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5頁(共1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 10 ... 15  下一步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46 pm

79.1964-1982勃列日涅夫時代(珍寶島的對抗②)
珍寶島的對抗開始的時候和其他的地方基本上差不多,就是蘇聯軍人組織一些類似突擊隊的隊伍,成群結隊的來揍中國人。
但很快事情發生了轉變,那就是中國人找了一幫職業練武的去和蘇聯小隊對著打,事實證明,練武的還是比蘇聯邊防軍人強那麽一些的,于是蘇聯人也挨了揍,蘇聯的主要策略就是搞摩擦,所以開了槍,一開槍性質就變化了。
那麽爲什麽中國和蘇聯在珍寶島展開了衝突呢?
因爲珍寶島是一個非常適合搞這樣衝突的地方。
珍寶島是一個小島,他坐落在兩岸的中間,一邊是蘇聯,一邊就是中國,這就意味著,誰可以奪下這個小島,那麽誰就在衝突中占據了優勢,並且重要的是,這個島的地方並不大,很適合小規模的衝突。
蘇聯的想法和中國的想法事實上是一樣的,那就是對于蘇聯的這種到處摩擦,中國也感到很反感,並且這種摩擦開始有一種蔓延的趨勢,所以,在一個小區域內和蘇聯人較量一下的想法開始出現。
這促成了珍寶島的衝突。
那麽爲什麽要把珍寶島叫做衝突呢?
因爲,對于雙方來說,這種規模的戰鬥我認爲很小,所以叫做衝突應該很合適,那麽爲什麽蘇聯在珍寶島衝突中失敗了呢?
就衝突本身來說,雙方是互有傷亡,也都動用了正規軍,在這一個小區域內也都付出了一定代價,能出現所謂勝負的關鍵並不只是中方控制了島嶼,而更重要的是那輛:
T-62.
這是雙方最大的區別,因爲蘇聯總不能拿著中國的輕武器做展示吧,這不是一個笑話麽!可對中國來說,一輛繳獲的蘇制T-62坦克的分量就重得多了。如果蘇聯發動大舉進攻,以百萬級作爲發動戰爭的規模,那麽很顯然那個小島是起不到遏制蘇軍的,那麽蘇聯爲什麽沒有發動進攻呢?
我認爲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蘇聯害怕發動了這場戰爭最終共産國際的瓦解,之所以蘇聯采取這種到處摩擦的手段來和中國較量,就是因爲當時一方面共産國際內部的凝聚力已經下降了很多,另一方面美國和蘇聯的冷戰對抗也正在升級,而大環境決定了當時的複國運動潮很明顯的對蘇聯有利,而對美國不利,如果錯過了這個戰略期,那對蘇聯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失敗。
這造成了一向強橫的蘇聯忍耐了下來。
對于珍寶島衝突來說,因爲一輛T-62坦克的歸屬改變而結束了,但更大規模的一場巨變開始了,那就是,美國開始轉變態度。
開始想要拉攏中國。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46 pm

80.1964-1982勃列日涅夫時代(珍寶島的對抗③)
事實上,珍寶島對抗和之後的中美建交,是毛澤東在人生的最後時光裏做的最重要的戰略,毛澤東自然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戰略家,他也清楚的看明白了蘇聯的轉變,所以他才會主動的加快還款,爲的就是迎接珍寶島衝突。
我認爲毛澤東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天的到來,畢竟蘇聯是不能接受中國越來越強大的,發生在珍寶島的衝突不是會不會來,而是注定會來的,理由也說過多次。
蘇聯又一次的失敗了,但我認爲,當時的毛澤東深深的帶有憂慮,這種憂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蘇聯的三次失敗從斯大林到赫魯曉夫再到勃列日涅夫的失敗都是在政治上的失敗,而非軍事上的大挫敗。
也就是說,蘇聯的失敗並沒有使得蘇強中弱的大實現有任何改變,在之後的雙方口水戰中,雙方的火藥味自然是沒有任何削減。
毛澤東憂慮更大的戰爭會不會發生。
也就是中國和蘇聯的全面戰爭,這是中國值得憂慮的大問題,所以毛澤東既憂慮中蘇之間的衝突,又期待中蘇之間的衝突,因爲有了這場衝突,那麽毛澤東就可以做一篇更大的文章,那就是中國可以轉變立場,可以轉向與美國交好。
而中國一旦轉向與美國交好,那麽很顯然的就是蘇聯要遭遇巨大的挫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地緣政治的關系決定了,蘇聯和中國在地理上的關系是一旦中國轉向與其他國家交好,那麽蘇聯就會面對多線作戰的危機。
這一點是毛澤東敢于轉向的主要原因。
那麽很顯然這種想法中有一個最大的未知因素,那就是轉向與美國交好,會不會是貼了美國的冷屁股呢?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那對中國會非常的不利。
這很容易理解,畢竟中國和蘇聯如果打起來那是共産國際內部的相互消耗,理應對美國有利。
但其實,美國在此時也正在尋找轉機,眼看越南戰爭走向了不利于美國的方向,戰爭又變成了朝鮮戰爭的樣子,在更大的角度上說,獨立潮雖然對美國在歐洲的立場上爲美國的勢力上升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可總得趨勢是向著有利于蘇聯的方向發展。
更重要的恰恰就是美國不想看到中國和蘇聯的對決發生,因爲美國怕蘇聯或者中國真的使用核彈,造成核戰爭的發生。
那麽爲什麽是這樣的一種思考呢?
因爲道理很簡單,美國害怕核濫用和擴散的現象出現,中國和蘇聯在珍寶島這個小島上發生多大的衝突都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又是很小的事件。
因爲如果一旦發生核戰爭,很有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核擴散和和濫用的現象發生,到時候世界上是個國家就會研發核彈和大規模大殺傷性武器,早晚美國都會深受其害,這也將減弱美國的軍事力量的作用,給美國帶來大隱患。
而假如拉攏中國,那麽不僅可以制造對蘇聯的一種遏制緩解自己的壓力,更可以讓蘇聯陷入一種被動中去,自然美國會選擇和中國走近。
但還有些問題沒有談清,以後細談。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47 pm

81.1964-1982勃列日涅夫時代(怎麽看待輸出革命?)
珍寶島衝突後,雙方在軍事上都並沒有什麽真正的斬獲,當然T-62坦克是一個不小的斬獲,但很顯然,雙方都保持了克制,而蘇聯發展經濟的好處也並不能說沒有任何的成績。
但是爲什麽勃列日涅夫,轉入了低調呢?
因爲蘇聯每一次與中國發生瓜葛,自己在共産國際裏的地位就變化一次,可以說是越變越差,從最初的相互吸引,到當時的強行壓榨,而似乎蘇聯也感到了這種問題的嚴峻,所以轉向了低調,開始主要發展經濟。
隨著中國和美國關系的轉變,尤其是尼克松訪華以後,蘇聯更感壓力,請注意,美國和中國的關系轉變與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和古巴的關系與美國和土耳其的關系是天然不同的,不同的根本就是:
中國是一極的存在,而不是簡單的附屬國。
蘇聯爲了能鞏固共産國際內部的關系,只能選擇低調的處理,當然蘇聯也沒有閑著,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開始以輸出武器爲主要手段幹涉世界局勢。
我認爲這時候的勃列日涅夫即無力解決國內的內在問題,又無力正確的扭轉對中國關系,只能選擇到處輸出革命的方式增大自己的影響力。
雖然經濟發展了,武器強大了,可內在的問題卻越來越深重。
蘇聯越來越缺少可以支撐他自己存在的理由,這才是蘇聯最大的問題,隨著這種模式的不斷發展産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
那就是公族意識進一步膨脹。
在蘇聯沒有選擇輸出革命的時候,旁族還對公族有一定的限制能力,而當蘇聯開始不斷的輸出革命以後,蘇聯的根本代表就逐漸變成了公族,旁族受到壓制的程度更加深重,雖然在表面上當時的蘇聯取得了一些成績。
但是內部的公族壓制旁族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深刻,但實話實說,蘇聯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因爲此時的蘇聯已經沒有能力再去找官權的鑰匙了,請注意,雖然輸出的革命在一些地方成功了。
從一種文學化的角度上看,是共産國際陣營越來越強大了,但是共産國際陣營中的國家真正的革命動機爲是了自己的國家能有改變,而不是爲了蘇聯。
所以,取得的成功是那個國家的成功,還是蘇聯的成功?
如果說,取得了成功後,蘇聯的對外的控制力變強,那麽對蘇聯來說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那就是蘇聯越強,公族意識越強。
而蘇聯必須持續的勝利下去,因爲只有這樣蘇聯才有存在的價值。但很顯然,沈穩低調了多年的蘇聯,開始了他最後一次的征程。
阿富汗戰爭爆發。
蘇聯選擇入侵了阿富汗。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47 pm

82.1964-1982勃列日涅夫時代(阿富汗戰爭①)
在講阿富汗戰爭前,請大家記住一個特別真的真理就是:
扶持有風險,最好別扶持。
美蘇爭霸中最常見的就是對別的國家進行兩種戰略,一種是扶持複國,另一種是扶持立國。
而扶持別人是非常具有風險的一個事情,風險達到了5顆星。這一點是曆史一遍又一遍重複的結果,所以,扶持策略是一種下策,雖然見效快,但是後患深,並不是一個真正高明的戰略,即便是走馬觀花的看一遍曆史都可以發現,那就是美國和蘇聯很多事情的結局就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首先,扶持別人,通常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很有能耐的人,一種是選擇很沒能耐的人,在這方面都有例子,比如蘇聯扶持過古巴的卡斯特羅,美國扶持過薩達姆。另外就是蘇聯扶持的阿富汗領導人塔拉基,美國扶持過的南越領導人吳庭豔。
那麽有能力的和沒能力的人都有什麽後患呢?
有能力的人一定是心向自己國家的人,所以他在弱小的時候可能接受你的扶持,但是一旦扶持站穩腳跟了以後,很容易想要擺脫控制,這很容易造成,辛辛苦苦的扶持,最後反倒成了敵人的原因,因爲美蘇去扶持的意願就是爲了自己得利。
而想要他們自己得利就必然讓扶持國出力,這就會造成有能耐人的反抗,最終很容易發生倒戈一擊的現象。美國扶持的薩達姆在羽翼成熟以後就想著一腳踢開美國,自己發展。
那麽沒有能耐的人就省心了麽?
事實上,也並不是這樣的,沒能耐的人大多是心很大能力很小,所以也會産生兩種後果,一種是非常聽話型,一種是不停添亂型。
第一種就一定好麽?
答案是否定的,因爲我之前說過了,美蘇扶持他國的目的就是爲了自己得利,所以如果真的是他們得利了,那麽自然是被扶持國出力,如果這樣發展,那麽一定造成那個扶持國內部的不滿,這種不滿會隨著被扶持的對象越發的對扶持國提供幫助而不滿,很有可能釀成叛亂和起義,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另一種自然就是不停的添亂型,除了擾民有想法,談起治國是一點想法都沒有。
總的來看,不管是扶持有能耐的,或者是沒能耐的,都只是能在某一個時間段內爲扶持國提供一些幫助,但是爲了這個幫助會持續的發生隱患。
假如扶持的國家在一個不重要的地方還好,可如果,這個國家,恰好在一個地緣的關鍵位置上,那麽這種扶持手段,不但不能給自己帶來多久的好處,卻總是可以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煩惱。
阿富汗就是如此。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52 pm

83.1964-1982勃列日涅夫時代(阿富汗戰爭②)
阿富汗的重要地緣價值我想不用說都可以理解,誰擁有了它,誰就可以關上或者打開歐亞大陸之間的交流,所以確保阿富汗聽蘇聯話,是蘇聯的目的。
但越是重要的地方,自然也越是有人惦記,成百上千年來勢力強大的文明都想要占據這裏,可結果無不被驅逐,阿富汗也獲得了“帝國墳場”的綽號。
那麽爲什麽阿富汗會成爲“帝國墳場”呢?
我認爲造成這樣結果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民族衆多,地形複雜,宗教衝突,種族衝突,各種戰亂不斷,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阿富汗的地形非常複雜,另一個是阿富汗處于一個文明交彙的地方。
由于地形複雜,造成的後果就是可耕地極少,所以一遇戰亂就會造成物資緊張,物資緊張會使得阿富汗的族權陷入一種排外的循環中去,由于民族複雜,部落衆多,爲了能更好的生存,自然是各民族搶占爲數不多的資源,資源一旦劃分,那麽缺少資源的民族就瀕臨死亡,結果就是,越是缺少資源,相互的關系越緊張,越有可能爆發戰亂,而越是爆發戰亂就越造成物資緊張,這種循環造成了阿富汗內部長期存在矛盾的溫床。
當某一個大的內部勢力終于讓阿富汗穩定了以後,局勢看起來是平穩了,但事實上,相互之間的排外和相互之間的壓榨並沒有結束,就造成了更深刻的矛盾,如果外國人進入這個地方,他通常需要推翻這個穩定勢力,重新選擇勢力,這就讓蘊藏在社會中的矛盾爆發了起來,過去被壓制的旁族會對公族造成新的壓榨,而造成的不滿也會造成叛亂。
所以,由于地形複雜,就會造成衝突不斷,戰亂不斷的現象,而外國人爲了能穩定這裏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向這裏提供大量的物資,一種是向這裏派遣更多的軍人。
通常前者不會發生,因爲本來占據這裏就是爲了能從這裏取得好處,如果形成了一個無底洞,總要向這裏提供物資,那肯定是讓外來者不願意的。
自然都會選擇後者,那就是派遣更多的軍人來鎮壓,而鎮壓的結果是讓這個地方陷入了一個新的循環中,在這個新的循環中,因爲戰爭的加劇,導致的結果就是本就緊張的資源會更緊張,會造成更大的戰亂,鎮壓同樣會滋生仇恨,所以在仇恨,貧困和死亡掙紮線上的人呢就會選擇反抗。
當這種反抗持續不斷的時候,大國往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這是由大國的特點決定的,大國打一場戰爭需要動用非常多的資源,所以,阿富汗內部在滋生不斷的仇恨,仇恨演變成叛亂,爲了消滅叛亂大國需要不斷的提供資本。
最終的效果就是,阿富汗越打越窮,越窮就越要打,而大國本來是想要從這裏獲得好處,但隨著時間的發展,變成了不斷的向這裏提供好處。
這種相互的作用力,最終使得大國往往厭倦了戰爭,選擇離開,因爲阿富汗最容易發生的叛亂形式就是遊擊戰,而無處不在又如影隨形的遊擊戰最容易消磨戰士的士氣。
在這種阿富汗效應的作用下,他成就了自己帝國墳場的稱號。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53 pm

84.1964-1982勃列日涅夫時代(阿富汗戰爭③)
只要介紹清楚了“帝國墳場”形成的理由,就不難看明白蘇聯爲什麽會在蘇阿戰爭中失敗了,甚至失敗的全過程正是複制了“帝國墳場”的過程。
一開始蘇聯還只是願意插手阿富汗事務,在76年達烏德在蘇聯支持下發起了政變,然後很快他就不想聽從蘇聯的命令了,隨後塔拉基又發動政變推翻了達烏德,雖然塔拉基確實親蘇,但是問題是,這兩次行動使得原本穩定的阿富汗走向了內亂,因爲公族與旁族之間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所以塔拉基並不能很快就使得局勢穩定。
在這個可上可下的關鍵時刻,阿明又發生了政變,那麽爲什麽阿明政變以後又無法穩定阿富汗的局勢呢?
因爲公旁之間的地位又一次的發生了轉變,經過這3次政變的搖擺,阿富汗內部已經躁動起來,被一直隱藏在內部的矛盾開始出現。
這之後蘇聯選擇了入侵阿富汗,想要控制局勢,蘇聯插手加盟國事務也不是第一次了,波匈事件,捷克問題,都依靠武力強硬的壓制住了矛盾,所以蘇聯又選擇了這種手段去壓制阿富汗,但顯然,這次蘇聯選錯了方向。
在全面進攻的階段,很快阿富汗的阿明就失敗了,隨後蘇聯也大舉入侵阿富汗,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麽的快速與簡單,但問題來了,蘇聯是否快速撤走。
在這個時候,蘇聯更願意賴在阿富汗不走,因爲占據了阿富汗是非常擁有戰略價值的,勃列日涅夫苦心經營又低調隱忍了10多年了,終于想要“發揮”他的力量了,那他自然是不想走的。
蘇聯爲什麽要進攻阿富汗,根本的關鍵就在于,這是蘇聯外侵性的體現,他的支柱産業是能源和軍工,所以對外發起戰爭,可以使得他得到更多的好處,想從阿富汗榨取什麽呢?想從阿富汗榨取地緣戰略的優勢,也就是蘇聯停在阿富汗,那麽對周邊國家的壓制就更有利了。
在蘇聯沒有插手阿富汗的時候,阿富汗的福利和待遇還可以,不能說特別好,但是可以維持,但是隨著蘇聯的插手,阿富汗的資源開始減少,並造成了大量的傷亡,而且基礎設施被破壞,那麽阿富汗脆弱的經濟就開始崩塌了。
這樣潛伏在阿富汗的內在矛盾開始發酵,如果此時蘇聯拿出大量資源給予阿富汗能平複麽?
答案是不能的,因爲蘇聯只會去支援親蘇的勢力,怎麽會支援正在蘇聯作戰的人呢?而得到蘇聯資助的阿富汗勢力會選擇壓制其他人。
這就使得阿富汗內部的問題更加的發酵,再加上蘇聯選擇的增加軍隊去鎮壓,所以鎮壓産生傷亡,傷亡産生阿富汗各勢力的不滿,同時打壓著蘇聯的士氣。
越是不滿就越要反抗,越反抗就會有多的傷亡出現,阿富汗進入了越打越窮,越窮越打的節奏裏。
局勢轉向了不利于蘇聯的方向發展。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54 pm

85.走向滅亡(上)
蘇聯在阿富汗的初期行動雖然取得了成功,但這是勃列日涅夫最後的輝煌,也是蘇聯的最後輝煌,從他死後,蘇聯就進入了最後的崩潰期。
蘇聯是由盛轉衰的,爲什麽轉衰的這麽快?
很多人認爲是蘇聯的經濟出了問題,但是,很多大國經濟都有問題,即便不與別人對比,就和蘇聯自己相比,蘇聯的前身是沙俄,沙俄從1546年左右出現到1917年瓦解,曆經了370年左右,那沙俄的經濟就沒有問題麽?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沙俄的經濟一直有問題,但爲什麽在政治制度上落後的沙俄居然都比蘇聯存在的時間長呢?
蘇聯從1922年正式成立到了1991年就宣告瓦解,總共只存在了69年,爲什麽先進的蘇聯只存在了最多快70年,而落後的沙俄卻可以存在300多年呢?
這不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麽?
所以經濟問題根本就不是蘇聯的主要問題,當時的蘇聯軍事力量坦克數十萬輛,擁有大批核彈,也有大批導彈,核潛艇數量極多,飛機以萬計,在資源方面,蘇聯不缺能源,不缺糧食,不缺戰略資源。
那麽爲什麽如此強大的大國,僅僅在勃列日涅夫苦心經營數年後就瓦解了呢?人們雖然對勃列日涅夫褒貶不一,但是對勃列日涅夫時代人們生活保障普遍上漲是承認的。就算他有各種情節和怪癖,從總的來看,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的國力並不弱。相反極強。
在後來爲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修建的“石棺”行動中,蘇聯動員大批軍隊,調集大量資源送到前線,可以看出蘇聯的國力可以支撐,那麽爲什麽一個如此大的大國,就瞬間垮掉了呢?
再看外部環境,雖然蘇聯接連在政治上輸給中國,但是蘇聯強,中國弱的事實並沒有改變,就連美國也是一樣的,美國爲了和蘇聯搞軍事競賽,也是弄的經濟出現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蘇聯並不缺少資源,這一點是蘇聯最可以引以爲傲的資本。
那麽到底蘇聯爲什麽走向了消亡呢?
因爲蘇聯的官權結構瓦解了。
這才是蘇聯走向消亡的根本關鍵,也就是說,蘇聯的官權模式已經無法適合族權的需要了,所以在族權的作用下,瓦解了蘇聯的官權。後退爲族權國家。
蘇聯瓦解的真相既不是經濟有問題,也不是外部環境造成的,而是蘇聯的公族抛棄了蘇聯,講的簡單一點就是俄羅斯抛棄了蘇聯。
俄羅斯的想法和蘇聯的想法形成了一種相持,最終俄羅斯的意識戰勝了蘇聯的意識,最終蘇聯瓦解了。
而讓蘇聯瓦解的根本不是蘇聯的戈爾巴喬夫錯誤政策,是俄羅斯的葉利欽。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55 pm

86.走向滅亡(中)
就在戈爾巴喬夫剛剛成了最後一位蘇聯領導人以後就發生了切爾諾貝利事故,在當時造成的影響非常深遠,核事故所導致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當時的戈爾巴喬夫封鎖了消息,後來是歐洲的一些國家發現不對勁,最後戈爾巴喬夫才不得不承認。
爲了處理這次核事故,蘇聯動員大量人員,規模不亞于一次大型戰爭,又耗費了大量的物力,可從這個側面你可以看出,蘇聯在當時,仍然是很有能力的,並不是經濟走向了崩潰。
蘇聯當時在阿富汗也陷入了困境,蘇聯軍人並不是打不過阿富汗人,而是不能徹底的解決阿富汗問題,因爲蘇聯進入了阿富汗的死循環中去。
所以,在這兩個事情的嚴重影響下,蘇聯出了問題,但請記住,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阿富汗戰爭都只是讓蘇聯付出了“一些代價”,不能說蘇聯就沒有了能力。蘇聯最大的問題是人心垮掉了,這讓原本就膨脹的族權意識更加的膨脹。
如果說切爾諾貝利和阿富汗戰爭就徹底摧毀了蘇聯,那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失敗和在越南戰爭中的失敗,怎麽沒摧毀美國呢?
美國同樣進入了迷茫期,社會産生了極大的動搖,從男人認真上班,女人認真顧家,變成了享樂主義,玩來玩去的,社會動蕩,迷茫,那爲什麽美國沒有垮掉。
而蘇聯就垮了呢?
因爲從事實上講美國本來就是族權國家,實行的是資本主義,所以並不存在退回族權的問題,蘇聯就不是這樣了。
蘇聯追求的是共産主義,而不論是共産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就是官權制度,可是問題是,蘇聯並沒有真的去實行官權,相反是走向了族權思想,這種轉變並不是從赫魯曉夫時代開始的,是從斯大林時代就開始了,然後經曆了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國力雖然上漲,力量雖然變得強大。
但是蘇聯的基礎正在瓦解,因爲制度的根本已經退回了族權,所以蘇聯的官權模式“限制”了族權的發展,族權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走上適合族權的道路上來,這種不契合的現象就是蘇聯的主要問題。
也就是說,想要發展族權就必須首先瓦解官權。
那麽官權是什麽?
在這裏,我們可以用最簡單,也最易懂的的例子來了解,兩個村子挨著一個張村,一個李村,官權重于系統化,也就是這個地方該怎麽分,忠實于程序,爲什麽講容他性?因爲就算是從張村那個村子選出來的官員也不能傾向于張村,而是要傾向于容他性,也就是張村的官員要按照系統化的要求進行分水,這就是官權是壓制族權的關鍵。
而族權就不一樣了,族權是張村選出的人只會向著張村,天然的就不會向著李村,如果他作爲張村的領袖像著李村,那麽他就很容易出問題。
所以,蘇聯的官權模式正在限制著俄羅斯族權的發展,無法適應俄羅斯族權的發展,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阿富汗的失敗,動搖了人們對蘇聯的信心。又因爲蘇聯長期的各種依靠壓制和打壓的方式解決死結,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
蘇聯處于瓦解的邊緣。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55 pm

87.走向滅亡(下)
蘇聯,最終于1991年,瓦解了。
戈爾巴喬夫最終無奈的在解體書上簽了字,蘇聯滅亡了,隨後獨聯體成立,俄羅斯的葉利欽出任總統,開始了俄羅斯的現代史,至此俄羅斯近代史完結。
俄羅斯從沙俄走向蘇聯,最後又走回了俄羅斯的路線上,在之後的各種顔色革命中獨聯體勢力持續減少,因爲實行了傾向族權的經濟政策,導致蘇聯的大批資産被賤賣,國力從此一蹶不振,那麽該怎麽怎麽看待俄羅斯的近代史?
俄羅斯的近代史是一部尋找進步的曆史,蘇聯的出現是俄羅斯從族權制度走向官權制度的一次嘗試,雖然最終失敗了,那麽失敗的核心是什麽呢?
官權需要一把鑰匙。
官權是區別于民權,族權,王權的一種制度,他與其他三個大權的根本不同是,他不能以控制力作爲支撐自己的手段,他需要其他方式才能支撐。
所以,蘇聯沒有找到這把鑰匙,最後滅亡了。
蘇聯滅亡了以後,俄羅斯的國力下降速度之快讓人咋舌,並且只能依靠能源出口和武器出口存在,蘇聯時代建立起的社會保障下降,科學研究系統瓦解。
因爲蘇聯沒有官權的鑰匙,又沒能解開死結,所以瓦解了,但不能因爲蘇聯的瓦解就認爲,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是死敵,因爲公有制經濟至上論是爲了解決共産主義死結而孕育而生的。
蘇聯的滅亡爲美國的地位上升掃平了障礙,但事實上,美國的上升也是有限制的,這以後細談,很顯然的是當時的蘇聯瓦解爲資本主義可以戰勝共産主義提供了很多的好的“證據”。
但,蘇聯的滅亡,是因爲他自己的原因,並不是因爲外力的原因造成的,隨著蘇聯的瓦解共産主義風潮隨即開始逆轉,美國開始了自己的全球化策略。世界逐漸進入了美國的節奏,也産生了所謂的“普世價值”。
族權是一種普遍的制度,這確實也是真的,因爲能找到官權鑰匙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而且,中國並不是在近代找到的,是在古代就已經找到了。
可隨著蘇聯的瓦解中國的自我否定更加嚴重,認爲西方的模式才會成功的思想一日勝過一日。世界也逐漸兩極化,發達的國家越法發達,貧窮的國家越法貧窮,這自然是族權思想的作用。
但我想說的是,就在共産主義陷入低潮期的時候,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國家都會重複這個過程,雖然官權的鑰匙難以尋找,可還是有一個國家找到了這個鑰匙,那就是中國。就在蘇聯瓦解的同時,中國不但解決了死結的問題,更是早就做好了進入新時代的基礎。
隨著蘇聯的瓦解,相反的是中國開始崛起。蘇聯的篇章到此爲止,那麽下面,讓我們把時間倒退,看看另一個強權和它的盟友們站在冷戰的舞台上准備表演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55 pm

88.從美日聯盟談起(各取所需(上))
蘇聯已經說完了,我們已經知道了蘇聯在冷戰中從鼎盛到消亡的過程,在之前有人說我會將美國說成官權,這是一個錯誤的看法。
可以說,美國和蘇聯在冷戰中越到後面追求的東西就越是一樣,那就是控制力,但蘇聯這麽做是背叛了蘇聯的理想,最終,蘇聯被死結給勒死了。
但美國就真的不受這種困擾麽?
並不是,這也是我們在這之後要探討的內容,而冷戰中關于美國的講述會將其帶入到和其盟友的關系中去,並從中窺視族權的特性。
(另外補一句,如果對日本懷有很固執的恨意可以無視之後的內容)
那麽要講述美國我們就有必要談談美日的關系了,現在來說,美國和日本就像是蘇聯那樣,是完全的主仆關系,但是爲何蘇聯和美國又遇到的是不同的情況?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兩邊都有對方所需要的地方,簡單講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爲何要這麽說呢?
在說這個之前,我要先了解一個問題:
日本當時真的只有東條這樣的軍國主義者存在麽?
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可能會有熱血沸騰的兔子要向我丟板磚了,這種情況我也遇見過,但是,
日本並不是存在一個勢力。
那日本到底有哪些勢力?
如果我們不去看清這個問題我們就無法看清日本的選擇,也就無法看清之後的行爲,這不是某些人罵幾句詛咒幾句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即使看上去軍國主義幾乎橫掃了日本,但是其實日本當時仍然有著兩種勢力的存在,一個,是以明治時期建立的族權,下文一律稱爲舊勢力,還有一個,是以軍人爲主的軍人勢力。
在二戰中,日本看上去個個都高喊著“天皇陛下萬歲”,但這兩種勢力真的是團結一心一致對外的?
實際上,軍人和舊勢力並不是同心的,而是相互利用甚至相互壓制的關系,而舊勢力最初原本是屬于統治地位並壓制軍人勢力的,這裏也要說明,舊勢力並不是指舊財閥,而是指從明治維新開始興起的一個族權勢力,而正是舊勢力的興起,日本實力才會上升,而後來,軍人勢力逐漸壓制了舊勢力,于是就變成軍人統治舊勢力了,這自然就引起的舊勢力的不滿。
而在日本是否要投降的這個問題上,舊勢力和軍人也都很糾結,軍人不必說,只要投降那麽軍人勢力必然會隨之瓦解,于是軍人勢力就脅迫日本人,並開始高喊著“一億玉碎”,那麽舊勢力呢?
實際上舊勢力投降的話,那麽很有可能舊勢力會因此瓦解,並會形成一個新的秩序,這是舊勢力不願意看到的,于是舊勢力能否繼續存在就成了問題。
于是之後我們能看到,日本投降後很快就成了美日聯盟,我認爲這是舊勢力出賣了軍人勢力所換來的,爲何這麽說?
這樣說我們又要去看看舊勢力和軍人的關系,舊勢力既需要軍人,又討厭軍人,理由在于,軍人的擴張的的確確給舊勢力帶來了利益,但軍事往往是政治是最後手段,之後軍人也確實是壓制著舊勢力,所以舊勢力希望一個新的力量出現,即能保證舊勢力的存在,又能保證舊勢力不被軍人壓制。
誰能做到這些?只有美國。
如果這麽看我們就可以看的很清楚日本之後的選擇了,而實際上美國也需要日本,一方面是美國如果能用武力“協防”日本的話,就等于間接的控制了日本,而美國急需在東亞尋找一個適合的地方,來遏制蘇聯的強大,日本是最合適不過的地方了。
于是美日就此達成聯盟。
最後提一句:日本不是崇拜強者,只是強者的到來讓某些勢力獲利而已。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58 pm

88.從美日聯盟談起(各取所需(下))
那麽爲何要說舊勢力出賣了軍人勢力呢?因爲最初掌權的就是舊勢力,應該說,我們不能用今天的日本去解釋以前的日本,在軍人勢力控制了日本之後,這種壓制在現實中還是存在的,而且已經進入了一種不可逆的狀態。
就這一點來說,舊勢力是巴不得軍人勢力下來的,這種矛盾在擴張的時候還能緩解,而到了戰爭資源越來越枯竭的時候,這種矛盾就會激化,而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實際上在許多個慘烈的戰役後,從大戰略和局勢上來看,日本其實已經輸了,只是不到最後,誰都不想承認罷了,而軍人勢力爲了自己,還嚷嚷著要進行本土決戰,這一點是舊勢力所無法容忍的,原因我在上文已經說明。
而俗話說的好,一個巴掌拍不響,日本願挨,也得有個願打的,那日本對于美國有什麽好處呢?
首先,從地緣來看,日本絕對是個好地方,首先日本是個孤島,向西就是東亞地區,,向東就是一片汪洋,這種地緣雖然對日本十分不利,但對于美國來說確是個極好的前進基地,並且就算是丟了日本,美國也能依靠太平洋和其優勢的海軍阻擋敵人,這是地緣的優勢。
其次,這對于美國來說又獲得了預期經濟所能前進的地方,並且也將歐洲趕出東南亞的計劃前進了一步,實際上當時美國正在思考一個新的經濟模式,而日本對于美國來說就是個極好的試驗場,理由在于,美國控制了日本。
而舊勢力並不算是鐵板一塊,實際上也不沒有想讓軍人勢力複興的人,但是問題是舊勢力連自己都不保了,還管的了別人麽?所以保住自己的存在是第一位的,這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隨著發展所産生的轉變是後話。
日本舊勢力急于穩固自己的地位,可以說盡了自己一切努力來滿足美國軍人,“女子挺身隊”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日本人細心的體貼著美國大兵的情緒,不惜組織大批的女性加入女子挺身隊,甚至爲此,還有一些見不得人的“奇思妙想”。
比如希望用性病來大規模傳染美軍,讓美國軍人失去戰鬥力,當然,美國軍人是非常樂見日本爲他們准備的這種“服務”的,玩的自然是不亦樂乎,可玩到最膨脹的時候,美國女人們不幹了,表示,自己的丈夫和男人出去是爲了國家作戰,不是去日本找挺身隊的。最終的結果是大量加入挺身隊的女性,不但長期受到折磨,還被日本無情的抛棄了,這與二戰時期日本女性加入“慰安婦”是同樣的,他們似乎是一個汙點,不被承認。
不管怎麽說,美日的同盟的建立是美國和其他同盟之間最特殊的一個,美國和日本的同盟爲何數十年堅挺。這是爲什麽呢?
很簡單,因爲日本是有求于美國的,或者換句話說,舊勢力是有求于美國的,舊勢力需要美國來保證自己的存在,並壓制軍人勢力的崛起,這對他們來說是極爲有利的。
但事實上,這種有利的條件是對舊勢力而言的,可日本爲了這個有利的條件出賣了大量的國家主權,這一點是隱藏在燈紅酒綠之下的事實,也可以說——這就是爲何要說族權落後的原因,族權,是不會管別人的。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58 pm

89.從美日聯盟談起(朝鮮戰爭中的日本(上))
在講到朝鮮戰爭的時候我看到一件我預想肯定會看見的一些回複,就是說關于日本在朝鮮戰爭中的事兒,有不少人認爲,日本是朝鮮戰爭中的大贏家,這一場戰爭讓日本的經濟重新振作起來,並爲之後的奇迹建立了基礎。
但,日本真的是贏家麽?
在這裏我先不說,讓我們先看看日本爲此受到了什麽影響,首先二戰後的日本無論是經濟還是工業都受到了重創,可以說當時的日本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絕對是人間煉獄。
但一場朝鮮戰爭,讓日本再度改變了。
如果有人還記得朝鮮戰爭中美國的態度的話就應該知道,美國最初想要速勝,結果戰局突然進入到對美國非常不利的結果,這就讓美國需要一個能盡快提供大量物資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就是日本。
這就讓日本的經濟開始複蘇,因爲有了美國這一筆投入很快就會拉攏其他行業,畢竟生産軍工和物資的人需要吃飯,需要生活,那麽生活類的産業也就開始激活,比如最簡單的得需要個便當盒和水杯吧,那麽生産便當盒和水杯的工廠也有了活幹,他們也需要這些産業,得有房住吧,重建房屋也就有了需要,這樣相互促進就帶活了經濟。
而經濟中的這種相互傳導和促進效應爲日本帶來了走出經濟困局的機會,有錢了以後可以進口原材料,可以進口食物等資源,隨著進出口的恢複,那麽經濟就會開始有序的運轉。
這就讓日本的經濟開始上升,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日本沒有參與進這場戰爭的消耗中,所以簡單點說,這就是收益很大,成本很小,尤其是人力資源的成本,要知道二戰後日本最缺的就是勞動力。
那麽從短期看,似乎日本才是朝鮮戰爭最大的受益者,他不但恢複了經濟,又避免了自己的消耗,一場大戰下來,日本賺的盆滿缽滿的,那麽爲什麽不說他是最大收益者呢?
因爲只有講到這裏,才能討論這個問題,卻不能在之前講這個問題(這是之前留下大量以後再說的原因)我認爲日本在朝鮮戰爭中的受益是一個非常表面的東西,而實質上日本是朝鮮戰爭中的一個受害國。
爲何這麽說?日本在這次戰爭中不是賺的盆滿缽滿的麽?
那麽這裏我就要吟一句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那麽爲何要說這句呢?因爲,錢這種東西,可以是一切,也可以什麽都不是。
看上去中國爲此耗費了大量的資源,打的比之前還窮了,但是,中國贏得了一個東西,那就是“勢”。
這個“勢”的贏得,看上去短期很虧,但是,贏得了“勢”,那麽之後就是“千金散盡還複來”,所以,中國絕對是個大贏家。
因爲中國贏得了獨立的地位和大國的資格,這就很深遠的影響了冷戰中,美蘇的戰略。
反觀日本,雖然賺到了錢,卻輸了勢,所以,日本,反倒是個輸家。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6:59 pm

90.從美日聯盟談起(朝鮮戰爭中的日本(中))
那麽這個“勢”是什麽呢?
在這裏我就要再重複一下朝鮮戰爭的影響,朝鮮戰爭是決定冷戰未來走勢的一個根本的大戰,如果美國贏了,那麽中國陷入被動,不但美國要壓制中國,蘇聯更要壓制中國,但中國贏了,便從此成爲一個強國屹立于強國之林,雖然造成了損失,造成困難,但問題是,贏得了一個機會,一個走向強者的機會。
那麽回頭看看日本,它看上去賺了很多錢,經濟也恢複了,但日本參與了這場戰爭中麽?即使是有,恐怕也只是很次要的位置。
而這種機會,又能花多少錢買下來呢?
所以,日本最終還是個輸家,而中國,它十分驚人地同時擊敗了兩個超級大國,加入到冷戰的博弈中,從短期看,日本賺的很多,中國反而損失很多,但從長期看,中國才是真正賺的“盆滿缽滿”的國家,因爲中國借此換來了大國的資格證和獨立的地位,這才是真正讓中國受益的,看上去走了彎路,但卻是一條捷徑,讓中國逐漸走向複興。
而日本,看上去損失小,走了捷徑,但是這卻是個大彎路,而著最大的差別就是一點:
你是否受制于人。
想成爲一個強國,一個大國,並不是經濟強大就可以的,恰恰相反,一個不能做到真正獨立的國家,就如同是孩童抱著黃金走在鬧市街頭一樣,必然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而舊勢力爲了自己能存在,出賣了國家利益,使得日本走向一個徹底的親美路線,雖然看起來是成功的,但這種策略在未來必須是瓦解舊勢力的關鍵,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爲何這麽說呢?
首先,舊勢力爲何選擇親美,原因我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這裏也不多說,而日本和美國又都是本質爲族權的國家,那麽它們達成聯盟是可以的,保護舊勢力也是可以的,但這就有個關鍵的問題。
美國強的時候,的確是可以保護舊勢力,但美國弱了呢?
這是舊勢力最終會瓦解的關鍵,因爲舊勢力的控制力不是自己的,是美國提供的,如果美國強大的時候確實可以保護舊勢力,但美國弱下去的話,那麽舊勢力的控制力就會動搖。
道理說起來也簡單,因爲族權思想就是排他,而從古至今有個亘古不變的真理就是:哪裏有壓迫,哪裏有反抗。而舊勢力如果失去了美國的支持,那麽,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原先被壓迫的勢力加入到舊勢力的對立面,而這其中最有動力做反抗力量的就是原來一直被壓制的力量,所以,被壓制的越厲害,最後往往由他們發起反攻,而一旦舊勢力親美政策瓦解,那麽他們的控制力就瓦解了,這樣舊勢力就一定會瓦解。族權的控制力一旦瓦解,那麽族權一定崩塌。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1 pm

91.從美日聯盟談起(朝鮮戰爭中的日本(下))
那麽,這時候我想可能有些人心裏會有這種想法:“日本是個戰敗國,它沒有選擇的權利,美國讓他怎麽走日本就怎麽走。”
這一點確實是事實沒錯,但是,爲什麽日本會進入這個局面呢?這一點就是下面要分析的。
首先從文化本質上說,日本和西方世界一樣,本質上都是族權,而從地緣來說,日本只能選擇向歐亞大陸擴張,而舊勢力最初就是這樣一個族權,可以說就算是軍人勢力沒能上台舊勢力也會走向擴張,但隨著擴張的繼續,舊勢力和軍人勢力開始脫節,而軍人勢力的擡頭,使得最後軍人勢力壓到了舊勢力頭上搞起了軍國主義。
那爲何軍人在二戰的時候會那麽瘋狂呢?
在分析各個不同的族權的時候,我們首先都要先看清一件事就是,這個族權的控制力來源于何處?就像是最近的蔡英文上台,從她在演講中所說的可以看出她不想跨過反分裂法的紅線,但是民進黨的控制力是來源于台獨,這就讓民進黨進入一個很尴尬的境地,也是蔡英文對九二共識說的很模糊的原因。當然這裏是講冷戰,所以我們就不去細說了。
說回來,那麽軍人的控制力來源于何處?答案很簡單:武力。
武力是軍人勢力最簡單直接的獲取控制力的方式,這一點也貫穿了整個二戰,包括後面的各種“神風”和“一億玉碎”都是爲了保證自己的控制力。
那爲何日本投降了?
因爲原子彈出現了,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的威力,只表達了一件事。
“神風”一億玉碎在原子彈面前什麽都不是。
這就造成了軍人勢力的瓦解,因爲原子彈的出現讓武力變得像一張白紙一樣隨時可以被燒的灰飛煙滅。
而在軍人勢力瓦解後,舊勢力再度上台,爲了打壓軍人勢力並保證自己的控制力,他們選擇了親美政策而不是整合國內,雖然這樣極大的損害了日本整體的利益,但這的確保住了舊勢力。(再度證明族權是多麽的落後。)
那麽舊勢力爲何這麽做?
因爲舊勢力和軍人的關系其實是很暧昧的,雖然舊勢力對軍人的壓制很不滿,但是就算是舊勢力上台,擴張也是必然,這就讓舊勢力有了這樣一個“汙點”,而爲了和軍人勢力脫離幹系,舊勢力轉換了自己的立場,這是舊勢力的第一次轉變,後面的轉變以後再談。
不過,對于舊勢力來說一個很頭疼的一點就是,軍人勢力造成的影響是舊勢力難以擦掉的“汙點”,而這個“汙點”不是別人制造的,反而是舊勢力自己制造的。
如果大家還記得前面對于族權的闡述,再聯系明治維新後日本的情況就應該知道,族權一大特性就是不對外擴張就會走向內亂,而日本當時的情況就是如此,所以日本不得不選擇擴張,這是族權的本質所決定的。
但這就讓舊勢力走入的一個死胡同了,因爲你選擇擴張的話那就只能像歐亞大陸擴張,而走向歐亞大陸的話軍人勢力又必然膨脹,最後軍人勢力壓制舊勢力,將日本帶向崩潰,而崩潰前夜,舊勢力最終和美國達成協議,這雖然挽救了舊勢力,但日本最終就受制于美國。
誠然,朝鮮戰爭中日本賺得了錢,但是從此失去了自主權,日本的自主權在原來不管如何,都大多把握在自己手裏,而就是從二戰以後,親美策略被確立後,失去了自主權。
那麽能簡單的把從朝鮮戰爭中轉來的資本當做這種策略的成功麽?
我不但不認爲這是成功,相反我認爲這是一種失敗,這種失敗爲以後的所有事情埋下了禍根,而中國打贏了戰爭,不再受制于人,那麽中國的事情就可以由中國自己做主。
舊勢力看起來避開了麻煩,事實上給自己找到了更大的麻煩。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1 pm

92.從美日聯盟談起(日本的經濟模式(1))
在往下敘述之前,首先要講清楚日本的經濟模式,這樣方便看清後面的問題,日本的經濟模式,我稱呼爲:
堡壘法。
中國的經濟模式是非常特殊的,我稱之爲盤香法,以後細說,先說堡壘法。堡壘法基本上是族權國家最普遍的一種經濟模式,那麽爲什麽叫堡壘法呢?
任何事物和任何變種都難以無法脫離他的根基,那麽堡壘法也是同樣如此,我之所以叫堡壘法因爲他非常的形象和好理解,既然是族權國家,那經濟模式也必然是帶有族權的特點,這就是堡壘法的一個成立關鍵。
說起日本,人們最常想到的一個現象,就是他的老企業非常多,動不動就傳承數百年,那麽爲什麽他們可以傳承的這麽久呢?
因爲堡壘法。
那好,什麽是堡壘法,那就是他們可以控制某一個領域,形成一個堡壘,即阻擋外面的資本進入,又可以保護自己的資本穩定,這種思想就是堡壘法,比如一個地方有十個做炸豆腐的,他們之間自然會産生競爭,這是必然的,他們就會變成十個堡壘,都會去想要控制一定的區域,他們構成堡壘的核心是不同的,比如說有人給的多,靠價格生存,有人做豆腐的手藝好,靠技術生存,有人多宣傳,靠傳播生存,等等。
他們會有自己構成堡壘的辦法,堡壘與堡壘之間相互競爭,那麽很有可能有的家就做不下去了,就不做了,這樣騰出來的空間會繼續被堡壘占領,經過反複的淘汰,很有可能最後就剩下2-3家還在做豆腐了,這時候,這個地方的競爭不是變少了,而是可以競爭的空間減小了,所以他們就開始向堡壘內部發展。
日本的産品常以制作精細著稱,那麽爲什麽會這樣呢?
因爲他們可以相互競爭的空間非常小了,堡壘與堡壘之間的爭鬥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僵持,那麽請注意的,在做豆腐的這個領域裏有堡壘,在別的區域內同樣也是堡壘分明,也就是說,不同的行業,形成了不同的堡壘,當這種態勢形成後,他的直接結果就是資本很難換行業。
比如一個做豆腐的,當壁壘形成僵持了以後,他能做的並不是去做面條,因爲做面條對做豆腐的人來說是一個全新領域,又因爲堡壘相互僵持的原因,導致的結果是他一來不想輕易放棄,自己苦心爭奪下來的地盤,一來是他貿然的去別的,很容易被排擠出來,所以他還得做豆腐。
于是,做豆腐的人,當相互競爭穩定了以後,他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提升堡壘本身,比如炸豆腐的時間再控制的好一些,豆子挑選的時候好些,因爲他不能輕易的改變行業,只能美化和加強堡壘,那麽結果就是他的堡壘越來越穩定。
而當他越來越穩定越精細的時候,在這個行業裏他的堡壘地位會逐漸的上升,那麽做面條的想要進入豆腐的領域,就變得非常困難,結局就是,他可以長期的存在,這就是日本百年老店多的秘密。
那麽堡壘法,有什麽缺點呢?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2 pm

93.從美日聯盟談起(日本的經濟模式(2))
堡壘法的缺點當然也是有的。我們都知道在過去,日本的上班族大多都是終身雇傭制,這節就是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
在一開始,先要說明堡壘法的意義。那麽接下來就要關注堡壘的內部了,日本的長期雇傭制度,爲什麽可以形成長期的雇傭制度,因爲是堡壘法。
可以長期雇用的關鍵就是在于堡壘的穩定,這是可以實現終身制的前提,因爲堡壘和堡壘在競爭的過程中總會走到僵持,畢竟在任何領域都有一個占有率的問題,所以經過發展必然結果就是100%的占有率被不同的幾個企業瓜分,形成穩定的相持後,堡壘是需要不斷繼續經營的。
那麽因爲相互的穩定作用,使得企業也變的穩定下來,對他的員工來說,可以長期的在這個企業工作下去。這是一種很表象的東西,但是我要說的是更深層的東西。
那就是堡壘法會擴散到每一處。
還用作炸豆腐爲例,他的競爭是相對穩定了,所以他的工人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炸豆腐,然後一輩子做炸豆腐,沒錯,確實他可以成爲炸豆腐的大師,但問題是:
別的行業就沒有大師麽?
這正是堡壘法的最大深層問題,那就是人身份的固定,曾祖父是做豆腐的,祖父是做豆腐的,父親是做豆腐的,兒子是做豆腐的。
他們雖然傳承了幾代,他們做豆腐的本事是很強了,但問題是,他們除了能做豆腐以外什麽都不行,爲什麽講什麽都不行呢?因爲他們在做豆腐的領域同樣形成了堡壘,那麽別的行業就沒有堡壘麽?
答案是任何地方都有堡壘。所以雖然他們是可以做面條,但問題是,他們做面條達不到他們做豆腐的高度,而做面條裏面的高手們會把他們擠死,這就是堡壘法的最大問題。
日本的自殺率非常高,其中有很多是因爲失去工作的人自殺了,那麽在中國人眼裏換個工作算什麽了不起的,爲什麽在日本就不行呢?其中有很多都是年富力強的中年男人自殺,他們爲什麽就不能換個崗位呢?
因爲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堡壘把他阻擋了。
對,沒錯,按照通常來說,就算做不了科長部長的,去別的單位做個小職員可以吧,但是問題來了,那就是堡壘制度會形成一套非常嚴密的關系。
也就是日本人常說的,20歲拿20歲的工資,30歲拿30歲的工資以此類推,當一個40歲的中年男人離開他本來的崗位的時候,他不能重新回到20歲,因爲他的壓力很大,家庭的,面子的,實際生活的。
爲什麽一個男人的最黃金年齡的人會活活被逼死呢?
他的能力,閱曆,人脈明明達到了他的巅峰狀態,爲什麽會最終被逼死呢?因爲他在這個堡壘裏是人尖子,在另一個堡壘裏,他只是最低檔的人,而一個40歲左右的男人,要重新與20歲左右的男人競爭,本來應該帶有優勢的,但問題是,想要在另一個堡壘裏達到前一個堡壘的高度,就必須重走一遍,這就使得,他最終無路可退,只能選擇極端。
那麽,這個問題是這麽簡單麽?
其實,日本還蘊藏著更深的問題。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2 pm

94.從美日聯盟談起(日本的經濟模式(3))
到這一步就完了麽?
事實上是堡壘的危機還有更多的更深層次問題,這一節就要討論産業鏈的問題。
做一塊很普通的炸豆腐,最起碼需要一個環節,那就是得買豆子,即便做炸豆腐的企業從研磨到加工成豆腐,然後再深加工成炸豆腐,那他也需要前面最重要的豆子。
而堡壘法的特點就是他們會逐漸提升自己精細程度,從一開始的普通黃豆,到好黃豆,再就糾結于産地,比如就要某一個縣産的豆子,甚至會對制作豆子的水提出要求。
那麽,可以說,確實堡壘法的好處就是精細,用最好的黃豆,最好的水,最好的師傅,制作出來的炸豆腐,自然好,這也是日本産品品質高的根本。
但,就沒有問題麽?
答案是,有的,甚至是最大的危機有兩個,先講第一個:
堡壘法本身存在著一個問題,這個深層的問題就是,堡壘法看起來很強大但事實上特別的脆弱。
做一個好炸豆腐,需要好水,好豆,好師傅,那麽對這種好的追求的目的是什麽呢?
那就是控制力,對豆子的控制,對水的控制,對師傅的控制。所以問題就來了,那就是族權性所存在的排他性,排他性確實可以讓自己競爭中取得一定優勢,但優勢往往就是最大的劣勢。因爲你排斥了別人,看起來很好,其實也等于把你自己給排斥了。
就是說,做炸豆腐的根本目的是什麽?
賣出去。
一切對于這個事物的追求就是爲了賣出去,而如果賣不出去怎麽辦呢?這正是堡壘法最大的困局,那就是他需要一個極爲穩定的空間,也就是說,人的飲食結構不能有改變,愛吃豆腐的,要一輩子吃豆腐,只有這個堡壘堅實無比,那麽他所追求的究極炸豆腐才有意義。
如果人們不吃炸豆腐了,那會如何呢?
那他就完了。就這麽簡單。
所以,深層次的根本問題之一就是,他追求的堡壘精細是有前提的,恒久不變,只有這個地方所有人都一直吃炸豆腐,那麽他才有生存的空間。
但問題是,競爭是永遠存在的,即便這個炸豆腐在這個地方獲得了絕對的控制,他就沒有挑戰者了麽?
事實上,他只能控制這一個區域的人,但問題是,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其他更多的堡壘,而那些堡壘如果延伸過來,他們就必須與其他堡壘作戰,就算堡壘內的人都熱衷于保護堡壘。看起來還是沒問題。
但是,世界上還有另一種力量存在,那就是中國的盤香法,以後細談。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3 pm

95.從美日聯盟談起(日本的經濟模式(4))
堡壘法還存在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堡壘法最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堡壘法會自己殺死自己。
堡壘是什麽?
堡壘是用來阻擋別人的一種防禦型工事,所以,他讓別人進不來,那麽他自己也難出去,這個出去指的是什麽呢?
那就需求的變化。
炸豆腐只是豆腐的一種加工形式,如果說豆腐是一種初加工的基礎原材料,那麽炸豆腐也只是一種中層次的産品,炸豆腐是不是最高端呢?答案是否定的,炸豆腐可以再次加工。
爲什麽要用豆腐做例子,因爲豆腐急劇變化性,豆腐的多變化性就代表著商業中的變化性,點鹵水的時候控制計量就可以成爲豆花,可以成爲豆腐,豆腐可以炸,可以發酵,可以烤,可以制作成各種類型,甚至炸豆腐可以再次鹵制,可以做成各種豆制品。因爲急劇變化所以非常容易理解。
相反變化就是堡壘法的天然敵人,看起來一切用最好制作出來的炸豆腐極有競爭力,但事實上,他極爲脆弱。
道理太簡單了,沒有一個人能一輩子都只吃炸豆腐。所以,即便你用最好的辦法制作出來的炸豆腐,一旦人不愛吃了,那麽商業中的一個鐵律就是,再好的商品賣不出,就是廢物。
所以,堡壘法的根本在于,他難以調整。
而他在信息化越發達,調整越快,變化越快的地方越沒有競爭力,舉個例子,在村縣裏,也許只有賣炸豆腐的,但是在城鎮裏就有可能有人賣豆花,賣豆制品,到了大城市,那麽就將包羅萬象,賣什麽的都有,雖然你的炸豆腐非常的好吃,但問題是,做豆制品的人也許在炸豆腐這個領域不如你,但如果他有自己的秘方,可以做成更好的豆制品,那麽他的競爭力就會比你強。
越發達,越追求時尚和口味變化越快的地方,堡壘法越是無法生存,日本的經濟問題就在于此,你在日本關起門來,吃炸豆腐是可以的,但是你一旦打開門出去競爭,你就會自己掐死你自己。
因爲你自己太難以調整了,如果以炸豆腐作爲一個基礎來說,你在這個基礎上確實具有無限的競爭力,但是一旦向上走去,走到了豆制品這個範圍,那麽如果你想要達到這個領域的高競爭力,就必須首先讓自己的內部向上提升,而這就是最難的一點。
理由就在于,你已經形成了堅不可摧的堡壘體系,當你需要爲變化而改變的時候就很有問題了,比如,有些豆制品吃的是鹵香的味道,如果炸豆腐太好,會喧賓奪主,反而不行,吃不出鹵香,那麽這個豆制品就是一個失敗的作品。
問題來自于兩方面:
一方面,你的員工只會炸豆腐,並不會鹵制,所以雖然他們炸豆腐很厲害,但在鹵制這個領域就是門外漢,那麽你爲了能達到鹵制的高境界是需要時間的,而恰恰問題是變化極快,今天要鹵制,明天要醬制,後天甚至要臭豆腐。而你對于控制力的追求,導致你自己捆綁著了自己,想要打開捆綁,非常難,越是大型企業,越是難以調整,因爲單一個流水線就有可能牽扯上千人,而本身就不善于轉變的堡壘,最終會固守成規,難以改變,即便跟上了轉變的節奏,卻突然發現流行的東西又便了,跟不上變化的節奏,最終被淘汰。
一方面,你的員工之間有堡壘,他們形成了一套系統嚴密的內部堡壘制度,如果有一天你說,炸豆腐要做次一點,鹵制要好一點,那就會發生豆腐派和鹵制派的爭鬥,這種爭鬥會大大降低競爭力,這也是族權本身存在的根本性問題。
所以,日本經濟的最大問題就是,當堡壘越大的時候,他越難以調整,而當發展節奏越來越快的時候,他因爲無法轉變,雖然他的産品極好,但他的變化極慢,最終會失去競爭力被其他堡壘攻破。
這就是堡壘法的問題。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3 pm

96.從美日聯盟談起(日本的經濟模式(4))
所以,當分析完日本的堡壘法以後,就會發現,日本的經濟存在嚴重的問題,族權的經濟模式和族權的特點是一樣的,那麽最後的結局也是一樣的。
強大時如日中天,衰落時難以改變。
對于舊勢力來說,他們的形成是打垮了上一代以德川幕府爲根基的勢力,所形成的勢力,隨著日本的近代化,他們控制了日本經濟的核心。
但是,當軍國主義暴走的時候,他們走向了配角的地步,而戰爭的結束,重新讓他們尋找到了新方向。他們沒有崩潰和瓦解的前提是建立了親美政策和美國對他們的保護。
那麽是不是他們就高枕無憂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爲堡壘法難以調整自己的結構,所以能真正調整自己的機會只有在社會瓦解和大規模戰爭後,但問題是,雖然舊勢力依舊把握著日本的核心,可隨著産業調整的機會,一大批新生的企業開始出現,這就是新勢力的出現。
舊勢力和新勢力相互之間一開始處于一種主從的關系,帶有絕對控制力的舊勢力在一開始控制著新勢力,因爲新勢力想要興起,需要資本,而卡住資本就等于卡住了新勢力的興起。
但問題是,這種由舊到新的變化一旦開始,那麽就不會停止,只會不斷的邁進,這是堡壘法造成的問題。
另外,堡壘法的問題還有很多,爲什麽日本是一個出口型國家,一方面因爲日本缺少資源,另一方面是因爲族權經濟需要外侵性,而出口商品賺外快自然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但堡壘法的反面就是排他性,貿易壁壘就是其中之一,那麽貿易壁壘好不好呢?其實貿易壁壘是先傷人,後傷己。
因爲資本是需要流動的,商品貿易同樣是如此,只有相互之間的流動才可以創造更大的機會和更大的利益,如果雙方都形成了壁壘,相互隔絕,那麽資本只會在內部流轉,這種方式就決定了,族權性的內鬥模式會開始,這樣資本只會在內鬥中逐漸減少,而不是增多,並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族權模式。
那麽爲什麽嘴上還要喊著自由經濟呢?
這一點以後細說,日本得利于出口商品獲得利益,但他在獲得利益的同時實際上也在進行貿易保護。
我們都聽說過,日本會給亞非拉國家三流産品,給歐美二流産品,給自己人留一流産品,事實上這就是一種貿易壁壘,當你作爲一個日本人,挑選一樣商品的時候,當性價比都差不多的幾樣産品讓你爲難的時候,帶有這種日本人用一流商品的內部邏輯,就會讓你認爲,日本的商品是品質最好的。
所以,購買者會大大加強對日本商品的青睐。
但,壁壘擋住了別人就等于擋住了自己,只能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對自己産生好處,卻會産生更多的隱患。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5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0月 04, 2016 6:08 pm

97.從美日聯盟談起(日本的經濟奇迹①)
那麽,在說完日本的經濟模式之後我們再去日本的經濟發展就十分清晰了,下面就來看看日本的經濟奇迹了。
那麽隨著朝鮮戰爭美國的資本注入日本,日本確立了以工業強國,建設外向型出口的國家來振興經濟,而戰後秩序的恢複也讓日本更加安心的發展經濟。
但,打住,我們首先要看清楚一件事兒,這件事兒很重要,那就是:
美國和日本到底是什麽樣的相互關系?
首先,日本對于美國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盟友,因爲朝鮮戰爭的失利,讓美國更需要依靠日本來保證自己在東亞的影響力,而朝鮮戰爭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在陸軍可以出力的地方,是沒法完全拿到優勢的,所以可以看到韓國沒有日本那種優厚的“待遇”,因爲韓國是一個半陸地半海洋的半島國家,而日本是個獨立的島國,這對海空優勢較大從美國來說是絕對利好的。
另外,美國還有一個理由,前文已經說了一點,那就是當時的美國正在尋找一個新的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此時預期經濟此時正在逐漸走向末路,而日本就是一個絕佳的試驗場,這是其中一點。
而對比美日聯盟來說,美國和東南亞諸國的聯盟就只是普通的聯盟了,甚至東南亞國家有一種獨立複國運動的傾向,所以美國和東南亞的聯盟是不穩定的,另外重要的是,東南亞國家,並沒有一種像日本一樣的,需要美國壓制國內其他勢力的需求。
而最後一點,日本確立的以工業強國,外向型的經濟是絕對滿足日本堡壘的需要,因爲工業需要大量勞動力,又可以通過加工外來的原材料爲成品賣出去來賺取利潤,同時還有一點就是,工業這種很容易分出上下關系的産業對日本堡壘來說是絕佳的。
那麽此後來看,有了發展的方向,又有了能夠建立起上下堡壘關系的體系,在外交上取得了與美國的親美關系,那麽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日本的經濟開始起飛。
但是靠出口真的沒有問題麽,事實上情況並不是如此,他也爲自己留下了隱患。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5頁(共1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 10 ... 15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