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國際形勢]瘋狂誘人的世界和世博

向下

[國際形勢]瘋狂誘人的世界和世博 Empty [國際形勢]瘋狂誘人的世界和世博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五月 27, 2012 8:36 pm

人在上海,望眼歐洲,歐盟捉襟見肘,小小希臘造成歐盟貨幣危機,只見歐元搖搖欲墜,不過,亡羊補牢,未為晚也。英國布朗,馳騁政壇二十多年,和前首相布萊爾被視為“雙子星座”,最後入主唐寧街10號,竟然被三匹年輕黑馬(包括新財相38歲的喬治、奧斯本)打得屁滾尿流,匆匆搬出首相府。可是萬裏之遙的亞洲上海,處處鶯歌燕舞,喜氣洋洋,世博頻頻向世界招手。這個世界真是顛倒乾坤,亂了套了。最近來了一個德國經濟訪問團(其中有我過去的兩個學生),他們在我和一些學德文的大學生面前就“民主”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竟然有人認為,國家執行一黨制也有許多優越性,例如,在上海舉行世博,能辦得如此體面,花那麽多錢和人力物力,多黨制的國家是做不到的。這意見立即受到激烈的駁斥,甚至我們的上海大學生能用漂亮的德文發表自己的意見。把那些德國佬嚇壞了。



上海的噪音

我這次來上海,看到社會上一切都那麽井井有條,馬路幹幹凈凈,治安平穩有序,商店旅店高樓大廈的彩色霓虹燈大放光明。洋朋友一片喝彩聲。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我記得,來到阿拉伯世界,那些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喚起我無限的尊敬。清晨雞鳴過後,清真寺裏傳來阿訇的祈禱聲,此起彼伏,告訴大家晨禱的時間到了。來到天主教的南歐城鎮,星期日晨餐剛過,教堂的鐘聲撕破天空,催促你趕快到教堂去禮拜。來到大上海,周日想睡個懶覺,早上八點,一個高音喇叭對著居民區,重復著一個滿口帶有上海口音浪聲浪氣的男高音:“收購空調、冰箱、電腦”“收購空調、冰箱、電腦”“收購空調、冰箱、電腦”。換在德國,早就有人提抗議,甚至對簿公堂了。但是上海人容忍度特高,同樣的聲音,天天早上準時報到,連我每次來上海,都聽了三四年了。接著,劈裏啪啦。不遠處傳來鞭炮聲。我破口大罵了:“周日清晨八點,混賬,放什麽炮仗?”我跳下床,穿上便裝出樓,順著鞭炮聲尋去。原來是一家“孝子”,慶祝老太爺八十壽辰。“你慶祝老子誕辰,與我何幹?早上八點人家還在睡覺呢!”我剛要破口大罵,但是一想,人家一片孝心,我可別破壞人家的喜氣。據說江南人,凡是逢年過節、生日結婚、店鋪開張、得子提升,都要放鞭炮慶賀。強迫眾鄰,普天同慶。我是少見多怪。我的老婆珮春反而比我更習慣了。可是,上海世博會的目的是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啊!

還有一件更令我哭笑不得的事。為了體驗一下上海地鐵的幸福生活,5月13日我和珮春決定乘地鐵4號線換7號線去世博園區。早上十點半,走到虹橋路站,售票處坐著兩男一女在聊天,我們要買兩張票,她說,“我這裏不賣零票”,要我到自動機去買。這讓我奇怪,我走遍全世界地鐵站,還沒聽說,售票處不售零票。到了自動售票機處,我沒帶眼鏡,不知如何放錢買票。等到好心人教我弄清,塞錢進去,但是,錢堵住不下,竟然遠處那三位穿紫紅色制服人員還在聊天。我性急踹上一腳,錢終於掉下去。事後,我為此機打抱不平,如果再這麽踹上幾下,該機器可以報銷了。票出來了,但是,這麽大車站4號站從何處進口,如何換車,無人理睬。哈!就在我眼前出現一張宣傳品,“地鐵熱情為世博服務”。這簡直是一幅諷刺圖。連我這假洋鬼子都看不懂,如果從農村來位老大媽或老大爺,豈不更糟糕。



關“老爺”五次進世博大觀園

讀者諸公諸婆,這篇文章是我剛從上海世博園、帶著精疲力竭的軀體、回到上海家趕寫成的。我們的《歐洲新報》總編範軒他老人家非常妒忌我,也想來上海觀看世博,於是出了一個新花招,凡是寫專欄的,都要提前交稿。命令下來,豈敢怠慢,筆者立即再次訪問世博園區找感覺,這是第五次進園了。前四次,每到德國館前,看到長龍,布告牌寫道,“需排隊三小時”,我就卻步了。我這身老骨頭可別葬身世博園。偶然聽說,德國館負責人竟然是漢堡大學我過去的學生蔔布,我連畫十字,感謝上帝。可是,走後門,在德國行不太通,他能通容嗎?再一想,這是中國,你雖是老德,但在中國就要入鄉隨俗,我是你以前的老師,俗語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嘛!讓我老朽排如此長隊,於心何忍。我一個電話打過去,他高興萬分,不但不需排長龍,還請我們到VIP餐廳吃點心,喝咖啡。嘢!

只要是人,對什麽都會生癮。我來到世博園五次,對世博園越看越有癮。先是遠看粗看,然後近看細看,單單是各館的建築形式,就讓我流連忘返。尤其到華燈初放之時,更讓我心馳神往、心蕩神迷、心花怒放。說起展館來,絕不因為我有位德國嬌妻就說德國館好。德國館就是好。有思想、有人性、有深度。別看德國人平時一板正經,辦起展覽來,就是和別的館不一樣,給你一種親切感。



德國館就是好

我一進德國館區,即引入“動感隧道”,被一塊塊落地櫥窗裏的極為壯觀的德國都市畫面所吸引,從北部易北河畔漢堡城新建的宏偉音樂大廳到南部慕尼黑的城廓。其中有一張貼滿整個墻壁的巴伐利亞新天鵝堡大圖,前面斜坐著一個金發的、如花似玉的德國女郎,她打扮成新娘模樣,穿著婚紗禮服,露出誘人的微笑。任何人都可以和她一起合影留念。這個效果奇佳,引來無數青年競折腰,拜倒在石榴裙下。我也與她合影一張。她是一個活生生的美女,我用德語稱贊她的美麗,她連聲說:“謝謝!謝謝!”。幸好此照是珮春親自拍的,不然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德國館和許多其他國家館的內容不一樣,非常吻合這次世博會的主題精神:BETTER CITY,BETTER LIFE,從外景到內容它都告訴人們,如何使城市生活更舒適、更美好,因而獲得高度的評價。首先是她的主體建築,別出心裁。它由不規則的、頭重腳輕的幾何體構成,變形劇烈,輕盈穩固,外墻是由透明的銀色發光建築膜包裹著,可以保持室內的恒溫,並節省大量能源。館內的燈光、色彩和音響都與“和諧城市”有關,它用“人文花園”形式來襯托高科技,從家庭廚房炊具到房屋保溫,節省能源、綠化,從殘疾人坐輪椅如何上樓,到先進改革的家庭醫療設備,一切都一目了然。德國館的最大亮點是“動力之源”展廳。一個巨大的、有兩三米圓徑的、不斷變色的金屬球,能隨著上下三層樓圍觀的人群的動作及呼喊聲,做出各種回應,左右搖擺旋轉,喊聲越大,金屬球的搖擺越激烈。

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封.海頓先生對我們說,在上海世博設計上,德國工程師一開始就積極配合。在世博展區,德國有好幾塊展地,除浦東主展區的德國館外,還有在浦西的城市“最佳實踐區”裏的《漢堡之家》、《不來梅》的城市交通解決方案、《弗賴堡》舊區生態改造範例、《杜塞爾多夫》經濟發展與生活方式共生和《漢諾威》的展示十年後的康斯博格。



上海世博空前絕後

這屆世博展,我看,是到了世界博覽會最高境界了,今後也不會再有任何國家能辦得如此全面,如此的好。它要有錢、有人、有潛力、有智慧、有本事。為了這屆世博,上海的一位領導人向筆者形容說,“我每天工作加接待貴客,累得都可以邊走邊睡覺。單單是各國領導人前來舉行開館儀式,日程就排得滿滿的”。別說是他們那些大人物了,就是我這小小老百姓,接到的請帖也可以讓我“馬不停蹄”。世博不但在園區內有活動,在上海市內有活動,還有在寧波、蘇州、無錫、南京、紹興、杭州舉行各種主題論壇和公眾論壇。

上海世博會有五個主題館:《城市·人館》《城市·生命館》《城市·地球館》《城市·足跡館》《城市·未來館》。我看了一個德國館和一個《城市·足跡館》,就把我累得想爬著回家了。《城市·足跡館》是江南造船廠舊址改造的,面積很大,共有三層,層層有自動電梯。它展示世界城市從起源走向現代文明的歷史足跡,有歐亞美非等著名城市的彩色幻燈片、實物。例如德國德累斯頓州就從他們的州博物館提供出一些珍貴文物展品,連我在德國住了幾十年都沒看到過。要把這個館仔細看一遍,至少要一天時間。即使我走馬看花,也學到不少東西。

我本以為,這樣的世博會,歐洲人路遠來不了很多,至少日本、印度、東南亞國家應該組織更多人來參觀,但是,至今我沒見到很多,絕大多數全是國內和港澳臺的自己人。不過,說實話,東南亞國家如真有人專門來上海參觀,也會氣著回去。好的、有意思的大館,一排就是三個小時隊,這怎麽受得了。況且園區極大,不像法蘭克福、漢諾威的博覽館,場內交通車,四通八達。這兒的交通路線安排得不夠科學。連小夥子都喊累死人。有人曾提出,國外來人應該特殊照顧先進館,立即有人批評說這是殖民地思想。筆者倒認為,人家遠道而來,花錢很多,理應照顧。與崇洋媚外無關。

還有三周筆者就要打道回歐洲了,還準備再去世博園四五次。到現在為止,大多數館還沒看呢!上海世博會起著核心元素的中國國家館,有四萬多平方米,我還沒看呢!還有那些與經濟建設有關的中國鐵路館、上海企業聯合館、太空家園館、萬科館、中國航空館、汽車館、船舶館,與風景有關的白蓮涇公園、後灘公園、世博公園、寶鋼大舞臺,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去呢!

歐洲華人朋友!如果你們有時間,有錢,一定要來上海。不只是看世博會,單單來上海看看世界上目前最大、最新、最有生氣、最時尚、最富有、最牛氣的國際大都會,你就算沒白來。一位臺灣朋友對我說:“別看臺灣民進黨現在還大嚷大鬧不願做中國人,如果你真的宣布把他們開除出中華民族族籍,讓他們做日本人?他們就不幹了!現在的中國可不比過去的中國了。中國領導人還不懂心裏戰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4f5eb50100imyo.html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