「驚天動地的意外」﹕講述金正日某次秘密訪華後,乘火車回國途中遇上爆炸,至今未能確定是意外還是謀殺。整段刪掉。

◆「強烈的仇美情緒」、「饑饉的國度」、「這裏與時尚無緣」、「處於與世隔絕狀態」、「接班人之謎」﹕如題,整段刪掉。

◆「為了面子的面子工程」﹕只保留極少,特別刪掉一段引述外國記者見聞,包括揭發北韓商店「顧客」都是演員等。

◆「出境時的嚴格搜查」﹕講述作者過關回國時如何被北韓留難,以及中國旅客如何反彈、背後如何諷刺北韓。整段刪掉。

金正日訪華遇暗殺留懸念

換句話說,這本書在內地出版時,已被刪掉一半內容,但後來還是被禁。其實就是那些被刪掉的內容,本身也隱去了不少關鍵,例如金正日訪華後被暗殺一段就特別有懸念。只要把這一半被刪掉的內容結合,基本上,就是了解中朝關係為什麼可能破裂的簡史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1 am

假如《布殊傳》開拍續集……
【咫尺地球】早前美國左翼導演奧利華史東開拍了又一政治電影《W.》(布殊傳),趕在主角小布殊卸任前上畫,一度成了政圈話題。一如所料,導演自然不會對小布殊有什麼正面評價,但選擇的兩個主要描寫視角,還算得上頗有匠心﹕一是小布殊對父親的「俄迪浦斯情意結」,二是他被內閣各式野心家誤導,都帶出人性化的一面,沒有米高摩亞的電影那麼非黑即白。

然而在學術角度而言,為當代政治人物開拍電影是十分危險的,因為主要的相關資料都需要時間公開,而觀眾對剛發生的事又記憶猶新,令這類電影可能迅速過時。小布殊離職後,他治下8年的相關內幕開始為知情人士披露,這些資訊都能修正《W.》的立論。電影鎖定在小布殊首個任期終結的2004年落幕,但假如這變成2008年,又會如何?

兩屆任期轉變甚大

先說俄迪浦斯情意結。小布殊和父親前總統老布殊的政策和性格全然不同,自然是客觀事實。父親是東岸傳統精英,兒子自我包裝為南方牛仔;父親重視國際主義和外交操作,兒子以單邊主義出兵伊拉克;父親對極右勢力反感,兒子自稱受到神的感召。小布殊希望誇大自己和父親的不同,從而證明自己的獨立性,和超越從小到大都比自己更像精英的弟弟杰布,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這是不少豪門和富豪第二代的共同情結。然而若小布殊真的如電影那樣不斷公開表達對父親的不滿,則難以想像。事實上,在第二任期,他已開始懂得打「父親牌」,來彌補和中間派、溫和派的裂痕,老布殊的政治公關活動也頻繁了許多。例如老布殊和克林頓一起成立基金會巡迴賑災,對小布殊政府的形象有一定提升;老布殊時代的國務卿貝克重視多邊主義外交,在小布殊第二任期被重新重視,擔任了不少政府外交顧問工作,協助收拾伊拉克等爛攤子。2009年,布殊父子同台接受電視訪問,這是重新剖視俄迪浦斯情意結的材料。

再說強勢內閣。在《W.》,副總統切尼是頭號醜角,野心勃勃而攬權,背後對布殊父子都不大看得起;對比下,反對出兵伊拉克的前國務卿鮑威爾被描繪成在保守內閣力排眾議的英雄。上述情况就是屬實,在小布殊第二任期也改變了不少。特別是在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次長沃爾福威茨相繼離職後,小布殊的外交政策作出了一些妥協,也甚少再提「邪惡軸心」一類詞彙,反而多了嘗試調解以巴、印巴等衝突,以求和國際社會重建互信。在改變中,新任國務卿賴斯有獨特角色,但她在《W.》的形象,又是一個只會挑撥離間的潑婦。到了2008年,小布殊的外交政策已趨於中間路線,沒有了最初的強烈理想主義色彩,甚至引起他的早期保守主義支持者不滿。

續集恐平淡但展現人性

對這改變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切尼本人。讓學者興奮的是,切尼剛宣布撰寫回憶錄,並預言會在其中大力批評小布殊,原因就是因為他在第二任期被疏遠,及小布殊「對道德信仰的表現變得軟弱」。反過來說,布殊的獨立思考能力在第二任期似乎強化了不少,對民意的反彈更為着緊,「9.11」後無所顧忌的牛仔已不再。在戲劇角度而言,這樣的《W.》續集難免變得平淡,但這樣的改變卻同樣符合人性的展現。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1 am

金大中遺書狂想曲﹕北韓遺產篇
【咫尺地球】當我第一次知道可以訪問朝鮮(北韓)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我覺得,你不能叫我去,我馬上去。第一,我要想一下,我又不想說……這究竟對韓國,而不是美國或日本,有什麼價值。

不少人批評我的陽光政策不實際,認為兩韓和東西德不能相提並論。其實,陽光政策從來不是為了統一。我不是明確說了嗎?韓國不會以任何形式試圖合併朝鮮,不會容忍朝鮮武力挑釁,但會主動尋求雙邊合作。憑朝鮮那點兒經濟實力,我們企業投資當地,哪有什麼看頭?只是這樣一來,他們加速腐敗,親南勢力慢慢形成,這才是我們安全的保障。

想到這裏,我說,先給我去一次。那時候,「動L」,他們要錢了,兩億美元出場費﹗唯有讓現代集團給他們援助吧。這符合國家利益,又不是給金正日個人,違反國家安全法罷了,我也道歉了,怎能說是醜聞?誰都知道,韓國政客都比我貪。

不少人擔心人家會把訪問片段錄製後加很多特技,在國內播放,說韓國投誠什麼的,也不會遵守條約。結果國民出來一定罵我,根本沒有這種條約,證明簽字是假的﹗但大家怎不想想,自從《南北共同宣言》簽訂了,朝鮮每次撒野,都說我們違反宣言,可見宣言已是對他們的規範。他們對其他國家更野蠻。

我到了平壤,見到金正日。他蓬鬆的頭髮很黑﹗很亮﹗很柔﹗拍照時,他跟攝影師講﹕「拍的時候就拍!這個頭髮就是我的頭髮,不要再加特技上去,就是這樣子!」我方情報人員說,也許是一個香港明星推介他用一種洗髮水,用中藥的,又告訴他不要讓國家太亂才管。可是他近來掉頭髮了,不知是否每天還用?也難怪,金正日對明星、對香港澳門,一向情有獨鍾。

其實金正日這怪人挺理性的,沒有相傳的恐怖,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見了他也另眼相看。他以招牌髮型接待我們一行,不理會我們拿他開玩笑,看得出,他要和我建立私人關係,以便需要時打國民外交牌。畢竟,他的紅太陽是終身制,我這個總統總要下台,以後再當雙方的白手套,就方便了。說不定我死後,他還會派弔唁團來貓哭老鼠,讓我的繼任人接見呢。2001年,他不是也派人來弔唁給了他兩億美元的現代集團教父鄭周永?沒有陽光政策,哪有民間外交?

「肯定陽光政策是對韓國有利」

我身為總統,不可能每天都去朝鮮,後來2006年想再去,也沒有成行。但我還是建議我們金家班「三金」都去,其他官員也要去。現在呢,韓國人都可以到北方,家屬團聚了,我們的遊客和商人都走過邊境了。來!來!來!大家試試去!那裏是活化石,對遊客卻不是人間地獄。我要給國民看到,我去完之後是這樣子,你們去完之後,也是這樣子。死了那些,都是意外,沒事的。當大家不再恐懼北方,習慣了他們的奇特言行,他們再射導彈、說鬼話,社會也不會恐慌了。他們的核敲詐,有美國中國應付,我們毋須反應。否則韓國經濟老是受那群瘋子干擾,就算沒有金融風暴金融海嘯,也早垮了。

我一生坎坷,也許反腐不力,但肯定陽光政策是對韓國有利的。我們沒付出什麼,得到的無形價值是巨大的。可這不符合美日利益,鷹派也把我視為眼中釘。看吧,我死後,他們還會嘲笑我軟弱的,但沒有加特技,韓國怎麼硬得起來?我深信歷史是公正的。做了這事,沒有欺騙成分,起碼我覺得很舒服。

署名者﹕「金大中」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2 am

日本「幸福實現黨」﹕你信奉主.愛爾康大靈嗎﹖
【咫尺地球】這次日本大選,在主戰場外,也出現了別有特色的插曲,例如出現了一個新政黨,叫「幸福實現黨」。

這個新黨並非一人黨,而是有特定宗教背景的集體創作,它的母體是教派「幸福科學」。教派創辦人兼政黨太上領袖大川隆法有特殊崇拜對象,名叫「主.愛爾康大靈」,據說是「地球系靈團的創造者,參與地球所有事務」。一如其他聖人,他聲稱受到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孔子和莫扎特的精神指引,要他創立教派,「為所有人帶來幸福」,而這些人大多是「主.愛爾康大靈」的歷代化身,他本人自然是這一代的化身。

這位教主據說寫了五百多本書,衛斯理也甘拜下風,但除了把莫扎特加入上述名單有「創見」,著作其實更像心靈雞湯,《常勝思考》、《常勝策略》、《勇氣的力量》等,都是教派經典。不過教派經過二十年經營,似乎已掌握一定資源,它原來推薦了三百多名候選人參選,單是繳交按金就接近一億港元,如此規模橫空出世,自然教人側目。後來教派一度說退選、又說不退,明顯是為了宣傳而已。

除去宗教外衣 本質似小澤

幸福實現黨登上國際舞台,特別被內地網站大舉批評,還是因為它出格的政綱。根據這個黨/教派的世界觀,朝鮮是日本頭號敵人,而中國是朝鮮的後台老闆,有統治地球的野心。大川隆法既是「聖人」,自然「無所不知」,也出版了探討朝鮮問題的專書,名為《金正日的守護天使》。這書透露了一個驚人秘密﹕一位「金正日的守護天使」向他密報,朝鮮快要對東京天皇宮殿進行核攻擊,逼日本投降,其他軟弱的政黨無論是自民黨還是民主黨,都會被嚇得不敢回應,唯有他的宗教道德力量足以戰勝邪惡。因此幸福實現黨主席大川恭子、也就是大川教主的妻子,繼曾蔭權以後,又以「第三道路」包裝自己的政綱,內容包括重整軍備、修改憲法、對朝鮮先發制人;鼓勵日本人在經他們改善的生活環境努力做愛、接收更多移民,增加人口到三億人,以解決老化問題;同時移除美國強加的殖民思想,改而把幸福科學教派的宗教特色,移植到日本生活的每一部分。

這黨派目前的狀態自屬笑談。但它的出現,卻符合日本政壇深層結構。事實上,去除主.愛爾康大靈、莫扎特和守護天使,大川教主的政綱並不新鮮。民主黨靈魂小澤一郎就曾談及朝鮮作為中國一部分的「事實」,以及修改憲法的必須性,只是由於他目前隸屬的民主黨吸收了不少左派政客,必須對右傾立場作一定調整,在金融海嘯下也要有「脫美入亞」的宣示,近期言論才變得克制而已。

日本政客拉攏「御宅票」

幸福實現黨的卡通化政綱也不能單以怪誕視之,因為這是日本政客拉攏「御宅票」的表現。例如身為宮崎駿舊同學的現任首相麻生太郎經常打「宮崎駿牌」,自稱標準漫畫迷,以為這就能滿足青年對現實的幻想;民主黨的鳩山由紀夫則成功爭取自己成為《動畫宅人精英》雜誌封面人物。有見及此,幸福實現黨也重金禮聘佐藤文也擔任「文化局長」,這位佐藤文也是偵探漫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作者,一度被安排硬撼麻生的席位。可以說,幸福實現黨參選並非為了勝出,而是為了保存上述日本思潮在輿論的版面。當評論員紛紛視之為笑談並加以引述,他們的目的已達到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2 am

美司法機關潛規則
【咫尺地球】政治學上,中國是單一政體的國家,不接受三權分立政體。當香港出現關於司法制度任命人選的爭議,自然應該參考海外案例。港人最熟悉的,當首推美國。

大法官難超越黨派政治

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主要職責是對美國憲法進行最終「釋法」,又可以宣布國會或各州通過的法律無效,大法官甚至可以在總統被彈劾過程中主持參議院,作為對行政、立法機關的制衡。但基於同樣的制衡原則,行政、立法機關有民意基礎,自然也要反過來對司法機關最高負責人的任命進行監督。根據美國憲法,最高法院有9名大法官(包括首席大法官),都是由總統推薦任命、參議院全體議員投票確認,任期無任何限制,唯有在位置出缺時,總統才可以作出新提名。因此美國大法官並不可能超越黨派政治,通常共和黨和民主黨總統都會提名傾向自己黨派的新大法官;只有約1/10案例是由總統提名非本黨人士出任。這些法官也有相當政治潛能,可以和行政、立法機關互通。例如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下台後8年,居然又被總統委任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歷來最著名的首席法官之一、負責調查甘迺迪遇刺案的華倫,也一度是和委任他的艾森豪威爾總統競逐黨內領導權的政治對手,原來是打算選總統的。

政治任命成角力戰場

近年最積極影響司法機關的總統一個是尼克遜,另一個是喬治布殊(小布殊)。尼克遜上台時,剛提及的首席大法官華倫終於退休。華倫當年雖然由共和黨提名,上任後卻愈來愈傾向自由派,被保守派視作眼中釘,提名他的艾森豪威爾視之為自己從政生涯的「兩大錯誤」之一(另一大也是錯誤提名另一名大法官)。尼克遜不但立刻任命保守派繼任首席大法官,更下令政府機關重點調查一名自由派大法官的個人操守,發現他曾收取某基金會2萬美元捐獻,以此為由逼他辭職,此後又以保守派填補位置。如此以行政資源整治司法機關,其實已有水門事件的影子。有見尼克遜如此「強政勵治」,另一名僅存的自由派大法官儘管已屆七十多歲高齡兼要靠輪椅代步,卻堅持不辭職,目的就是和保守派法官對着幹。

以推廣新保守主義「馳名」的小布殊,也有機會委任了兩名保守派大法官。他的上台全靠司法機關認可,令他對司法機關的掌控特別敏感。這是因為在2000年總統大選時,佛州出現選舉爭議,原本地方最高法院作出了有利戈爾反敗為勝的裁決,而「巧合地」當地法院大法官以自由派佔絕大多數;但到了聯邦最高法院,則以5﹕4推翻上述裁定。布殊曾在2005年提名自己在得州時代已認識的密友、一直在白宮任職的梅爾夫人出任大法官,但因為這位女士表現太糟糕、傀儡形象深入民心,最終兩黨都不願意通過任命,令布殊被迫將之撤回,這是他的管治威望大跌的其中一個開端。奧巴馬上台後,千辛萬苦才成功委任一名自由派的西班牙裔女大法官,但目前聯邦最高法院還是保守派重地。

巧妙制衡行政立法機關

由此可見,在美國,大法官絕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而往往捲入現實政治的最前線。但他們代表的法律專業和無限任期的制度,又讓他們成了制衡行政立法機關的屏障。這樣的制衡是美國制度最微妙之處﹕表面上,他們有其黨派傾向,但要是總統提名過分出格的候選人,很可能像小布殊那樣自食其果;一些有黨派傾向的大法官,又往往在任職後立場大變,忽然成為捍衛法治的使者,與總統打對台;由於他們還有個人政治潛能,也不可能純粹當黨派傀儡。至於這些潛規則有哪些適用於香港,就見仁見智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2 am

方大同與巴哈伊教
【咫尺地球】上周朋友邀請觀看方大同演唱會,並笑問是否能從他的歌領略到什麼國際關係倫理。雖是笑問,但這位年青歌手的背景,確能開拓港人的國際視野﹕這不單是因為他的R&B、他的家庭自學履歷,還因為他的信仰巴哈伊教,也就是從前翻譯的「大同教」。

巴哈伊教出現於19世紀,是目前信眾增長最快的新興宗教之一。香港一直有「六大宗教」說,即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孔教,這說法在學術上充滿歧義,政治上也頗受爭議,巴哈伊教不斷嘗試擠進上述名單而不果,也許是六大宗教有默契不接受後來者。對一般人而言,巴哈伊教的信仰依然遙遠,但其實有下列特色值得注意﹕

伊斯蘭教潛在競爭者

一、巴哈伊教是由伊斯蘭教衍生出來的教派,而又不是伊斯蘭分支,這在伊斯蘭教史上並不常見。當年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時,也是天主教體系的衍生,他也認同天主教的一眾先知,只是把自己加在名單成為「最後的先知」。

因此當巴哈伊教巴哈歐拉(Baha'ullah)依樣畫葫蘆援用同一名單,而把自己的名字加在「最新先知」的位置,巴哈伊教就注定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難題。一方面,伊斯蘭教不能視之為內部派系,但另一方面,不少巴哈伊教義有明顯伊斯蘭影子,例如「真神的獨一」就是。在阿拉伯世界,最有潛力與伊斯蘭教競爭的其實是這類由之衍生的新興宗教,而不是天主教或基督教。

二、巴哈伊教曾被翻譯為「大同教」,因為它的教義主張世界大同,消除民族國家界限,認為世上宗教系出同源,其他諸如性別平等、宗教科學並行不悖等更不待言。雖然不少宗教有類似說法,但它們在各國都和民族主義結下千絲萬縷關係。相較下,巴哈伊教有具體綱領對世界大同加以落實,例如主張使用世界語、希望出現世界法庭。這些訴求的提出,對國際聯盟、聯合國等先後出現有一定推進作用。當全球化時代帶來主權模糊化的新世紀,新一代開始一方面認同多元文化主義、另一方面認同全球一體化,產生了眾多「全球在地」(glocalized)新文化,巴哈伊教的發展空間應會更大。

相信世界無國界

三、巴哈伊教雖然也有其宗教儀式和崇拜項目,但反對傳統宗教那種高度形而上的精神生活,認為靈性修行的提高,應通過參與社會來達成。在不少宗教,一些地位崇高的教士只負責思考,巴哈伊教則主張參與社會就是修行,希望將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世界結成一個整體,而不是像武俠小說分成「內功」、「外功」兩個部分。

有了上述背景,再回顧方大同的音樂,應會得到新的面向。由於他的家庭都是巴哈伊信徒,相信世界無國界,才會由夏威夷移居上海,才會相信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會是巴哈伊的未來發展重鎮,這似乎也和他的音樂那種東西方fusion「大同」的格局一脈相承。

到了最後,他的歌迷毋須知道什麼是巴哈伊教,但對教徒而言,包括音樂在內的社會參與,都可算是靈性修為的過程。

方大同本人就說過這樣的話﹕「我們相信音樂是一種很有力量的工具,任何藝術都可以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我會選擇做的音樂不是為了自己享受就算,希望做出來令人有正面推動力。我們的信仰很少傳教,但聽我的歌,可以聽到我的belief,但又不會hard sell。」也許,這就是巴哈伊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2 am

哪些華人不喜歡奧巴馬
【咫尺地球】日前和一名歐洲記者談話,他說在內地訪問期間,發現不少中國學生顯示出對奧巴馬的厭惡,令他感到驚訝。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筆者曾在內地進行小型民調,問假如他們有投票權,會選擇誰當美國總統,結果奧巴馬一面倒「當選」。再想起8年前,筆者在北京的美國駐華大使館觀看直播總統大選點票過程,當時大使館為搞氣氛,也安排了機制讓中國人即席模擬投票,結果來自民主黨的戈爾同樣大幅度領先布殊「當選」。要是說今天很多中國人不喜歡奧巴馬,這並不似是事實,起碼不是事實的全部。

然而在上述調研中,也可看到不少華人確實對奧巴馬有種種疑慮。首先,奧巴馬對美國來說是重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棋子,也是弘揚美國利益的代言人。他上台前後掀起的政治明星效應,是美國非正規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對「中美鬥爭觀」念念不忘的華人,因此認為奧巴馬的欺騙性很大,其他國家容易被他的形象蒙騙,而忽視他必須向美國利益集團爭取表現的事實。

中國精英傾向與美右派打交道

在中國精英圈子,普遍傾向是情願與右派打交道,儘管傳統上右派比較反華。共和黨政策一直予人單刀直入的感覺,不似民主黨信奉的那些「自由現實主義」、「巧實力」那麼難在道德水平回應。布殊其實得到好些中國網民支持,說他果斷、務實,而當年毛澤東也曾半開玩笑的說喜歡美國右派。更重要的是美國右派的內部盟友是大財團、跨國企業,中國政府較懂得應付他們的核心利益,與他們有直接溝通渠道,處理這類曖昧關係是中國擅長的事。相反北京至今不大懂得回應美國左派那些工會、壓力團體的訴求,於是當奧巴馬為了內政考慮,對中國輪胎實施制裁,北京就只能回應美國政府,而沒有能力直接和那些國內組織打交道。

顛覆族群主導 華人共鳴不大

至於奧巴馬的膚色,也是部分華人對他產生複雜感情的原因之一。這不一定是源自華人對黑人的傳統歧視(雖然這也存在),同時也與中國自身的種族問題有關。奧巴馬畢竟是顛覆了美國傳統族群的主導地位,這對在中國佔主導族群地位的漢人來說並不舒服,特別是美國推動的大熔爐民族政策和中國全然不同,更令不少華人難以理解黑人當選總統的背景。

質疑「假大空奧巴馬」乏真本事

還有一些華人知識分子認為,奧巴馬只可能在美國這樣的制度當選,他靠的是包裝、宣傳、政治化妝、形象管理等「旁門左道」,而不是政治經驗、個人視野等「真本事」。因此奧巴馬有時被網民形容為「一個大忽悠」,他說的話的假大空程度,和昔日中國領導一模一樣。他的形象也開始和上述形容詞掛鈎,特別是對內地新左派支持者而言,奧巴馬的崛起是一個制度的象徵,這個制度和他們主張的中央主導、論資排輩的穩定制度背道而馳。

無論如何,奧巴馬旋風是依然存在的,內地對奧巴馬的正反觀感,基本上都是夫子自道的借題發揮。但假如奧巴馬施政失當,他在國內外都可能面對類似台灣馬英九的民望困局,因為他的政治資本不少確實源自形象,但國家若干制度建設也因此押了在這形象身上。不久奧巴馬將與胡錦濤會談,這不但是兩種不同制度的並列,也是兩套不同價值的同台展示。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2 am

青藏高原可燃冰驗證「西門定律」?
【咫尺地球】日前中國國土資源部門宣布,在青藏高原發現了新能源「可燃冰」,估計資源量可能高達350億噸油當量——這絕對是驚人數字,去年中國全國原油產量不過1.9億噸。據說地球海底可燃冰的儲量應夠人類使用1000年,儘管它目前尚未成功大規模開發,但已被寄予厚望。採探可燃冰早於20多年前開始進行,中國並非首個開發可燃冰的國家,而且從前在南海也有零星發現,不過這次宣布還是極其重要,因為相較於美俄等大國,中國本土資源要少得多,因而它的潛在價值對中國相對要大。

這項發現,教人想起經濟學家Julian Simon的名著《終極能源》(Ultimate Resources)。在環保外交界,主流思想認為自由市場缺乏先天環保規範,不少大企業都是破壞環境的元兇。但與此同時,另有一個「市場環保學」流派持相反觀點,不但不認為自由市場破壞環境,反而相信絕對自由市場的自我調節機制,會自動解決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Julian Simon是這學派的代表人物。

「自由市場調節 新能源適時出現」

假如我們以道德角度審視上述理論,定會覺得政治不正確,正如一般人以道德角度閱讀國際關係新現實主義學派領袖Kenneth Waltz的「核武愈多愈安全」理論,只會感到匪夷所思。但單就經濟學的推論而言,Julian Simon是有嚴謹論證的。在著作中,他比較了200年來能源價格和個人薪酬的比例,發現相對能源價格不斷下降;此外,他又發現新能源品種的出現速度,一直快於舊能源的耗盡速度。根據上述觀察,他提出了一個大膽定律﹕基於自由市場的調節機制、人性的動力和人類對創新科技的掌控,我們毫不需要擔心能源耗盡,因為規律告訴我們,舊能源耗盡前就會發現新能源,而這趨勢的持續發展,只會令能源的相對價格愈來愈低。基於同樣原因,他也認為我們在中學教科書已開始學習的馬爾薩斯人口論乃「全盤錯誤」,相信人口膨脹不但不是導致能源危機的導火線,反而是解決能源危機的藥方。

雖然海耶克、佛利民等自由經濟領袖將Julian Simon引為知己,但可以想像的是,左派經濟學者、政治學者和環保人士對Julian Simon群起而攻。這次中國發現青藏可燃冰的事例,似乎也與國家政權的關係,多於與自由市場的關係。但「西門定律」引伸了另一個和經濟學沒有直接關係的觀察,就是能源在國際政治的角色,其實和能源的具體供求關係不一定直接掛鈎;正如油價的高低,和目前耗油量、儲存量和開發量也不一定構成關係。各國爭奪中東、中亞和非洲的天然資源,究竟是純粹為了擔心自己國家將無資源可用,還是為了在零和遊戲格局中打擊外交對手,兩者並不容易分辨。

擁天然資源 中國照行能源外交

因此,就算中國能大規模開發可燃冰或其他替代能源、乃至不再需要石油和天然氣,中國的能源外交也會繼續進行,只不過是內部警戒線能稍為放緩而已。假如中國本土被國際社會認知為擁有大量可開採天然資源,中國外交又繼續對海外資源進行爭奪或「策略性投資」,中國對國際能源界的話語權和市場設定權,就會得到根本改善,這正是過去數十年美國能源外交的槓杆效應。假如視這則新聞為「奧地利獸父強姦稚女」一類國際花絮,世界局勢可能出現的範式轉移,可就被輕輕帶過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3 am

《戀童如子》﹕當戀童遇上相對論
【咫尺地球】挪威電影《戀童如子》曾在香港電影節上映,當時譯作《仔仔一堂》,明顯《戀童如子》這台灣譯名要好得多。這電影雖然拍攝手法傳統,但由於以戀童這敏感素材為劇情內容,還是充滿爭議。爭議原因,正如電影介紹所說,導演並非一面倒妖魔化那位外貌斯文彬彬有禮的戀童中年漢,而是有嘗試通過對白了解戀童漢的自辯思想,雖然最終他既被受害人毒打、再被警察帶走,合乎一切社會的道德規範,但還是帶出了戀童能否容許相對判斷的思考。

北歐國家與性業

挪威影壇容得下這類電影,這多少和北歐性業發達的背景有關。自從瑞典在18世紀開始退出世界爭霸行列,北歐就開始邁向「無霸年代」,一方面逐漸培養出福利社會的傳統,另一方面在道德層面則愈來愈開放,除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被稱為「性都」,瑞典的色情事業也十分蓬勃。由於北歐各國的人口政策相對寬鬆,不少蛇頭都安排來自各國的性工作者着陸當地,再分銷到其他國家,這更奠定了北歐性業轉口站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北歐不像戀童盛行的美國,存在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長期論爭,社會較為接受探討《戀童如子》這類議題。

荷蘭戀童政黨成為眾矢之的

當然,戀童是世界各國都不接受的,因為它侵犯了未成年男女對成年人的信任,這行為甚至被視為有如食人肉一般,違背了人類的普世價值。正如《戀童如子》講述,受害兒童可以留下終身陰影,可以變成性無能、也可以被勒索,所以無論事發時他們是否自願,基於兒童不能判斷是非的假設,戀童者都有罪。近年國際社會針對互聯網傳播的戀童照片,更掀起了跨國打擊戀童獵人和網民的合作,在不少國家,電腦藏有兒童色情照片的刑罰比打劫更嚴重。然而在泰國一類「童妓大國」,當局始終未有全面配合國際社會的反戀童鬥爭,一來這實在難以追查,二來這也影響了當地經營戀童業務者的生計。然而也有人嘗試對上述共識作出挑戰,例如主張把合法性交年齡降至12歲,這正是荷蘭一個新興政黨的主要政綱。可以想像,這政黨立刻成為眾矢之的。

然而無論是12、14還是16歲,這都是一條人為的劃界,難免充滿爭議;是否涉及性交才算是戀童、才算是不道德,這是另一條難以一刀切的線。《戀童如子》的受害男孩一方面知道了為戀童漢口交不符合社會規範,另一方面遇到危難時卻還是會向他求助,因為那時候,他們關係就不是戀人,而變成了父子。那麼這些線可以怎樣去劃﹖已故流行樂壇巨星米高積遜就是好的驗證例子。

米高積遜的戀童辯論

當米高積遜捲入戀童官司時,他自辯是其中一名他接待過的小童,受貪錢的父母指示才進行誣衊,最終雙方庭外和解,究竟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已經無從判斷。但美國人還是認定米高積遜行為可疑,因為他的自白確實超越了一般人對小孩的愛護﹕據他所言,由於他的童年缺乏溫暖,因此在成名後千方百計尋回失去的童年,不但把家居佈置為兒童樂園、自居永遠長不大的小飛俠,還經常招待兒童到家玩樂,有時甚至睡在一起,就像天真無邪的小孩子一樣。問題是,假如米高的行為僅止於此,他確實沒有違背法律,卻已違背了社會規範,而跟他和衣共寢的小孩長大後同樣可以被同輩嘲笑,同樣可以遺下陰影。但在另一角度看,假如那些小孩自身同樣缺乏家庭溫暖,而當米高是家庭成員、有如親生哥哥,則兄弟相擁在一起也還可以交代過去。米高逝世後,美國人又忽然對他的疑似戀童行為按下不表,更令米高粉絲發現戀童道德問題更多是社會定罪,而不是法律定罪。

「戀童犯」波蘭斯基的引渡爭議

另一個涉及世界名人的戀童案例,發生在奧斯卡大導波蘭斯基身上。波蘭斯基和米高積遜不同,不愛男童而愛女童,而且不似米高有完整版本解釋自己的動機,而是在1977年在派對單刀直入的侵犯13歲女童,事後被美國起訴,流亡法國,終於在流亡約30年後被瑞士警方拘捕。但他被捕後,一向對戀童深惡痛絕的國際社會卻沒有多少人支持瑞士政府,除了認為這是瑞士向美國交好、以彌補瑞士銀行協助美國企業洗黑錢的失誤,波蘭斯基案件的本身也充滿爭議性。例如該名受害人多次要求美國警方終結案件,雙方也肯和解,不少人覺得糾纏下去才是對受害人的不公﹔此外,假如波蘭斯基事發時不知女童只有13歲,那樣他就和米高相反,法律上有罪,但在社會規範上卻算不上戀童。

戀童行為是否有廣義性和相對性?

戀童有其法律定義,對此不同國家有不同準則﹔也有其社會定義,這在不同社會也不盡相同﹔更有其心理定義,對此不同學派都可以有不同判斷。《戀童如子》的信息,似乎正是要在否定戀童行為的政治正確大前提下,帶出戀童的廣義性和相對性,有如此勇氣,十分可嘉。這不得不教人想起讀書期間,有傳聞說某校單身男教師曾邀請男同學單獨到他家游泳,雖然什麼也沒有發生,事後戀童傳聞不脛而走。也許,戀童情結和同性戀情結、戀物情結等一樣,在不少人潛意識裏都有若干成分,一般成年人能夠自制,一般社會也提供了足夠道德規範保護兒童,以致明顯偏離規範的人會同時受到法律、社會和心理的懲罰,在一些地方,戀童網站站長、性侵犯兒童的神父等假如入獄,恐怕還會被獄警和囚犯一同虐打。但對諸如米高積遜、波蘭斯基、上述中學老師一類例子,戀童的廣義性和相對性問題就浮現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3 am

朝鮮的常規項目﹕什麼才是突破?
【咫尺地球】溫家寶國慶後高調訪問北韓(朝鮮),獲金正日親自在機場熊抱迎接,又得到北韓「有條件重返六方會談」的表面承諾,有媒體稱之為重大突破。然而這其實完全沒有突破北韓的既定外交策略。這策略可概括為兩點﹕「邊緣戰術」(brinksmanship)和「遞歸談判模型」(recursive negotiation model)。

「邊緣戰術」營造戰爭危機

所謂邊緣戰術,指的是北韓刻意製造疑似戰爭危機,來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多籌碼。這策略是國際關係新現實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假定北韓這類國家發展核武並非為了稱霸、擴張,而只是為了防禦性的自保,因此無論北韓領導人怎樣製造緊張氣氛,其實都只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

「遞歸談判模型」故弄玄虛

所謂遞歸談判模型,指的則是北韓這類國家會刻意在談判桌上反覆無常、故弄玄虛,讓人以為金正日深不可測,其實只是不斷複製同一邊緣戰術的效益。也就是說,一般國家即使搞起核敲詐,可能只會敲詐一段短時間,就會進化為正常國家,但北韓刻意延長這段模糊過程,用以不斷獲得同一類利益,於是六方會談才可以談了一輪又一輪,沒完沒了。在這勒索過程期間,美、日等國固然對北韓的核能力投鼠忌器,中國也深深憂慮北韓崩潰會造成邊境難民潮,潛意識更擔心北韓會步當年的越南後塵,忽然由親密盟友變成敵人。對北韓而言,沒有核武自然不符合上述策略;但假如它的核武太多,多得沒有了懸念,減低了各國談判的幻想,也同樣不符合上述策略。策略的好處,是北韓可以待價而沽,反覆試探各大國的底牌,其間從各方獲取不同利益。

所以早前北韓聲稱「永遠」不再重返六方會談,從來沒有人當真;現在金正日「願意」有條件重返六方會談,也沒有人感到意外。反正這些都是北韓的常規項目。

中國比美國更需六方會談

那麼在北韓身上怎樣才能出現真正的突破?當北韓不再需要中國當橋樑和美國溝通,那就會出現。事實上,和美國關係正常化是北韓數十年來的夢想,它一直製造各種事端,其實只是為了逼美國直接談判,希望從此成為正常國家。因此在私人場合,北韓官員會向西方放話,說要談就直接跟他們談,不要通過北京,更強調北京不能代表北韓。目前奧巴馬還不敢直接和北韓溝通,因為他的破冰首選是風險相對較低、國內民眾期望更高的古巴;但假如美古關係成功正常化,奧巴馬再挾無厘頭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而與北韓對話,屆時一切,卻不是不可能。

因此,中國其實比美國更需要六方會談,這已成了中國宣示自己是盡責任大國的首要道具。溫家寶訪朝的真正成果,並非把北韓拉回它早晚要返回的六方會談,而是向西方宣示了目前中國的不可取代性依然存在,而且中國還是一個盡國際責任的國家。假如聯合國繼續解決不了北韓核問題,美朝繼續不能直接對話,促成六方會談的胡錦濤假如再有成績,說不定,也可以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但假如上述前提不再存在,中國再堅持繞過聯合國搞多邊談判框架討論北韓問題,就不會再得到西方輿論支持。那時候,就是「Change」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3 am

奧巴馬的和平獎﹕布殊的「破壞和平獎」
【咫尺地球】奧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各界一致認為莫名其妙,繼而作出種種分析,似乎無論他獲獎的原因是什麼,都與他上任後的政績無關。以往和平獎的慣例,要麼授予國際機構(如紅十字會),要麼授予對某事業作出長期貢獻的個人(如德蘭修女),要麼對某極重要里程碑的關鍵人物作出肯定(如解除南非種族隔離的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反正奧巴馬都不在此列。何解?

「去塔里班化」 阿富汗總統曾大熱

要了解這問題,我們可參考2002年的候選人情况。當年最終獲獎人是前美國總統卡特,原因是他卸任後積極推動各種對話,特別是訪問朝鮮(北韓)得分不少。但當年頭號熱門並非卡特,而是「911」後被美國捧上台的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卡爾扎伊本人自然有一定履歷,但他的傀儡身分也是深入人心,2002年他剛上台之時,阿富汗百廢待興,更不可能有什麼具體政績為人歌頌。他成為大熱門,原因之一是用來與前政權塔里班作出對比,邏輯是由於塔里班管治太殘暴、太不和平,扭曲了阿富汗人民的基本倫理道德,讓阿富汗成了支援恐怖組織的基地,因此接手管理這國家的新領袖就是什麼也沒有做,只要作出去塔里班化的決心和承擔,就是為國民打破昔日邪惡作風的偉大貢獻,防止了國家繼續成為恐怖襲擊基地。

根據同一道理,假如194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予西德開國總理阿登納,而不是研究營養學的科學家John Boyd Orr,大概當時輿論也覺理所當然。和卡爾扎伊相似,阿登納本人是資深政客,但他剛上台時也被視為英美佔領德國的傀儡;西德能否復興,當時是很大的問號。然而由於阿登納在後納粹時代牽頭組黨、帶領國家重新上路,加上納粹治下的德國又變成了瘋狂擴張、滅絕人性的機器,因此阿登納站在台前宣布建立正常國家,已是為德國人去暴力化的貢獻。

返回奧巴馬的案例。既然他不屬於文章首段提及的三大和平獎得主類別,我們只能認為他屬於上述第四類——這類得主被提名的不少,但成功獲獎的極少。因此,這個獎與其說是嘉許奧巴馬,不如說是頒給美國前總統布殊的「破壞和平獎」。根據這邏輯,正如納粹治下的德國、塔里班治下的阿富汗成了威脅世界和平的政權,布殊治下的美國,同樣成了威脅和平的國家。例如布殊公然在沒有找到對方擁有大殺傷武器證據的情况下出兵伊拉克,被國際社會定義為侵略;他帶領美國背離國際環保協定,讓美國成為環保分子痛心疾首的生態敵人;他任內以反恐之名繼續軍備競賽,推動導彈防禦系統,變相廢除從前和蘇聯簽訂的反導彈條約。雖然這些行為沒有納粹、塔里班那樣激進,但基於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其反和平的影響,可能同樣深遠。因此,奧巴馬以「去布殊化」姿態當選美國總統,作出(不日)從伊拉克撤軍、推動綠色經濟、啟動無核化談判的承諾,雖然成效一律存疑,但已是引領美國人遠離布殊主義的舉措。委員會說他「強化族群間國際外交與合作」、「特別重視其對無核武器世界的願景與工作」,應作如此解讀。究竟這獎項對奧巴馬日後行徑有多少規範作用尚未可知,但對布殊暗中煽了一記耳光、將之「塔里班化」與「納粹化」,已屬既成事實。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4 am

偏見對外交的規範﹕評析中國網民眼中的印度
【咫尺地球】中國總理溫家寶剛在東盟峰會與印度總理辛格會談,嘗試為中印邊境衝突降溫。但中印兩國民族主義高漲,Jairam Ramesh等印度政客主張的「中印合體」(Chindia),依然是一個遙遠的烏托邦。筆者剛到印度參加會議,此前做了一個關於中國網民如何看印度的研究,有下列初步觀察﹕

1. 一般中國網民認為印度十分落後、不潔,而這些現象,又被認為與進化程度有關,例如不少留言居然相信印度的咖喱飲食,就是為了製造氣味,來遷就當地人不喜歡清潔的習慣;

2. 雖然中國網民知道印度也在崛起,但由於印度的貧窮形象深入民心,幾乎沒人相信印度經濟可以挑戰中國,更假定這反映了印式民主制度不及中式威權制度的優越性;

3. 雖然也有中國網民對印度軍力表示憂慮,但更多的評論卻認為不能相信印度政府的宣傳,以為印度軍隊還是停留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水平;

4. 網民雖然認為印度自身沒有能力挑戰中國,但卻同時流露對印度的忌憚,因為他們深信印度是西方牽制中國的棋子,乃至是美國的亞洲代理人,因此把美國、日本、印度相提並論;

5. 印度不但被定位為不夠格的挑戰者,也被看成是分裂中國的黑手,因為它收容達賴喇嘛,在網民眼中,更是侵佔藏南土地的惡霸。邏輯是,既然印度沒有能力堂堂正正挑戰中國,就只能搞這些旁門左道。

這些網絡觀察的偏見和政治不正確,自然不能代表所有華人,但畢竟反映了中國對印度根深蒂固的偏見。有趣的是,在千多年前,印度卻是中國人眼中的烏托邦,當年三藏法師從天竺回來,甚至說當地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清潔,此前另一高僧更形如印度路不拾遺。

「不可能比印度落後」心態礙合作

雖然中國政府並非民選,但畢竟已不能完全偏離民意。華人對印度的偏見,令印度的形象奇怪地同時符合了「東亞病夫」和「黃禍」兩個套版,一方面被誤會成和非洲差不多的發展最落後地區,另一方面又被列入「侵略中國集團」的附屬成員。去年印度海軍的索馬里任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當時網上憤青固然以此來鞭策中國海軍也要出兵打海盜(因此現在處理索馬里海盜綁架中國人質一事騎虎難下),同時網絡主流意見卻是「索馬里這樣的對手,只有印度這樣的嘍囉才會花心思處理,我們大國才懶得理會」。

這樣一來,中印關係的改善,也許比改善中日關係更困難,因為任何中國對印度的讓步,或只是正常的和談,都會被演繹為丟臉。中國要是經濟和軍備競賽落後日本,他們可以理解,但在任何層面落後於印度,例如中國海軍做不了印度海軍擊沉海盜船的壯舉,他們就不能理解,激起的潛在反彈可能更大。另一方面,中印合作的空間,卻又比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合作更困難,因為合作難免涉及互相援助,中國要是在合作過程中輸送利益予非洲,網民會覺得是「大國之道」,但卻不會願意「協助」印度這個疑似對手,哪怕只是在科技層面的資源、優勢互補。只要上述偏見在網絡以外的現實社會存在,解決中印邊境問題幾不可能,「Chindia」只能是學者的幻想。如何合理描繪印度的形象,不全是北京政府的責任,也是媒體的責任。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4 am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
【咫尺地球】本欄上周談及中國網民意的印度形象,內裏不乏政治不正確的偏見。與此同時,不少印度人眼中的中國形象,也充滿成見。

印度精英憂慮中國威脅

首先,真心憂慮印度入侵中國的華人極少,衷心相信中國威脅論的印度人——特別在精英階層當中——極多。畢竟印度民族主義和中國民族主義一樣,近年也有發酵趨勢,雖然今天已沒有人民黨執政時的由上而下,但「印度也要崛起」依然是印度精英的共同願望。

一般華人不明白對印度而言,它是被中國「圍堵」的。中國故意圍堵印度的外交政策,被認為和冷戰時代美國圍堵共產陣營的敵意戰略一樣。拿出地圖,我們更能了解印度人的憂慮﹕它的東北面是與之曾發生邊境戰爭的中國,西北面是世仇兼中國鐵杆盟友兼核技術輸出對象巴基斯坦,東面是中國另一親密戰友、獨裁軍政府統治的緬甸,連北面小國尼泊爾也被親華勢力滲透,其新上台的毛派游擊隊表面上與北京劃清界線,但印度依然不放心。印度憤青認為中國結交這些盟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終有一天要顛覆印度」,因此印度收容達賴喇嘛作西藏流亡政府大本營,乃反制行為而已。

經濟競爭對手 互批人權狀况

印度民族主義者也認為,中國與印度同屬金磚四國之一,而印度經濟增長不及中國(雖然數字上也頗為可觀),只是中國不負國際責任的結果。中國「不斷傾銷廉價物品來拖垮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本土經濟」,是第三世界基層民眾的片面觀察,成了各國民族主義者的共同語言,這也成了印度對中國投資採取種種限制的理由。更令印度人不滿的是,印度唯一能超越中國的就是它的軟件工程,中國卻不大願意和印度作優勢互補,大企業情願直接和西方合作,小企業都用盜版,本土又存在全力發展軟件業取代印度的呼聲,令印度靠軟件外包帶動的經濟發展受阻。

同樣為華人忽略的是,中國近年為了與國際常規接軌,經常也評論國際人權。印度傳統種姓制度既作為「封建社會的落後文化」,又是按西方標準違反人權的典範,無論是中國的新左派還是自由主義者,都對之大力抨擊。在傳統勢力強大的印度,這成了「中國帝國主義者雙重標準」的證明,因為印度人認為中國國內人權問題甚多,華人卻偏要對印度人權說三道四,情緒一如華人批評美國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雙重標準。

民族偏見 中印和好存障礙

加上當印度旅客和留學生不時在中國遇見種族歧視,他們回到印度後,自然將不滿傳播,一般印度民眾心目中的中國形象,自然好不到哪裏。假如中國民族主義者視印度為能力有限的西方先頭部隊、為顯示自身民族優越性的歧視對象,印度民族主義者則更多視中國為實實在在的威脅。近年印度媒體經常大篇幅報道中國,更多是商業考慮為主,因為中國威脅形象已深入民心。

中國不當印度是對手,不少印度憤青卻視中國為頭號潛在敵人,而由於兩國關係在民間交往層面存在一種偏見,這更增加了印度要超越中國的意欲,以中國以「不可能被印度超越」作為最基本的民族尊嚴底線。所以,中印關係的全面和好和「Chindia」的實現,無論從中印雙方角度而言,都有被偏見規範的障礙﹔相反,中日結成共同體、再結成未來的「亞盟」主軸,可能還要來得容易。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7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四 4月 04, 2013 7:54 am

戰略保障 vs.全方位合作﹕奧巴馬訪華前的棉裏藏針
【咫尺地球】奧巴馬在東京發表亞洲政策演說,以中美建立新型合作關係為核心,有學者視之為過分親華,對北京缺乏足夠壓力,無異於宣告美國放棄了單一超級大國的地位。這樣的角度,自然將問題過分簡化。中美關係發展至今,已很難作出什麼大突破,而從奧巴馬的談話、特別是他出發前回答記者的講話可見,在日常生活層面,他眼中的中美關係並不等於沒有競爭、沒有衝突,反而為這類衝突留下了伏筆。

首先,他出發前強調「中國既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關鍵是我們要確保是友好競爭,是圍繞消費者和市場的競爭」。什麼是「友好競爭」﹖這裏說的其實是貿易保護主義、人民幣升值、知識產權等話題,暗示民主黨會一如既往,比共和黨更重視貿易層面的零和格局,畢竟這是他們的票源所在。要是中國進一步提出以一籃子貨幣取代美元國際地位一類建議,那也可以算是「圍繞消費者和市場的競爭」,但假如中國確定要成為全球大國,這一步不可能不走。也就是說,這是雙方能預見的必然衝突。

美國重整旗鼓參與亞太事務

此外,奧巴馬出發前也強調「在明確的國際規則框架中,我們也提倡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句說話比較玄,但結合了後一句,「明確的國際規則框架」就即是盡責任大國的框架。在這裏,美國確認了中國對國際社會有相應的責任,而反過來說,假如不盡責任,就喪失道德高地,所以這其實是美國對中國外交施予的規範。這些責任,目前最逼切的包括中國對環保的責任,是否定義中國為已發展國家,也包括保育文化與人權監察,乃至要求中國要對北韓、緬甸、巴基斯坦等國家的出格行為負責,必要時作出匡正。

競爭依舊在 重大危機時互救

但與此同時,奧巴馬並沒有放棄美國在亞洲的特殊地位。恰恰相反,由於他的團隊認為布殊過分着重中東而放棄東亞,造成美國的戰略失衡,他才自稱「美國首名太平洋總統」,說美國「要加大參與亞洲事務的力度,進一步鞏固與該地區同盟國的關係,並與中國加強務實合作」。由是觀之,美國沒有打算改變對台軍售政策,也會保留由日本到紐西蘭這條弧形防禦網﹔它雖然容許中國崛起,但並沒有容許中國成為主導亞洲的最重要力量,底線是美國對亞太事務的參與不能比中國少。事實上,美國說要鞏固同盟國的關係作為參與亞太事務的基礎,與中國則只能「務實合作」,這就是美國國內賦予外交規範的底線。

回到奧巴馬說的「明確的國際規則框架」,美國真正需要中國的,並非全方位的合作關係、並非要將之變成盟友,而是希望建立被學者稱之為「戰略保障」(Strategic Guarantee)的互動關係,將之變成常規機制﹕在發生重大危機時,雙方可以站在人類的高度互相支援,例如發生金融海嘯,影響世界繁榮,中國會出手打救,而當民進黨台獨力量越過底線,危及地區和平穩定,美國也會為北京對相關勢力施壓。但在日常生活,雙方會繼續不同形式的競爭﹔而在非重大危機時,兩國更會繼續挑戰對方的權力基礎,中國早晚會挑戰美元的國際地位,美國也會繼續「參與」西藏、台灣與新疆的事務,這樣才符合雙方的利益。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1頁(共2頁) 1, 2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