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08 am

麥凱恩救市哲學與老羅斯福

【咫尺地球】當金融海嘯成為美國大選首要議題,麥凱恩和奧巴馬的救市哲學,已成了兩人的最大差別。然而無論勝出的是誰,甚或就是布殊繼續在台上,也彷彿已宣告列根經濟時代的終結。然則在經濟層面以外,理應是自由市場堅定捍衛者的共和黨,應怎樣向歷史交代?麥凱恩又如何繼續顯示自己是改革者?

干預「對人不對事」

面對危機,奧巴馬代表民主黨主流態度,認為政府有責任調節市場運作,以免在金融市場勝者全得,相信政府也應主動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對評論員而言,這並沒有意外驚喜。但麥凱恩一方面要維持「建制改革者」形象,另一方面卻要爭取共和黨保守派支持,唯有走出一條「對人不對事」的路線﹕強調加強監管金融機構內部運作,但反對大規模動員政府調節整個制度。因此,他不斷渲染投資銀行高層如何揮霍無度、不惜拿布殊任命的證監會主席考克思開刀,希望選民相信共和黨的理想制度本身沒有問題,只是其內部倫理出了問題。假如奧巴馬代表的是宏觀干預路線,麥凱恩提倡的,就是相對的微觀干預。

問題是,美國政府要宏觀干預,不一定要改善管治和執政能力,只需大刀闊斧擺出幾個姿態,倫理就會改變。但要微觀干預、加強監管,卻必須提升管治和執政能力。那時候,也許政府還是小政府、市場還是大市場,但政府對既定方針的干預能力,卻可能比現在強大。麥凱恩的「change」和奧巴馬的「change」之不同,全在於此。

老羅斯福力倡「公平交易」

歷史上,像麥凱恩這樣的微觀干預共和黨人,其實頗不乏人。尤其是在小羅斯福總統推出「新政」前,不少共和黨領袖,都對自由市場的內部流弊不滿,最著名的是被布殊視為偶像的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老羅斯福任內除了開疆拓土,最著名的政績就是推動「公平交易主義」,大力取締企業壟斷業務,有「托拉斯馴獸師」之稱,又主張加強監管商業和鐵路。對他而言,自由市場固然是金科玉律,社會福利政策也不見得值得支持,但一旦發現市場充滿不公平競爭,政府就不應畏首畏尾,而要主動干預。後來,老羅斯福的繼任人塔夫脫背棄了公平交易主義,他甚至憤而退出共和黨、自組「進步黨」參選總統,雖然失敗,但已是美國第三黨運動的輝煌一頁。

麥凱恩曾明言自己是「老羅斯福共和黨人」,似乎就是要繼承上述遺產。假如他走的是這路線,而自由市場基本教義派繼續存在於共和黨,則美國像老羅斯福自組政黨時期那樣出現三派並立,並非不可能。畢竟,麥凱恩和老羅斯福有頗多相似之處,特別是二人都不喜歡資本主義精英的排場和氣焰,不少施政的針對對象,都是同一陣營內的富有對手。面對目前困局,麥凱恩路線大概也只能這樣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08 am

反思「金融海嘯引發三次大戰論」

【咫尺地球】國際金融海嘯出現後,香港媒體集中報道雷曼苦主和立法會,世界輿論卻紛紛探討美元時代終結、全球去自由化、國際左翼NGO「50 Years Is Enough」的勝利等結構問題。內地一份愛國憤青常看的國際評論刊物,則發表了不少教人不安的警告,預言一旦金融海嘯帶來1929年那樣的全球大蕭條,各國極端民族主義就會興起,可能紛紛瘋狂出兵,屆時也可能以第三次世界大戰終結這場災難,正如二次大戰也是大蕭條產品一樣。

這樣的立論,也許有參考價值,但未免不符學術嚴謹度。當年納粹德國一類極端民族主義興起,政權推行擴張政策,這是傳統現實主義學派經常引用的案例,以為國家的最高綱領,就是在無政府狀態的國際社會爭取最大利益。但這學派的沒落,正正因為納粹德國的下場,帶來上述假設的崩潰,令當代世界領袖多明白,國家只應盡力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屆時才有利益可言,於是就連北韓金正日那樣的領袖,都強調核均勢和平。

經濟蕭條難與當年同日而語

即使擴張主義在20世紀30年代能短暫改善國內經濟,那也是因為佔領某國能掠奪其天然資源,而毋須過分擔心本國海外資產化為烏有,儘管當時的佔領國其實也面臨金融危機。例如納粹德國後期幾乎破產,才想起打金融戰,要大舉印刷 偽鈔解決外匯問題,故事可參見電影《偽術大師》。時至今日,要是一個二等強國受金融海嘯影響而出現經濟大蕭條,也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因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現狀下,它其實依然有不少資產在國外,只是不能立刻轉移為有型資本而已,一旦開戰,就是自動從這體系除名,國民即時損失就十分驚人。

事實上,關於民族主義(或本土主義)政黨會推行擴張外交政策這假設,也是國際關係學一大悖論。二戰後,各國政黨鼓吹民族主義、仇外外交,通常都是建基於一個認知:他們就是掌了權,也沒有能力,或沒有意欲將口號化為現實,其激進姿態,只是在競選期間集結對現狀的反對票。我們也許會想,這是因為一旦它們變成執政黨,就會受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政商金權體系無形秩序規範,其實這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現代戰爭幾乎不可能即時為國民帶來具體經濟利益,頂多能帶來定義含糊的「國家利益」。

如911重構國際秩序

假如民族主義政黨是基於國民集體意識形態而擴張,那還可能支撐一會;但假如它們是為了解決國民生活問題而擴張,則容易垮台,哪怕是實施獨裁管治。至於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局部戰爭,大多源自利益集團的內部利益,多於國與國之間的整體利益,無論有沒有金融海嘯,亦復如是。這場金融海嘯無疑會像911事件那樣,成為國際秩序重構的又一里程碑;但新秩序是什麼,不一定能從歷史得到比較。散佈片面觀點,只會誤導內地同胞;正如散佈非脈絡式片面資訊,只會是「唐人街化香港」。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09 am

再見朝鮮之朝鮮歐元

【咫尺地球】時隔兩年再到朝鮮(北韓),筆者以遊客立場能發現的最顯著改變,當首推一切遊客區都棄用美元、改用歐元的事實。理論上,朝鮮早於2002年12月,已決定以歐元結算外貿活動;但實際上,交易一直使用美元,直到2006年7月,才以美國制裁為由,嚴格下令所有公司和旅遊團以歐元結算,各地貨物標價,亦一律使用歐元。當然,美元還是流通貨幣,但由於換算不直接,並不太受歡迎。反而人民幣兌歐元的匯率方便使用,一般受標準化為10﹕1。

這似乎對實際外匯收入影響不大。畢竟朝鮮的美元旅遊收入只有約一百萬美元,跟中國的邊境貿易則一直以人民幣結算,甚至那些隱形朝鮮小型富豪的錢,也是存在吉林邊境的中國銀行。因此,朝鮮一直開宗明義說,這決定是政治決定,目的是顯示對美國的不滿,好在六方會談向對手施加壓力。

朝鮮選歐元以平衡利益

但假如我們脫離政治框架看朝鮮的歐元,這無疑已與國際經濟潮流連成一氣。近年世界各國貨幣紛紛與美元脫鈎,最具參考價值的例子,包括強烈親美的科威特 在2007年5月將貨幣第納爾和美元脫鈎,改和一籃子貨幣掛鈎。表面原因是美元價格持續下跌,導致科威特通貨膨脹,但背後也是為迎接美元時代終結及早準備,可見政治已不能凌駕經濟考量——何况第納爾和美元脫鈎後,科威特國內通貨膨脹狀况幾乎一模一樣。同樣希望和美元脫鈎的沙特卻不敢行動,怕動搖整個石油美元經濟體系,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8年8月再建議沙特可「考慮」和美元脫鈎。

朝鮮始終擔心中美兩國在東北亞影響力太大。選中歐元,明顯有平衡利益的計算。它今天是最不受金融海嘯衝擊的國家,但改革開放不可能不出現。假如金融海嘯真的帶來「後美元年代」,而朝鮮成了這年代的新玩家,驅使各國拿歐元開發其處女地,就顯得比面對金融海嘯才與歐元掛鈎的冰島有遠見。這難道不是東北亞地緣經濟的突破?其實,韓國 (南韓)也一直希望拉攏歐洲,平衡中美兩國在區內的影響,韓圜於十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前已全面浮動。朝鮮釘上歐元,說不定和韓國同胞的意願也是暗合。

金正日與美和解能增「功績」

朝鮮對內宣傳,一直將苦况歸咎於美國制裁,和伊拉克薩達姆一模一樣。一旦金正日與美國和解,這代表他帶來全民大躍進,只會增其「功績」。難怪自從朝鮮研製出核彈,外交界不但不擔心金正日真的使用它,反而都預算北韓和美國和解的歷史日子。這是「防守性現實主義」理論框架,本欄曾多次介紹。隨着美國把朝鮮移除於支援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也就是把它從邪惡軸心除名,朝鮮全面經濟開放的契機,似乎不遠了。屆時,要重溫平壤一望無際無廣告的街道,就不可能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09 am

香港「威尼斯化」的未來

【明報專訊】曾幾何時,山西平遙是中國金融中心,佔有全國一半票號,但始終發展不了其他產業,到了20世紀,就被上海取代,剩下一堆沒有多少人看的遺蹟,直到出現電視劇《匯通天下》。威尼斯曾是全球金融中心,但自從它的地緣政治角色終結,就徹底退出歷史舞台,變成遊客的寵兒。繼而興起的阿姆斯特丹也是金融中心,至今它的交易所還熱熱鬧鬧的吵吵賣賣,徒具形式,但也不再具有全球、乃至區域影響力。可以說,它們和全盛時的視野相比,今天已一面倒本土化,失去了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神采,儘管這不一定是原意。香港,又如何﹖儘管我們不能從施政報告得到香港與世界融合的遠景,但按現在的宏觀政治發展推論,香港「威尼斯化」的未來,似乎並不遙遠﹕

威尼斯化的未來香港﹖

正如不少學者擔心,香港的經濟發展向內地一邊倒時,自身的相對優勢也愈來愈少﹔當內地其他城市完全掌握香港的軟件資源,香港就不可能重新連接國際網絡。這現象現在已頗明顯,起碼香港經濟單邊化是鄰近經濟體的共同觀感。筆者就「亞洲國際都會」的國際認受做了不少研究,基本上,從未聽過外國人知道它究竟是什麼,他們只知道香港不再是什麼,正如威尼斯今天連「地中海國際都會」也不是。
當政府只重視短期民意,變成消極回應的政府,自然會將拓展不具備即時效益的國際關係、涉外議題,放至最後次序。更謹慎的政府甚至會為免麻煩,而主動將《基本法》賦予的不涉及主權、外交的涉外關係權讓予中央,令其他國家不再重視香港。筆者曾與澳洲駐港前領事傾談,她認為駐港期間是一生最無聊的時刻,後來終於難奈寂寞,要求調去斐濟群島,在那裏果然有所發揮。
難發揮的不只是駐港外國人﹔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發展個人涉外聯繫,在目前政治生態下,亦同樣難以應用於社會。例如李柱銘的美國網絡,應是全港的重要無形資產,假如在私人公司,這足以被量化為天文數字的資本,但特區政府(和他的政黨)基於政治正確的認知,往往不懂如何為己所用。又如梁振英提出的「內部外交」,多少保存了香港作為非國家個體的身價,但因為他的愛國背景,始終無人認真跟進上述提議。這類自我監察,未來可能更自律,比威尼斯共和國覆亡後的「天然自律」更可惜。
在目前教育制度下,下一代英語必然愈來愈退步,普通話程度固然進步了,但中文根底依然難以趕上內地和台灣人。當中國經濟成為霸權,連帶內地普通話也成為語言霸權,屆時,港人無論在內地還是海外,相對競爭力都會愈來愈弱,語言會成為內地或外國人和香港交流的無形障礙。須知威尼斯終成威尼斯,語言也是原因之一。
不用多久,基於全球化的便捷人口流動,到了下一代的傳統香港精英,在感情以外,不容易找到留在香港工作的理由。就是在現在,不用說在海外,長駐北京上海的香港朋友也愈來愈多,他們不但包括金融從業員和專業人士,也包括充滿批判的文化人、創作人和社運人。屆時,香港距「威尼斯化」就不遠了。假如這就是香港,當特首和一個美國小鎮長,有什麼分別﹖

說到這裏,好像還是很抽象。其實,我們不妨參考一個名叫「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的國際民間組織的7點綱領。這組織目標是推廣城市間的國際交流合作,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不少活動像城市外交計劃、國際青年全球在地化議會等都十分有趣,我們可以將其下列綱領,看成是本土社會維持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方案﹕

一、強調城市(而不是主權國家)在國際關係的核心角色。這是因為城市相對容易聯繫個體和海外,而毋須過渡涉及主權的政治考量。

二、增加不同本土社區的政治能量,從而讓它們與其他本土社區及全球資源接軌。這是「由下而外」(而不是由下而上)的實驗,相信本土動力整合後,組織和精英不必一定向上爬,也可以向外拓展。

三、為本土社區提供全球資源,來得到社會和民主的改善。當然,在國家層面,這得有防止政治滲透的機制監控,但原則上,這是讓本土和全球視野結構掛鈎的設計。

四、通過跨國企業和機構,鼓勵本土社區年輕人參與國際和平和發展計劃。這是通過正面、務實的國際接觸,來讓下一代超越本土視野﹔但由於他們代表本土,又會同時顧及國際視野在本土的應用。

五、向國際網絡派出更多本土青年代表,從而草擬同時適用於本土和國際議題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價值同上。

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予年輕人,讓們參加本土和世界的社區和機構。也就是主動向聯合國、國際NGO或國際金融機構等爭取本土名額,無論是當全職僱員還是青年義工。

七、通過製造公營和私營機構的伙伴計劃,發展可推廣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性活動」。這其實是為本土青年連接國際視野提供經濟誘因。

這並非筆者草擬的,而是國際社會現存的智慧,但假如這能成為香港的國際關係宣言草稿,為政府、商界和民間共同接受,筆者會十分欣慰。當然,這些綱領看來還是有點虛,而且知易行難,但以整個城市之力確立全球在地化的遠景,起碼是防止威尼斯化所必需的。

需要超越本土政治的國際研究

教人不安的是,現在似乎沒有誰有既得利益,去扭轉上述情况,因為無論是香港政府還是政黨、商界還是社會,都需要面對更「微觀」的挑戰。能稍作傳訊的,目前也許只有在民間。我們需要超越本土政治的國際研究,才能同時向不同社會持份人不斷推動,以期它們分別出現參與國際事務的對口單位,否則,又是當局者迷了。假如有一天,香港連國際關係研究也容納不了,談論國際視野必須予以本土化處理,這和唐人街,有什麼分別﹖當大家都在討論究竟應轉移基地,還是當快樂的威尼斯人,當局者又如何取捨﹖當然,有心人會繼續在其位在本土推動全球在地化,但正如梁文道所言,多和內地或國際受眾溝通,參與那裏的經濟社會文化,再讓其反射回香港,價值,也許還要大些。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09 am

金正日Yamaha

【咫尺地球】再到朝鮮(北韓)期間,參觀了(據說是)金日成幼年時曾就讀的小學。現在那自然成了朝鮮「重點小學」,金氏父子數十年來一直定期打點獎賞。小學大門也一如所料豎立了巨型金日成銅像。雖然這個像是參照其小學造型打造,感覺較為「新鮮」,但遊客也未能倖免,照樣被告知必須「入鄉隨俗」三鞠躬。

金日成母校放 Yamaha電子鼓

教人意外的卻是這小學的學生歡迎來賓的表演﹕台上正中,放置了日本 Yamaha組合電子鼓,商標品牌的顯眼,在強調「主體思想」的朝鮮,顯得特別格格不入。鼓的兩旁,是彈奏電結他的男生,和撥弄電子琴的女生。演奏的曲目除了《阿里郎》、《跟着將軍走》一類朝鮮「民歌」,也有專門排演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雖然效果和 80年代中國唐朝樂隊重唱《國際歌》一類效果不可同日而語,而學生在台下老師指揮下,也不得不擺出好些機械動作,但畢竟已脫離了純革命歌曲年代的套版形象。最難忘的是表演中途加插了學生電結他 solo環節,樂譜居然是搖滾樂——那可是一幅詭異的圖像。須知演出男生依然穿著白校服、繫着紅領巾,禮堂依然掛着金日成巨像。而這演出,據說,依然是按偉大領導者金正日將軍的教導進行。

如此 crossover,頗發人深省。朝鮮一直予人的形象,就是推廣極端的集體主義,打壓個人思想,所以有了阿里郎十萬人表演一類經典,教張藝謀也甘拜下風。就是參觀那裏少年宮,無論琴棋書畫也是集體教導,難得有個人 solo空間。金日成母校的學生居然獨奏搖滾樂,這不得不算是異數。當朝鮮小學生有機會獨奏搖滾,而且從他們的神情可見其頗為自得,就不大可能真心真意天天參加十萬人團體操的排練,當一顆可有可無的棋子。不少人將朝鮮和文革期間的中國比較,但朝鮮人並不像當年中國人那樣批判「資本主義物質生活」;使用日製 Yamaha和數碼相機時,只要是黨首肯,看來沒有多大思想包袱。

朝鮮人自我中心不變

這類改變當然相當微小,但也不能低估,因為這只是冰山一角。廢美元用歐元、開城開發區、找外國人合資建酒店、丹東邊境貿易、遼寧銀行的朝鮮帳戶,加上和美國互動的各種外交迹象,均可推算朝鮮邁向改革開放的道路大概漸近,相信在民間也不會有太大反彈,只是挑選最合適的政治時機才粉墨登場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那真是金日成的母校嗎?根據中國資料,金日成年幼時早就到了中國,在中國接受小學和中學教育。但根據朝鮮說法,金日成是在本國接受一切基礎教育後才毅然走到中國,「建立境外革命基地」。朝鮮處處景點都與金家扯上關係,在朝鮮人看來只是個人崇拜的應有環節,但在中國人看來,卻有點欲蓋彌彰。就是朝鮮改革開放,朝鮮人的自我中心卻似乎不會改變,拋棄社會主義而擁抱民族主義,從來都是順理成章,也許這就是後金正日時代的未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0 am

美式馬拉松大選建構的十個新規範

【咫尺地球】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但自始至終,勝負從不是最大懸念。美式馬拉松選舉有一個價值,就是通過這漫長過程,賦予美國人建構國家潛規則的權力。選舉過程,可能對美國未來有更大影響﹕因為根據建構主義的說法,這個過程建立了新文化,將對新總統的未來任期作出新規範,以下先拋磚引玉。

1.「Web2.0總統」

這次選舉是Web2.0興起後首次大選,象徵媒體的話語權逐步流向民間。從前候選人固然每天到不同地方拉票,但只要沒有主流媒體在場,失言或肢體失衡無傷大雅。但現在每人都是記者,會在YouTube對候選人的失態無限放大。奧巴馬 橫掃YouTube,固然與其年輕形象有關,但更與他的穩健有關﹕Web2.0年代全天候監察也拍不到他的失誤,可見他擁有和年齡不符的穩健。共和黨佩林卻成為YouTube用戶嘲弄對象,「金句」甚多。日後美國政客會由「媒體主導」變得「網絡主導」。

2. 保守重鎮智庫無疾而終後

過去兩屆選舉,新保守智庫「美國新世紀計劃」(PNAC)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但參與制定政綱,也推薦了不少成員加入布殊內閣。但是自布殊第二任期稍微疏遠新保守健將,PNAC影響力亦不如前,更於年前全面停止運作。但新保守思潮代表了美國右翼精英,不可能和PNAC一樣無疾而終,他們必會重組,並鞏固和地方教會的結盟。相信又一個新保守智庫會成型,以在野身分鞭策奧巴馬施政,就像他們在克林頓任內後期不斷發表建議書,間接促使克林頓的「沙漠之狐」行動。奧巴馬蜜月期過後,「新PNAC」可能改頭換面出台。

3.「佩林現象」與新保守主義的未來

佩林連番出醜,卻依然是共和黨籌款天后,得到新保守主義基要派全力支持。她裝出來的天真爛漫,和布殊裝出來的不修邊幅一樣,都是新保守主義向支持者傳遞的信息,都要說明她/他們是人民一員、不是什麼精英,也不會修飾她/他們相信的核心價值。這形象難以得到全國支持,但要得到南部新保守主義者認同,卻似乎必須如此。奧巴馬為顯示國家多元,必須吸納如此形象的「傻大姐」和「牛仔」,尊重他們為國家主流的一極。新保守主義在後布殊時代的影響力,可能比一般人想像中大。

4. 奧巴馬有布殊化的一面

奧巴馬在競選後期,常攻擊麥凱恩90%議題支持布殊,選民卻忽視他也有十分布殊的一面。奧巴馬的社會價值觀在民主黨陣營相對右傾,他提起「神」的次數甚多,曾公開呼籲民主黨多接觸右翼福音教會。布殊執政期間,最受質疑的舉措包括利用教會提供「改善社會倫理」的公眾服務,例如讓教會教授創世論,好讓友好教堂成為競選時的樁腳。奧巴馬強調支持政教分離,同時卻認為民主黨的「大政府」概念可通過教會完成,曾承諾把教會上述功能予以制度化,好配合他的福利政策。

5. 撤兵伊拉克有盲點

奧巴馬承諾16個月內自伊撤軍,但這姿態背後的防火牆十分堅厚,民眾卻不大留神,那就是不說撤軍的階段和過程。奧巴馬承諾向阿富汗增兵,就埋下與軍工集團妥協的伏筆;他主張打擊蓋達在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區的大本營,也可能讓美國陷入另一泥沼。美國前防長拉姆斯菲爾德不但改變了外交政策,還製造了軍事私營化「革命」,大量倚賴黑水一類公司參與伊拉克戰鬥和保安;就是奧巴馬全面撤軍,美國在伊拉克的具體利益和包袱依然貫徹始終。若假定奧巴馬能脫離軍政複合集團的影響,未免不設實際。

6. 中間政客空間擴大

奧巴馬麥凱恩都偏向中間,擬定的內閣名單都刻意拉攏對方陣營,這在布殊任內是罕見的,反似克林頓時代的「三角定位」(總統凌駕國會和政黨之上,並統合之)。奧、麥考慮中的內閣都有現任防長蓋茨。當然奧巴馬不可能給予共和黨人實質權力,但跨黨派中間路線的空間已得到擴大。長遠而言這類背景的人可能成為粘合政壇的新角色。

7. 大熔爐理論的重構

奧巴馬自言曾通過不良習慣痛苦思考「我是誰」這核心問題。這並非無病呻吟,而是回應了近年美國國內的學術話語。文明衝突論作者亨廷頓在布殊任內,就出版了《我們是誰》一書,認為「我們」應是新教—盎格魯薩克遜文明,而「我們」面臨的三大挑戰,就是國內的「價值虛無主義者」(即自由派)、未被融合的少數族裔以及國際敵人。奧巴馬要成為「新美國夢」圖騰,必須明確回應上述理論,加速新大熔爐的建設,迎接少數族裔人數超越白人的未來。一旦這論述成功,美國的國際軟權力將大增;反之奧巴馬難向歷史交待。

8. 奧巴馬的「親疏無別」隱憂

奧巴馬也有一般人眼中不是問題的問題,即他和美國黑人的關係。民調顯示黑人「理所當然」支持奧巴馬,盼他締造歷史,但奧巴馬和以往的黑人候選人(例如1984年的杰克遜)不同,他不斷強調自己不是「黑人的總統」,而是「新美國人的總統」,就像當年甘迺迪強調自己不是天主教的候選人。奧巴馬曾被老牌美國黑人組織黑豹黨領袖Bobby Rush批評不知黑人民間疾苦,因為奧巴馬的對象是全國。要是黑人期望奧巴馬有太多特別照顧的政策,那恐怕難以出現。

9. 拉丁族裔躍躍欲試

本屆大選其中一個由共和黨倒向民主黨的關鍵州,是拉丁人口超過四成的新墨西哥。新墨西哥州長理查森是美國目前僅有的拉丁裔州長,曾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擅長處理拉丁美洲外交,是奧巴馬內閣的熱門人選。新墨西哥倒戈,可視為拉丁裔和非洲裔美國人的合作。拉丁裔美國人的人口增加速度更甚於黑人,黑人總統出現後,拉丁總統呼之欲出。問題是黑人和拉丁裔面對完全不同問題,後者對移民政策、古巴問題等敏感,黑人則關注基層權益和民權運動遺產。一旦奧巴馬不能滿足拉丁裔期望,有可能催生出拉丁裔明日之星。

10. 民主黨山頭主義可能成型

民主黨入主白宮又主導參眾兩院,表面上帶來全面執政時代,但也可能加速內部山頭主義成型。美國政治從來有互相分權、互相監察的傳統,民主黨在初選期間裂痕甚大,現在產生了大量權力位置,如何平均分配利益將考驗奧巴馬。奧巴馬既要借星級內閣為其站台,又要駕馭那些大佬,如何平衡就要看他的功力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0 am

成型中的朝鮮「第二經濟」

【咫尺地球】蘇聯解體前夕,國內出現國營經濟體系以外的所謂「第二經濟」體系(Second Economy)。當時蘇聯民間通過有限度的地下貿易和邊境貿易,例如買賣《聖經》、炒賣政府糧券、輸入國外走私煙等,孕育了首批資本主義商人,他們再和一些心態早已下海的政府官員合作,互為表裏,不久就成了蘇聯解體後的寡頭富豪。著名的車路士班主艾巴莫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在第二經濟體販賣膠鴨仔賺回來。所謂「第二經濟」並不被計算在官方國民生產總值內,也不受官方制度規管和保護,通常是政制過渡期的產品,例如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終結前,黑人社區的第二經濟體系也相當活躍。

「邊境富豪」與華貿易起家

這類經歷,似乎在被稱為最封閉的國家朝鮮(北韓)出現,只是時間問題,無論金正日還在位多久。

在朝鮮期間,不斷得聞其新興邊境貿易的故事。數年前開始,朝鮮已靜靜產生了一系列「邊境富豪」,他們通過和中國遼寧、吉林等地貿易,在家鄉已能負擔名牌房車,招搖過市。貿易的內容,自然以朝鮮的豐富天然資源為主,特別是木材和一些礦產,例如銅。當中國糧食援助天天定期通過火車送往「一切自給自足」的朝鮮,朝鮮天然資源就反方向運往中國東北。朝鮮「資本家」自然要依靠官方聯繫,才能公器私用,都是在灰色地帶遊走,但是視野又不大廣闊,還不很懂做生意。內地人形容,「一個新相機就可以讓朝鮮人提供很多方便」。

雖然朝鮮沒有私有制,但朝鮮富豪都懂得將財產存放到邊境以外的中國銀行,以免血本無歸。這樣一來,中朝邊境就出現了一批兩棲人。表面上,朝鮮入境手續相當繁複,但假如是中國東北人從陸路過境,有時卻連護照也不用,只需要拿中國公民身分證,再臨時辦手續,就可以在特定範圍內的朝鮮邊境城市活動。

趁亂世賺錢 財產放中國銀行

雖然朝鮮對國民出國管制極嚴,但這些邊境富豪要是真要「投奔自由」,依然是最有辦法的一群人;要說國際視野和對世界各國改革開放經歷的熟知,亦不作他人想。他們沒有這樣做,原因之一,似乎是明白自己正享受改革開放前的特殊優勢,亦相信這優勢在改革開放後只會得到延續,因此,都在等待,希望能像俄羅斯寡頭富豪那樣,在亂世的混沌階段,分一杯羹。

事實上,要是當年金正日提議搞的「新義州特區」能成事,上述情况,只會更早出現。今天的朝鮮開放實驗,集中在官方設定的開城開發區,但朝鮮和中國東北接壤的邊境,其實已孕育了一個有實無名的特區。朝鮮政府不可能不知道那裏的情况,也不可能不知道貪污現狀,但只是勉強睜一眼閉一眼,反映其領袖的心態,早已不否定改革開放的路。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0 am

澳洲的「東南亞後院論」

新西蘭大選剛結束,連在西方也沒有多少人理會,難怪大洋洲各國都急於逃離被孤立的現狀。筆者月前到澳洲參加一個國際關係研討會時,作基調發言的澳洲外長Stephen Smith多次提及其政府的三大外交綱領﹕融入亞太區、維繫美國聯盟、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說澳洲應得到「恰如其分」的、排名世界首12名內的國際地位。但他多次以「後院」(backyard)形容其眼中東南亞國家對澳洲的重要,卻令一些來自第三世界的學者感到不安。

「後院」、「腹地」與殖民主義

自從冷戰結束,澳洲「脫洋入亞」,已成為基本國策。它對印尼等東南亞龍頭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又將1999年獨立的東帝汶變成實際上的附庸國;事實上,要不是澳洲大舉派軍負責維和,東帝汶能否獨立也是疑問。此外,不少大洋洲國家都以向澳洲借貸維生,小國(如已破產的瑙魯)固然如是,區內中、大國(如不斷為澳洲製造難民問題的巴布亞新畿內亞)亦如是。

但對東南亞學者來說,做人家的「後院」意味着什麼,卻可圈可點。他們認為「後院」一詞相當殖民主義,例如美國的門羅宣言把拉丁美洲納入美國後院,就被視為行使新殖民主義,暗示拉丁美洲有責任向美國提供廉價原料、讓美國商品高價傾銷,而且這樣的關係,帶有排他成分。澳洲學者則為外長解畫,認為「後院」一詞只是用詞不當,他指的其實是「腹地」(hinterland),即澳洲在本土以外最重視的地區。但事實上,這名詞恐怕更政治不正確,因為最先使用「腹地」的都是地緣政治學派,其追隨者包括希特勒、納粹副元首希斯、希斯的地緣政治老師荷斯豪菲(Karl Haushofer)等。當時軸心國擴張,就是要四出尋找「腹地」。

中美日印的後院心態

無論使用什麼名詞,東南亞總希望在 21世紀脫離扮演後院、腹地的角色,而自行崛起成為世界一極,這是東盟及其合作計劃的主導思想。問題是,其他所有大國偏偏只希望把東南亞納入後院。除了澳洲,有同一想法的還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和印度,它們都是東盟10+X的重點合作對象。對東盟國家而言,成功「engage」這些大國,可謂外交成就;但從對方的角度,卻可能頗為不同。不少中國學者就說過,根據數據,東盟對中國外貿重要有限,不過既然它們那麼希望被重視,北京更需要給予最高待遇,好方便國家整合它們作為區域伙伴,以及作為其他力量之間的緩衝帶。美日等國的心態,恐怕亦相差不遠。

面對這樣的後院情意結,東南亞各國在風平浪靜時,可以利用大國的矛盾發展經濟;但在這些國家出現明顯衝突時,也就進退失據。基於上述原因,東南亞領袖是最希望世界持續和諧的領袖;未來積極扮演國際調解角色的人,來自東南亞的也許會愈來愈多。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0 am

索馬里海盜挑戰國際關係規範

【咫尺地球】東非索馬里軍隊從來不被任何國家放在眼內,它的海盜卻自稱海岸防衛隊、海軍陸戰隊,成了各國商船的心腹之患。要理解這弔詭,關鍵並不在於那數個千多人的海盜集團本身,而在於世界秩序的國際規範。

早在200年前,非洲海盜也一度成了國際關係主角。不過那時地點不在東非,而在北非;海盜來自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北非領土沿岸,他們幾乎在地中海稱霸。有見及此,在1815年舉行的維也納和會,雖然處理拿破崙戰爭後的世界秩序是主要目的,但各國也把打擊海盜問題列入議程。3年後,歐洲大國在今日德國的Aix -la-Chapelle再開和會,北非海盜問題再次成為焦點。當時與會的歐洲五大國英、俄、普、奧、法決定,海盜問題交由海軍領袖英國負責善後;英國則在和會中得到地中海馬耳他等島嶼作為殖民地,作為攻擊海盜的基地。最後,英國派軍炮擊北非沿岸的海盜天堂,又牽頭打擊海盜賴以為生的奴隸貿易,逐漸終結了海盜時代。這些歐洲和會基本上就是當時的聯合國;英國公然攻擊理論上屬於土耳其領土的海盜天堂,就是因為有了授權。

聯國機制難授權單一國家善後

然而面對今天的索馬里海盜,聯合國卻難以授權單一國家負責善後,起碼其機制就不容易表決通過。要是繼續同時授權各國在特定海域範圍內自衛攻擊,則各國都不會將剷除海盜當作自己的事,只會專注保護本國商船。何況索馬里海盜問題聯繫到該國內戰,那些只派出軍艦的國家不能凌駕國家主權行事,不能深入索馬里本部,也難以解決一籃子問題。

海盜強調求財 難當恐怖分子處理

在目前國際規範中,要美國一類大國願意出力剷除海盜,最方便的辦法就是把這些海盜列為恐怖分子。這樣就能以出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的方式,既剷除海盜,又懲罰出產海盜的索馬里Puntland地區。問題是假如索馬里海盜成了恐怖分子,世界各國都會在本國附近海域找海盜,然後藉詞向海盜源頭地出兵,屆時世界秩序將會大亂。索馬里海盜也相當有政治智慧,不斷強調自己只是純粹經濟動物,毫無政治意識,請大家不要誤會他們是恐怖分子,儘管從來沒有人說恐怖分子必須有政治訴求。

那麼在上述國際規範未理順前、在主權國家未有決心剷除索馬里海盜前,商船如何自保?事實上今天的索馬里海盜已不是純粹索馬里產品,而是結合了阿拉伯世界科技、軍事和經濟資源的非國家個體(NSA)。商船最能夠反制的途徑,只能是邀請另一員NSA襄助,那就是黑水公司那樣的僱傭兵。當商船紛紛組成自己的武裝自衛,僱傭兵貿易興盛,商旅和所屬國家的關係就會反過來愈來愈淡薄,可能像當年東印度公司那樣,索性發展出自己的自衛隊,乾脆自行變成又一員兼有軍事實力的NSA。這樣一來,一個問題也許解決了,但對主權國家而言,更多複雜的問題卻會接踵而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0 am

北韓「大同江文明」橫空出世十年祭 (上)

【咫尺地球】當金正日身體狀况依然是國家機密,他的繼承問題成了東北亞局勢關鍵,到朝鮮(北韓)旅遊的景點,十之八九卻依舊是和金日成一家有關的「革命遺迹」。就是與他們闔府無關的,例如不久前才修建的高麗太祖王建王陵,也只是為了重構朝鮮「自古以來」就是獨立國家的廉價道具,仿真度和把「鐘錶」寫成「鍾錶」的朝鮮電影廠,具有同樣「說服力」。但近年到朝鮮的遊客,卻會從導遊口中學習到一個偉大的本土考古「發現」,得以「增長見聞」,深覺「學海無涯」。

考古學家稱民族始祖真有其人

原來根據(朝鮮自己培養的)考古學家發現,已得到「確切證據」,證明傳說中的大韓民族始祖檀君是一個真實人物。他們更發現,朝鮮早在5000年前,就建立了「獨立」的文明﹔巧合地,這似乎和中國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一樣,甚至還要早。這個文明「自然」以平壤為中心,「和其他文明古國一樣」,以河流為搖籃,圍繞着今天朝鮮境內的大同江發展,因此被稱為「大同江文明」。

大同江全長450.3公里,不及黃河的9%;就是在韓鮮境內,也只是第5大河流。它得天獨厚的最大賣點,正是完全在朝鮮的狹小國土內流動,既不和中國接壤,又與韓國(南韓)無涉,卻直出朝鮮灣,沿岸還有「主體思想塔」一類偉大建築照耀光明,政治正確得不作他「河」想。因此,我們熟悉的鴨綠江自然只有飲恨,炮製不了「鴨綠江文明」。

自稱古朝鮮應列「五大文明古國」

據導遊熱心介紹,自從朝鮮考古學出現了上述突破性發展後,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這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提法「就落伍了」,現在應該加上「古朝鮮」,該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國」才是,「難道你們不知道嗎」?那反問的驚奇語氣,就像說「難道你們竟然沒有聽過金日成花」一樣,教人莞然。

當然,在朝鮮領土,確是老早住了人的;中國史書也曾記載,和堯舜同期的朝鮮半島,有所謂「鳥夷」居住。對朝鮮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石器時代的石牆遺迹,我們也不能輕易質疑其真實性。然而這些和文明的基本門檻——「城市」,似乎還頗有距離;至於典型古文明的什麼貿易網絡、傳統宗教信仰、灌溉排水系統,大同江「文明」似乎也欠奉。根據歷史學家湯因比對文明「生老病死」的定義,無論大同江畔產生了什麼也好,那些東西和擁有獨特政治經濟文化體系的「文明」定義,恐怕差別甚遠。要了解這概念,也毋需什麼學術修養,只要有玩過經典電腦遊戲《文明霸業》(The Age of Civilizations)的朋友,也會對朝鮮的勇氣發出會心微笑。

轉眼間,原來大同江文明已「出世」十周年。假如金正日還有十年春秋,按朝鮮邏輯推論,大同江文明早晚會成了人類起源地;金家祖先也足以和非洲的露西祖母比併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1 am

朝鮮大同江文明﹕朝鮮將脫離中華文明圈?(下)

【咫尺地球】上周我們談及朝鮮(北韓)橫空出世的大同江文明。單聽這名字,似乎只是又一次反映了夜郎情結,但夜郎也有夜郎的理論算盤。以往學者一直將兩韓歸入中華文化圈,就是韓國(南韓)近年爭奪儒家道統,在文化層面處處和中國對着幹,由儒學到端午節都希望搶去,也是希望爭取圈內的正統地位而已。亨廷頓廣受爭議的「文明衝突論」,就將兩韓納入「中華」(Sinic)文明,而將日本文明歸入獨立體系。但朝鮮的野心比韓國更大,不但其共產主義者金氏父子公然在1977年宣布取締馬列主義、獨尊主體思想;其官辦民族主義者更要建立自己的「文明」,以示有力和中華文明分庭抗禮。

盼否定曾為中國藩屬的「恥辱」

金日成樹立高麗太祖王建的權威,就是希望從心理上否定朝鮮曾作為中國藩屬的「恥辱」,並從而上溯至遠古時代的「獨立」大同江文明。當然我們可以說東亞各國都有類似玩意,朝鮮不過是湊趣而已。日本萬世一統的始祖「天照大神」傳說固然如是;中國歌頌黃帝陵這高度政治化的行為,甚至造作得在2004年對黃帝陵進行國家公祭,也自然被日韓看成是同類品味。但這些祖先對各自的文化,畢竟產生了不可比擬的、能讓本文明和其他文明分辨的影響。

難自圓其說 出土文物與中國相類

然而朝鮮的「大同江文明」,卻連上述民族建構也不能自圓其說。朝鮮人可以怎樣解釋大同江遺物和中華文明一切遺物幾乎完全一樣的事實?要是大同江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小支派,也可以「升格」為文明,那麼長江文明、珠江文明等,就是人類第6、第7文明了。因此「大同江文明」的政治意涵,要比中日韓追捧祖先的風氣還要重,說明要把自己委屈在中華文明圈內、這樣沒有「主體性」,朝鮮領袖是不甘心的。

香港文人周魯逸先生經考究宇宙學後,得出了「人類文明源自香港」(而且還是香港的小島長洲)、「廣東話是世界語」等驚人結論。要是大同江也是文明,說香港是「維多利亞文明」產品,似乎也不為過。事實上,從現有的東西看,大同江「文明」的出土文物種類和內容,和香港李鄭屋古墓等遺蹟相比,倒也差不了多少。也許是這樣,儘管朝鮮官方導遊熱情地吹噓大同江,但全程卻沒有安排遊客參觀大同江「文物」,大概是怕出現又一反高潮。

那麼究竟朝鮮在哪一年開始建構大同江「文明」?其實金日成時代還沒有那麼露骨,這名詞被正名的歷史只有10年,出品於1998年,也就是金正日在父親3年國葬後正式掌權的後一年,即北韓金氏曆法「主體87年」。隨着朝鮮書店放上愈來愈多大同江系列叢書,遊客接觸這名詞的機會也就愈來愈多。至於他們想什麼,對朝鮮領袖而言,只要在境外腹誹,那倒也百無禁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8(10月至12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1 am

在台灣悼念飯島愛

【咫尺地球】嚴格來說,猝死的一代日本AV女優飯島愛,並非筆者這代人的集體回憶。畢竟,她出道時我們還在唸小學。我們這代印象較深刻的日本AV女優有一位夕樹舞子,她曾到香港宣傳電影,穿上港島區某名校校服,當時我們中學班會為「支持友校」,還集體訂購她的戲票。筆者此刻身在台灣,卻發現對台灣人而言,飯島愛逝世可是重要新聞,因為這名字代表了不少文化乃至政治符號。

她印證台灣政制改革


台灣輿論有一項觀察和香港一樣,就是認為飯島愛代表了「前VCD年代」的AV。她的不少影迷都經歷過看錄像帶、回帶、自購原始解碼器的階段,沒有下載那麼即食,對她自然印象較深。但進一步的是,有台灣學者在此間發表感懷,認為飯島愛AV是台灣由權威過渡至民主政治的象徵,因為在解嚴前後,日本AV處於地下狀態,禁忌卻逐步放寬,過程和本土人民對政制改革的追求一樣。

在那年代的台灣地下商場,擺放的既有政治禁書,又有飯島愛AV錄像。假如類比成立,飯島愛之於台灣上一代人,也可比鄧麗君如何影響80年代初大陸改革開放的一代。據台灣媒體翻查,原來飯島愛還是首位寫進台灣流行曲的日本女優,李宗盛的《最近比較煩》便有這樣一句「我夢見和飯島愛一起晚餐」。

飯島愛和台灣頗有淵源,她死後互聯網炒作一段新聞,就是說一位台灣算命師傅曾「準確預言」她3年後生命終結。雖然預言出現遠不止3年,但這也教台灣人對這位女優產生莫名親切感。這份感情,是香港AV觀眾沒有的,因為日本AV之於台灣,就像英格蘭國家足球隊之於香港﹕香港雖然有自己的代表隊,但質素不可能參加頂級國際賽,於是殖民時代的港人紛紛把英格蘭借代為「次主隊」,直到香港回歸後依然如是。同一道理,台灣有本土地下AV,但從沒產生什麼名作,和香港一度蓬勃的三級電影業也難相比,令日本AV成了和本土距離最近的作品。台灣本土劇能取代日劇,卻取代不了日本AV。

時至今日,台灣一些商場依然供奉着經典日本女優海報,主角都是過氣人物,不是飯島愛,就是川島和津實。《海角七號》流露那台灣人對日本的感情,在飯島愛身上亦有所體現,否則台灣媒體不會使用「全日台男士同悲」一類頗有皇民化色彩的標題。

際遇體現主體性


何况,飯島愛的著作《柏拉圖式性愛》洋溢當事人的被害意識,也反映她本人的堅毅和如何從良,多少是主體性的顯現。這和台灣本土主體性的歷程亦有相像。飯島愛死後,不少台灣網民留言表示內疚,認為「自己有份插一刀」,這除了反映飯島愛和台灣一直有互動,也可見她的際遇和台灣有一定共性。當台灣網民後悔怎麼不多點關心這位嚮往台灣的友人,才發現飯島愛和李登輝一樣,都是聯繫日台的一道橋樑。這時候,他們祝願麻生早苗、高樹瑪利亞她們平平安安活到老,看似良心發現,其實也不能以純字面演繹。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